新闻出版总署在京发布《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等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出版总署在京发布《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本刊讯(记者 韩阳)7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了《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从12个方面的经济指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2011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报告表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格局下,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成果不断显现,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新闻出版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4568.6亿元,较2010年增加2193.4亿元,增长17.7%;增加值4021.6亿元,较2010年增加518.3亿元,增长14.8%。
  ——图书品种和重版重印品种同步增长。全国共出版图书37.0万种,较2010年增加4.1万种,增长12.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重版、重印图书16.2万种,较2010年增加2.3万种,增长16.5%,重版、重印图书品种增长率为2005年以来最高。
  ——数字出版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377.9亿元,较2010年增加326.1亿元,增长31.0%,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9.5%,较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印刷复制在全行业中居主要地位。全国印刷复制实现营业收入9305.4亿元,较2010年增加1387.2亿元,增长17.5%,占全行业63.9%;增加值2324.9亿元,较2010年增加204.3亿元,增长9.6%,占全行业57.8%。
  ——图书、期刊、报纸印数创历史新高。图书出版总印数77.1亿册(张),较2010年增加5.7亿册(张),增长7.5%;48种书籍的单品种当年累计印数超过100万册,较2010年增加16种。全国期刊总印数32.9亿册,较2010年增加0.7亿册,增长2.2%;14种期刊平均期印数超过100万册。全国报纸总印数467.4亿份,较2010年增加15.3亿份,增长3.4%;26种报纸平均期印数超过100万份,其中党报和由党报主办的报纸占到半数以上。
  ——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品种下降但利润增加。全国共出版音像制品19408种,较2010年减少2144种,降低10.0%,利润总额2.8亿元,较2010年增加0.4亿元,增长15.6%。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11154种,较2010年减少21种,降低0.2%,利润总额1.3亿元,较2010年增加0.3亿元,增长28.0%。
  ——版权输出和实物出口取得新突破。全国共输出出版物版权7783种,较2010年增加2092种,增长36.8%;版权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比例由2010年的1:2.9提高至1:2.1。其中,对台湾地区版权输出1656种,引进1497种,首次实现了版权输出顺差。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557.5万册(份、盒、张),金额7396.6万美元。
  ——集团和上市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全国出版、报刊和发行集团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4.6亿元,较2010年增加354.3亿元,增长20.40%,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7.5%;拥有资产总额3680.1亿元,较2010年增加530.3亿元,增长16.8%,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资产总额的73.4%;实现利润总额173.4亿元,较2010年增加21.2亿元,增长13.9%,占全国出版发行全行业利润总额的43.2%。
  ——民营经济比重进一步提高。在全国15.3万家新闻出版企业法人单位中,民营企业数量占81.2%,较2010年提高5.1个百分点。在印刷复制企业中,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占86.3%,增加值占85.4%,利润总额占86.5%,较2010年分别提高0.1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在出版物发行企业中,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占62.9%,增加值占67.6%,利润总额占68.7%,较2010年分别提高1.1个百分点、4.1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人均出版物拥有量稳步增长。全国百万人均拥有当年出版图书274种,较2010年增长11.8%;人均年拥有图书5.7册,较2010年增长7.3%1人均年拥有期刊2.4册,较2010年增长1.7%,每千人日均拥有报纸95.1份,较2010年增长2.8%;报纸普及率每户0.35份,较2010年增长2.9%;人均书报刊用纸230.0印张,较2010年增长5.0%。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范卫平在发布会上介绍到,《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制定的各项新闻出版统计制度,自下而上采集、汇总了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新闻出版产业数据,范围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报纸出版、音像制品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数字出版、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及出版物进出口等新闻出版业务,初步涵盖了全行业。在具体分析中,《报告》采用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和相关经济学方法,以求严谨客观地反映产业发展的变化及趋势。去年9月,总署产业发展司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就启动了相关工作,其间多次开会部署、讨论,历时10个月、数易其稿,最终于2012年7月9日正式发布。
  与往年相比,《报告》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容量,新增了出版发行和印刷业上市企业规模分析及国家级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的情况分析,体现产业发展的新变化;进一步优化了结构体例,突出了行业关注的重点,全面呈现新闻出版产业在内容生产、体制改革、产业发展、走出去等方面的特点和趋势,并对新闻出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和挑战因素进行了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在统计过程中,首次把产业统计与新闻出版单位年检结合起来进行,从以往的“两张皮”变成了“一张皮”——相关数据做到准确一致,大大提高了统计效率。《报告》分为综述、产业总体规模、产品结构分析、产业结构分析、地区结构分析、单位数量与就业人员情况分析、集团与上市公司规模分析、图书出版单位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产业基地(园区)情况分析等9个部分。应该说,《报告》为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决策的基础,也能够帮助从事新闻出版产业的企业和单位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行业地位。而连续三年发布,更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一手材料。
  范卫平表示,《报告》显示,2011年,新闻出版业保持了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的营业收入和增加值分别较2010年增长17.7%和14.8%。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成效不断显现,产业继续保持快速稳步增长。
  范卫平强调,现阶段印刷复制业仍然是支柱产业,占据营业收入的半壁以上江山。而数字出版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营业收入较2010年增长31.0%,在各产业类别中位居前列,产业转型升级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与此同时,图书品种和重版重印品种也实现了同步增长,图书、期刊、报纸印数创历史新高——这表明,在数字阅读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纸介质出版物仍然有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出版物发行业虽然实现营业收入增长,但利润总额是所有产业门类中降幅最高的。这意味着,受宏观环境因素影响,出版物发行成本、费用上涨较多,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出版物发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3G业务的迅猛发展,加之功能不断强大的手机终端,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放弃传统图书,转而通过手机阅读。在手机阅读的新环境下,阅读对象变得扩大化、阅读终端开始多元化、阅读模式更加多样化,阅读的内容也不断变化、扩大。手机阅读以其随时随地、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不可比拟的优势为阅读产业打开一片巨大的蓝海。我们正朝着一个全新的阅读时代迈进。  手机阅读应时而生  阅读是一项庞大的民族文明工程。一个
期刊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11月3日一5日,第25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共有95家图书出版社、12家教育音像出版社参展,展出出版物近五万种,设有展位230个。会议期间,大会组委会举办了大学版协常务理事会会议、全国大学出版社社长会议和大学出版论坛。  迎接十八大,展现大学出版整体形象  订货会现场,各大学出版社展示了一批最新出版成果,既有反映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最新成果的图书,也
期刊
磨铁金牌书策李家晔说:“能不断折腾的编辑是一个好编辑,瞎折腾也行,只是晚上道而已。”如何折腾才能让图书大卖?这恐怕是每个编辑都在苦苦思考的问题。  现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对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策划内容,宣传营销也要参与其中,而且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根本——内容。  我主要做生活类图书,不知不觉快做到第十个年头了。估计还是资质鲁钝,近几年才刚摸到点门道,做了几本还算畅销的书,在这里班门弄斧
期刊
田智:对山寨横行 不可一笑了之  译林出版社外国文学分社社长田智在《出版人》撰文:近日,磨铁和读客两家民营公司关于“图书封面谁山寨了谁”的争论在微博上闹得沸沸扬扬,再次引发业界对山寨出版的关注。  我认为,山寨出版的实质是侵权和盗版,仿冒——无论是书名还是封面,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里外透出的都是不讲道理的强盗气,毫无道德操守可言。尤其在出版这个以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为己任的行业,如此光明正大地用偷来
期刊
围绕“3.11大震灾”,日本圖书市场刮起了宗教类和教养类圖书的新风潮。  “3.11大震灾”给日本人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出版了很多宗  教类圖书  由于2011年3月11日大震灾,“日本人的意识结构”发生变化,日本人遭受的心理创伤——“心理灾害”难以抚平,迫切希望找到宣泄的方式。2011年,也是日本两位著名宗教人士的重大纪念日——“亲鸾圣人750回忌”“法然上人800回忌”。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
期刊
7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来到北京印刷学院所属的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专题调研。他表示,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印刷产业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绿色印刷发展前景广阔,北京印刷学院紧紧围绕印刷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印刷产业发展这个大目标,以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平台,其各项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有着极强的实用性,方向正确,成效显著,为我国出版印刷产业的健康发展注
期刊
青少年阅读浅俗化敲响数字阅读警钟  《中国文化报》报道: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文学阅读浅俗化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果仔细看文学蓝皮书的报告会发现,文学阅读浅俗化的说法更多是针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手机阅读。阅读时间增长本是好事,但比起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获取渠道多,信息量大,价廉甚至完全
期刊
出版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年内有望出台  据了解,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着手起草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管理办法,目前处于讨论阶段,年内有望出台。该办法主要对各地出版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级出版产业基地的标准、国家级出版产业基地的考核及动态管理、基地产业规模、发展规划等方面将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已有的九大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管理、运营也将纳入该管理办法中。  据悉,有关九家基地主要是与当地的国有出版集团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民
期刊
《出版参考》:2012年已经过半,凤凰集团今年着力做的几件事情进展如何?  陈海燕:进展比较顺利。  第一件事情,继续深化改革。不是完成转企就成功了,那只是第一步,只是基础。体制机制创新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要真正实现公司化改造,目的不仅是变成企业,而且是变成现代企业,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文化企业。这是我们正在做的,我们的构想已向省里做了汇报,得到了支持。  第二件事情,
期刊
“曲高和寡”,一直以来都是学术出版的一个代名词。而对于出版者而言,如何将阳春白雪般的学术类图书有效地推广并销售出去,始终是一个问题。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术类图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一般而言,学术类图书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无论是历史,还是政治,抑或物理等方面,都隶属于一定的学科,门类清晰,专业术语较多,读者多为学术研究人士或高校师生,学术的定位决定了此类图书非常难如畅销书一般为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