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用药调查与合理用药分析

来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90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状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中心提取2013年12月26日-2015年8月25日中药注射剂用药数据,按约10%的比例,从我院病案室抽取同期住院病历2769份,调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及平均治疗日数(the average treated days,ATD)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共使用6个类别23个品规的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为1837.7万元,占全年住院患者总药费的14.0%。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品种最多,占据了用药金额和DDDs的首位,用药金额占中药注射剂总用药金额的50.4%(927.0/1837.7),清热类虽然只有2个品种,但用药金额占中药注射剂总用药金额的16.9%(311.7/1837.7),高于抗肿瘤类的16.0%(293.5/1837.7),三者合计总的份额高达83.4%(1532.2/1837.7)。在具体的品种上,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位于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的前3位。2769例住院患者中有810例(29.3%)使用了中药注射剂,全院29个临床科室中有27个科室使用了中药注射剂,占93.1%。810例住院患者共使用23个品规的中药注射剂1021例次,住院期间只使用一种中药注射剂的630例(77.8%),使用2种中药注射剂的151例(18.6%),使用3种的27例(3.3%),有2例使用了4种(0.3%);其中采用中药注射剂单独应用的702例(86.7%),采用2种联合的100例(12.3%),8例(1.0%)联用了3种。DDDs排序前10位中,丹红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和注射用血栓通4种药品的DUI≤1.0,参附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的DUI接近1.0,而其他4种药品的DUI明显>1.0,占40%;ATD在15 d以内8种,占80.0%,复方苦参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的ATD均超过19 d。我院共收集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77份,其中涉及中药注射剂5种共11例次,占14.3%。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
其他文献
川西平原作为我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自城乡一体化建设以来,乡村建设欣欣向荣。传统的“竹林环抱、小桥流水”的乡村布局形态正在悄然发生演变。在新形势下,对乡村公共空间结构和空间功能布局的研究对引导乡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有重要意义。在过去几十年的激进的乡村发展中,川西平原乡村公共空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不结合本村空间形态实际状况,盲目进行人为的形态规划,导致功能与形态之间的错位。这一系列问题背后反映出来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提出,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将更加频繁。为了让本国产品为世界
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我国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得失成败。宁德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宁德农
文章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科技哲学的诠释。希腊各流派的自然哲学可以概括为"始基演化说","公理"则是欧几里德几何学大厦的基础。小农经济、性本善、人际关系以及实用主义可以认为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比较刺络放血联合火针疗法与常规西药疗法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复发率的影响,为祖国医学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提供一种新的可能,同时,也为针灸在改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不适症状方面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将纳入本次研究的74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7例患者。治疗组运用刺络放血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外用他克莫司软膏,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使用富氧装置与鼻导管给氧方法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在海拔4 300m以上地区建立富氧室,26名受试者分为两组,A组受试者入室3小时,B组受试者鼻导管
近些年,我国的造林绿化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一些较易造林地区已基本上完成了造林任务。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因此,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的植
现代学界将风水研究视为禁区,主要是由于科学方法论异化为科学价值论所导致。严肃的研 究较有影响的是域外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提出的“审美”说,但仍显粗疏而有
地理空间过程建模与模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地理空间系统是一个多要素共同作用的整体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传统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难以有效的解释地理空间系
目的以一名男性志愿者的右足螺旋CT扫描图像为依据,利用Mimics、Free-Form、ANSYS等软件构建下胫腓联合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使其能正确反映足踝部的力学特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