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长》:一别小半生?既是放下也是原谅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久天长》一部是由导演王小帅执导的电影,它在国内外获得了众多的奖项。该影片讲述了两个关系很好的家庭因为一次意外,相互之间产生了隔阂,其中一家背井离乡,搬到了遥远的南方生活,一别小半生,他们再见面已经是30年后。影片将近三个小时,但它并没有让观影者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让他们深深地沉浸在其中,在电影结束后久久不能自已。电影的叙事很平淡,没有大起大落,却能打动人心,是一部好电影。
  关键词:电影赏析;《地久天长》;家庭片
  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02
  0 引言
  《地久天长》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社会变迁,影片中几个家庭关于友情、爱情、亲情的人生悲欢,让地久天长一词,更像是对生活的一种守望[1]。在质朴无华的年代,人们身不由己地卷入时代的变迁——改制、下海、计划生育,但无论命运怎样戏弄和安排,他们依旧坚强如初,他们为了彼此而活,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生活也还是要继续下去[2]。
  1 镜头语言的魅力
  1.1 过去和现在的交织
  王小帅导演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蒙太奇式的叙事表现手法,为电影本身增添了色彩[3]。影片的发展中过去和现在的交织,温馨热闹和平淡冷清的对比,让观众对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4]。导演平淡地叙述着影片中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在悲凉的故事背后,没有人物的嘶吼,有的只是无声的悲伤[5],观众沉浸还在温馨的氛围里,却不知道悲剧就在下一幕发生。全片通过镜头的拼接,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来回切换。影片中被收养的儿子离家出走后,夫妻俩开始了寻找,既心酸又无奈,而下一个镜头,却是过去一群人团聚在一起过生日的场景,显而易见,亲生儿子刘星的去世给两个家庭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丽云和耀军,这让本该好好发展的他们,却选择离开让他们悲伤的故乡,放下这段无奈的恩怨,慢慢淡出另一个家庭的视线[6]。
  光线的运用也映衬了这一点。光束透过玻璃照在房子里时,仿佛带着人间烟火的温暖气息,那时候的他们一切都是美好的,筒子楼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现在,同一个房子在夫妻俩亲生儿子刘星去世后就变得暗淡无光、死气沉沉[7]。在外出寻找养子刘星时,被雨水冲刷过的筒子楼也已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导演通过这些过去与现在交织的情景,隐晦地表现影片所要传达的更多的内容[8]。
  1.2 悲喜交加的冲击感
  茉莉去找丽云和耀军过小年时,屋子里冷冷清清,但在镜头中的另一个家庭却分外热闹,大人小孩齐聚一堂。这样的镜头语言很容易让观众想起两个孩子过生日的画面,更能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记忆 [9]。当观众还沉浸在他们欢快跳舞的时候,下一幕就是牢房的画面,两个家庭就好比坐牢一般[10],这好像在描述这两个家庭,它们的后半辈子都活在了自己的牢里。耀軍夫妇一生忙碌,都在为了孩子奔波[11];海燕背负着自己和儿子的错误,愧疚地度过了下半生,时代的错误却让这个计生主任成了一个背负无妄之灾的罪人,死亡来临之前,她都一直被这把枷锁禁锢;星星的好朋友沈浩,也在这所“牢里”成长,他仿佛把自己活成了星星,他变得非常安静和沉稳,就像小时候乖巧的星星一样[12]。
  2 细枝末节展现的内在含义
  2.1 贯穿整个电影的相片
  相片更像是一个精神寄托,表现出耀军夫妇对亲生儿子的怀念。拍摄全家福的时,曾经封存的旧照片从柜子下飘出来,两家人相处融洽,这一定格,却成了永远的过去[13]。夫妻俩收养的儿子离家出走,看着曾经的全家福,埋藏在他们的内心的伤疤最终还是被揭开了,他们一直清楚,只是他们不愿意相信,不愿意接受,更不承认他们的星星永远回不来了,只能无奈地吼着“我们的星星已经死了,再也回不来了”[14]。而这张照片正是前面拍的全家福,照片的另一半被折起来放在了后面,也许是他们怀念星星,又或者当时的他们仍然无法释怀。就像是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情节,因为想要忘却,而选择将原本完好无损的照片撕成两部分[15]。
  2.2 医院的镜头
  耀军抱着溺水的儿子冲向医院,一堵厚墙将画面一分为二,左边的人们在拉扯,在撕心裂肺地喊着,而右边长廊却是一个“静”字,以及不紧不慢地向镜头靠近的护士。导演通过这样的一个长镜头,隐晦地表现着“就算是受了多大的委屈,也要默默地埋在心底里”的理念,这便是那个年代的人们,他们即使是遭遇了不幸,也从不表现出来,他们也想和命运斗争,可是这堵墙的存在,让他们很多时候不是选择释怀,而是算了[16]。随着时间流逝,很多事都会慢慢地淡忘,就像台词里说到的“时间已经停止了,剩下的,就是等着慢慢变老了”[17]。
  医院的第二个镜头,海燕带丽云去打胎,镜头所呈现的构图,女主在中心位,两边人物很强势,有很强大的压迫感,更加凸显了女主的无助,镜头也已经在告诉观影者这场手术不可靠的程度有多高[18]。同样的画面再次出现,计生主任海燕在安排好流程后慢慢地离开,就像那个缓缓走来的护士一样,命运再一次戏弄着耀军夫妇,他们的人生也像这两个不紧不慢的人物一样平缓地前行着,再也没有什么大风大浪[19]。
  在海燕即将去世时,场景再一次来到医院,这也是影片的一个高潮[20]。30年过去,大家都已被岁月催老了容颜,再次见面,都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感受,不需要言语,一个拥抱就能表达所有,就像英明所说的“他们对我也很客气,但找不着可说的话了……”[21]。可30年的沉淀,两个家庭之间的隔阂,伴随着海燕说出“我们有钱了,可以生了”的时候,早已被放下。面对着一切不幸的始作俑者,丽云没有一丝怨恨,也没有将自己的悲痛带给别人,而是用善意守护了另一个家庭,这是她刻在骨子里的隐忍和宽厚[22]。
  影片中的医院都与死亡挂钩,而死亡的背后,总是都伴随着新生儿的啼哭声[23]。丽云被迫做手术时,星星溺亡时以及丽云自杀被送进医院时,所谓的医院,不过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站,这些啼哭声一次次地刺痛着夫妇俩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他们,他们的星星已经没了[24]。   3 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
  电影中塑造的人物活灵活现,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感,影片刻画了大时代下的一些小人物。刘耀军在得知星星的死亡和沈浩有关时,他选择原谅和隐藏;在下岗潮来临时,他也只能无声地接受。两次奔向医院,身为一个男人,他却只有无助迷茫和绝望[25]。可以说,他的一生都被固定在“套子”里,封锁在“墙”里[26]。王丽云,一个把温柔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的女人,面对3次失去孩子、因“先进名号”而“光荣下岗”、丈夫的出轨等这么多打击,她却还是坦然地面对一切,她不知道自己该恨谁,也不知道找谁宣泄,正因如此,她袒露了她的内心想法“时间已经停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变老”。在时代的潮流中,唯一能做的,只有慢慢地老去[27]。
  养子刘星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却被塑造得深入人心[28]。刘星想要逃离这个家,他始终认为父母收养自己并不是真正的爱自己,因此他每次都躲在安静的小角落,可耀军寻找的地点,却是台球厅这类地方,他们并不了解刘星会去哪里以及想要什么。在随身听的片段里,夫妻俩翻箱倒柜都没有找到被偷偷藏起来的随身听,而是不经意间在床头发现,刘星并没有真的想把东西藏起来,他在等,等着父母找到以后询问自己,这样或许能得到一点他想要的关心,可是结果却让他失望至极,这一步步迫使他想要赶紧离开这个家,从始至终,他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影子,那个逝去的星星的影子[29]。这个角色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代表着一类人,他们一边想要离开这个家,而另一方面却希望得到父母的挽留和爱。沉重的一个下跪,拜别了父母,既是对养育之恩的感谢,也是对自己替身人格的告别[30]。
  4 结语
  先秦时期李耳的《老子》中写道:“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电影所要诉说的是地久天长,但是影片的开头却是死亡,剧情的发展也是家庭之间渐渐分道扬镳。所以地久天长意味着什么?通俗来说,它是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关系。两个家庭之间一别小半生,再次见面时,既没有责怪,也没有怨言,反之,是原谅和放下,30年,不过一念之间。故事的每一帧都是时代的象征,3个小时观影路程,让观影者仿佛也经历了父辈那一代真实的悲喜交加的人生,电影结尾处并没有刻意煽情的画面,而是赐予了他们最温暖的礼物,离家多年的“星星”回来了,一声“老爸,我是星星”将记忆拉回30年前,没有意外,也没有磨难,他们还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不管时代怎么变迁,这些亲情和友情依旧是地久天长。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既然左右不了结局,那便只管全力以赴。生活也还在继续,我们不能地久天长,但却可以坚守生活,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1] 高子宇,颜文奇.风筝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21):101-102.
  [2] 陆逊彪,湛磊.浅析蜡染工艺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局限性[J].大众文艺,2019(22):132-133.
  [3] 张宁,李君娴.从《绿皮书》看当下美国黑人的处境[J].大众文艺,2019(23):188-189.
  [4] 陈银波,邢若晨.浅谈苏扇装饰形式的历史演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0(4):47-48.
  [5] 曹宇鹏.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普罗斯佩罗王子》[J].美術教育研究,2020(6):16-17.
  [6] 沈童,孙琦.重塑极简主义——以包装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6):55-56.
  [7] 许欣妍,蒋晖.晚明江南工匠入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8):37-38.
  [8] 盛家琛,张宁.浅析摄影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52-53.
  [9] 翟子敏,李博.嘻哈文化下的专卖店设计[J].艺海,2020(4):86-87.
  [10] 康露露,孙琦.地铁广告与互动媒体技术[J].艺海,2020(4):88-89.
  [11] 陈思凡.浅谈家具设计中的波普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72-73.
  [12] 张澳,梁晶.生态视角下的时装展示空间设计[J].艺海,2020(09):127-128.
  [13] 张景淼,湛磊.感受单色摄影的无“颜”力量[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40-41.
  [14] 刘月辉,蒋晖.文匠合流下的明式家具[J].艺术科技,2020(7):26-29.
  [15] 陈思妤.简述风光摄影中的构图方法[J].艺术科技,2020(13):84-87.
  [16] 杨永康,湛磊.浅析地域文化对建盏的影响[J].艺术科技,2020(13):44-47.
  [17] 陈思妤,杨杰.乡村旅游品牌传播策略探析[J].艺术科技,2020(15):95-98.
  [18] 谭晓艳.徽派建筑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20):165-166.
  [19] 蒋幸珈.紫砂艺术与鉴赏[J].艺术科技,2020(21):21-22.
  [20] 蒋婉童.浅谈对梵高作品的解读与思考[J].艺术科技,2020(21):129-130.
  [21] 蒋王瑶.浅析南通蓝印花布纹样艺术及其发展[J].艺术科技,2020(21):109-110.
  [22] 郭晓草,孙献华.永乐宫“朝元”母题浅析[J].艺术科技,2020(21):117-118.
  [23] 王璁.城乡结合部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89-190.
  [24] 陈思妤,杨杰.商业包装的媒介创新设计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80-81.
  [25] 蒋幸珈.紫砂艺术与鉴赏[J].艺术科技,2020,33(21):21-22.
  [26] 武泽明.浅析扬州剪纸的现代设计[J].艺术科技,2020,33(23):9-10.
  [27] 程雨欣.宫崎骏作品主题倾向解析[J].艺术科技,2020,33(23):87-88.
  [28] 黄薇,吴冬蕾.浅析园林雅俗嬗变[J].美术教育研究,2020(23):86-87.
  [29] 赵坤,李永昌.乡村新民居室内环境体系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14-116.
  [30] 陈晓蕾,丁山.酒店客房的智能化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1,34(2):58-59.
  作者简介:陈晓育(2000—),男,福建莆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指导老师:华阳(1986—),女,江苏扬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其他文献
在全民阅读的文化背景下,构建社区阅读空间能够在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促进居民交往行为的发生.本文从交往行为理论出发,通过对上海古北壹号邻里中心阅读空间设计案例
摘要:城市民宿是共享经济的创新产物,但在发展过程中因概念模糊不清、缺乏法律规制而陷入困境导致合法性危机。城市民宿空间管理主体应当以公众需求为基本准则,以依法治理为核心手段,通过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分配明晰的监管责任与激发公众的自治意识,提升城市依法治理、协同治理与社区治理能力应对城市民宿问题。  关键词:共享经济;城市民宿;空间管理;城市治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TU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电影《风声》由麦家同名谍战小说改编而来,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小说进行了通俗化处理,同时又保留了小说精神层面的内涵,是小说改编为影视剧的良好典范。  关键词:麦家;《风声》;影视改编;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9-00-02  麦家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风格诙谐、细致,在当代众多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廣受读者好评,因而他的小
影像的根源是通过再现传达的特定信息.作为新兴媒介,移动短视频顺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快速攫取信息的需求而生.移动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在感官、空间和内容三个维度表
摘要:李百川的《绿野仙踪》是清中期一部有着极高成就的章回体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明嘉靖年间冷于冰求仙问道、降妖除魔的故事,其中体现出浓厚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本文从小说的人物描写、情节描写出发,分析小说中体现出来的作者对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理解,探讨我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绿野仙踪》;李百川;小说;儒家思想;道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I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摘要:植物的运用对园林设计的发展影响至深,植物历史与园林风格可以说是在同步发展。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南北地区的园林体现了不同的风俗和特点,形成了具有不同魅力的园林艺术氛围。根据园林的氛围,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三大体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本文主要讨论中国三大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和植物造景。  关键词:自然和谐;动势均衡;起伏韵律;季相;中国古典园林  中图分类号: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从以往的关注物质需求转变为现在的关注精神需求。人们开始重视体验感,注重与景观的互动。将五感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不仅符合景观设计学中以人文为本的设计理念,而且能够满足人们对景观设计的需求。本文通过介绍五感景观设计,阐述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技巧。  关键词:五感;以人为本;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没有什么园林可以比苏州园林更好地体现出古典园林设计艺术,苏州园林是园林设计中的典范,留园更是凭借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颇负盛名.本文主要研究留园建筑室内装饰艺术,通过分
当下人们对城市绿化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部分,植物造景及其配置成了当前设计师们关注的重点.良好的植物造景在优化城市形象的同时还能增强园林景观的观
近些年,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占据了韩国电影行业的半壁江山,尤其是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通过现实与艺术的碰撞,表达艺术创作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