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设计导入环节绽放英语课堂魅力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年级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转折点,是学生打下知识基础的关键时期。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紧扣新课程标准,呈现出开放、创新的特点。为此,把握好导入环节,对四年级学生学好新教材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我们需要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深入反思、研究,尤其要注重课堂教学第一步——导入环节的设计。只有不断地探讨日常教学中的导入方式,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更流畅,更高效,更实用。
  【关键词】导入方式 思维发散
  导入环节是在开始新的教学活动时,由教师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入教学主题,并带领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行为方式。导入的方法和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一个巧妙精彩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轻松、和谐的基调。教学导入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文本教学中提炼出一个提纲挈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设计,是高效地进入文本教学的关键,如:新知呈现、知识巩固、拓展延伸等都是围绕这个思路展开的。
  译林新版小学《英语》教材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不仅从话题内容、教学板块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而且文本形式呈现出多样性,中年级的教学不再只注重对话教学,多种题材形式的文本各显特色。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导入这个环节中做好“点,拨,提”的工作,引导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是探讨导入法的重要性所在。下面就介绍几种实践性强,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导入方式。
  一、谈话式
  谈话式的导入方式是在日常教学中最为普遍的导入方法之一,它简单易行,在无意中过渡到课文主要话题或者核心知识,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由旧知转移到新知,或者巧妙地借用学生的回答为新的教学内容服务。
  以四年级上册Unit 1 I like dogs为例,由于是新学期刚开始,教师可以与学生相互问好,并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教师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重点提出“I like dogs. Do you like dogs?”紧扣住本篇课文的核心句型,然后就可以自然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但是谈话式的导入比较平淡,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其中,而且对话的内容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不要只是做教师问题的回答者,而要做对话的参与者。并且引入新知的过渡要自然和谐,不能只是为了进入话题而生牵硬拉。
  二、思维发散式
  四年级是学生独立思维和发散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记忆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有利于他们日后的终身发展。发散思维的导入方式就是指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通过联想、比较、归纳,最大限度地开发脑智力的思维方式,然后教师因地制宜地根据学生的发散成果,进入新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联想的自由性和广阔性,能使孩子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
  但是思维发散也并不是让学生自由、随意地幻想,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再结合某种导入方式,进行融合,开展启发教学。
  1.歌曲教学和思维发散结合的导入方式
  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喜欢用歌曲导入新知,儿童英文歌曲以其朗朗上口的歌词、动感十足的节奏受到大家的青睐,而且中低年级的学生也对图文并茂,旋律优美的英文歌曲感兴趣。但是随着英语教学方法的深入,我们对于英语歌曲在课堂中的有效利用也需要反思、改进。以往,英文歌曲仿佛只是作为一种课前的热身方式,只要选择一首与课文话题相符的歌曲,唱一唱、动一动,吸引一下学生的注意,做好上课准备就可以顺利地进入新课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和资源,可以说让歌曲教学的价值大打折扣。如果对英语歌曲的题目、内容进一步挖掘,它将会更好地为英语课堂服务。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一课中,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首《No more》的歌曲,大致内容就是描述人们饥饿、生病的状态,但是在唱完之后,教师提炼出题目中more的首字母m,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有哪些单词是以m开头,学生畅所欲言,其中还提到了matter,然后教师继续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让学生对matter进行扩展,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了What’s the matter? headache, ill, hungry, thirsty等一系列相关内容,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地进入到本课话题,教授了新知。
  2.游戏教学和思维发散结合的导入方式
  学生爱玩游戏的天性让他们对课堂中的游戏有着特别的兴趣和热爱,教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用游戏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调解课堂气氛,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但是游戏教学要始终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要能为教学服务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有关食品话题的At the snack bar时,可以让学生先玩一个看到单词或图片就大声读,看到炸弹就喊Boom的游戏,最后一张图片呈现出即将要学习的新单词hamburger,一方面复习了旧知识,另一方面又导入了新的内容。
  3.动画教学和思维发散结合的导入方式
  现代多媒体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互联网上有关英语教学的素材随手可得,利用简短的动画也能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例如在进入文本之处,向学生播放一段契合话题的动画,然后再引导学生谈一谈在动画短片中都看到了些什么,或者这段动画有关于什么话题。在学生多种多样的回答中,你总能发现导入的契机。
  思维发散的教学方法灵活机动,形式多样,学生也乐于投入其中,对于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更高,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广泛地搜集有用的素材,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参与,还要利用学生的回答完成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   三、 图片式
  图片直观明了,色彩鲜艳,表现力强,而且课文中的插图还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总结,或许会比其他的教学方法更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How are you ?一课中,杨玲生病了在和Miss Li通电话请假,这些内容在课文的插图中清楚地呈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留意图片细节,如:Yang Ling头上搭着降烧的头巾,并且还在擦鼻涕,就可以自然地得出结论:Yang Ling is ill. She has a fever and a cold. 接下来,教师再继续追问学生:“What is Yang Ling doing now?”“Who is talking on the telephone with Yang Ling?”“What will she say?”这三个问题基本可以把文本的主要内容全部囊括其中。学生更容易接受,下面的文本教学任务也减轻了很多。
  四、故事式
  故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儿童,他们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自由地展开幻想,并且还能从故事中受到启迪。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将文本转化成一本简单的故事书形式,学生将会对另类的课文形式更感兴趣。引入故事设置悬念是很好的导入法之一。例如在教授Seasons一课时,课文是由四首简短的英文小诗描述了四季的变化和人们的活动,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把这篇课文设计成一本唯美的图画书。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告诉学生:“I bring you a present today. What is it?”学生一听说老师带来一份礼物,顿时被吸引了注意力,纷纷踊跃猜测。在学生得知是一本图画书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What is the book about?”教师在学生猜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信息,如: You can see many trees and beautiful flowers in the book. 设置悬念比平铺直叙地讲解更引人入胜。
  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序幕,只有把导入设计得巧妙,才能呈现出一场精彩的、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导入环节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在课堂上灵活应用,在课后深入反思,切实地为文本教学服务,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服务。但是教无定法,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各有千秋,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特点,有针对性地应用每一种导入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康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主品研”阅读的学习方式反映了课堂教学环节、行为习惯、知识能力等一系列要素间的联系,从而以简单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品研 阅读教学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爱上学习,笔者在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开展了“自主品研”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学生通过潜心品文、对比研读
期刊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引导学生把教材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探究教材 有效练笔 切入点 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
期刊
在连云港海州区西南部,毗邻绿水长流的玉带河畔,背倚草木葱郁的孔望山麓的连云港师专二附小,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也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省级实验小学。一百多年来,历代学人在这方教育圣土上追求教育的理想:一代文豪朱自清在此受教,心理学家朱智贤在此开始儿童心理学研究…… 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发扬,为二附小的师生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一百年的风雨兼程,一百年的薪火传递;学校始终秉持“智圆贤达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文体,说明文具有科学性、条理性和一定的严肃性。许多教师在教学说明文时,仅仅关注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而忽略了文章语言呈现的方式,枯燥的分析令学生感到乏味。笔者认为,教师应抓住文本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合理地加以利用,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关键词】导语 解读 活动 拓展  说明文是一种文体,它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讲究准确、生动。与小学教材中的诗歌、童话、小说等相比
期刊
朱 煜:上海市建平实验小学课程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巡讲团特邀讲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教师博览》《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签约作者,出版专著《讲台上下的启蒙》《教书记》。  《阅读》:朱老师,刚进入假期,最近在读什么书,能不能做个介绍?  朱煜:我最近在读梅子涵老师的《女儿的故事》和梅思繁的《爸爸的故事》。梅子涵是梅思繁的爸爸,梅思繁是梅子涵的女儿。  《阅读》:《
期刊
【摘要】强印象语言是指能够给听者强烈的印象并留下深刻的记忆而长久不忘的语言。名师强印象语言主要有谈话型、提问型、讲授型、评价型四大类。联系生活、贴近情感、启发思维、语言技巧是名师强印象语言产生的主要原因。青年教师可在名师强印象语言的学习与思考中理解、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强印象语言 语文教学 智慧表述  通过研究薛法根和孙双金两位名师的语言风格,探寻两位极具代表性的语言特点,进而总结他们的语言
期刊
【摘要】我们应该站在语文的角度来教寓言故事,以文本为依托,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品味寓言独有的语言特色,在了解故事情节中感受语言,在把握人物形象中理解语言,在拓展人物画廊中积累语言,在领悟故事寓意中运用语言,让寓意在“语言建构”中自然“敞开”。  【关键词】寓意 语言建构 敞开  在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类课文共有11篇,分布于低、中、高各个年级段。虽然寓言类课文所占篇幅不大,但它们凭着结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集体备课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以“集体备课”为名统一下载、打印教案的现象比比皆是,集体备课变成了“集体不备课”。本文试对集体备课的常规要求进行切合实际的解读,力求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集体备课 教学常规 教师发展  集体备课是新课程倡导的校本教研的方式之一,与传统的个人备课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和长处,因而被广泛使用。但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期刊
【摘要】拨动词语的“琴弦”,培養词语的“音乐家”,就是让词语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对词语的感情色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把握词语的正确用法。形象地说,使儿童成为词语的“音乐家”,珍视词语的纯洁和优美。  【关键词】词语 词语运用  “词语”是什么?“词语”是知识重要的因素之一。儿童在知识的梯子上攀登时,使他迈出最初的,也是最宽阔的步伐,就是通过词语。可现实是,我们的孩子不能正确使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期刊
【摘要】纵观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第一课时阅读教学,越来越追求文本解读的深度,越来越讲究语文课堂信息的密度,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但当我们拨开迷雾,从目标维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却发现真正的学习主体——儿童,已被我们边缘化。笔者紧扣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权衡语文的核心价值、追思教学目标的达成三个层面,重新审视高年级第一课时阅读教学,以期实现小学语文的本真回归。  【关键词】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