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尽是祥林嫂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907603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相应改变,其活动范围远远大于闺阁的家内领地,其中最具典型的代表是巡游的女塾师的出现。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这种社会性别关系的转变,与传统思想对女性的要求和人们对封建时期女性形象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反差,因此传统的“五四”妇女史观有其局限性。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既与明末江南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关,又与当时社会等级松动相关,重新审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女性的角色和地位,有助于相对客观地评价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江南地区女塾师“五四”妇女史观女性教育
  
  关于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女性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这类问题,在上“女性学导论”这门课之前,我很少接触这方面的知识,也不甚了解。在“女性学导论”中的“女性与历史”、“女性与教育”这两个专题学习的指导下,我检索出诸多相关题材的书籍文献,其中一本《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①给我较大的启迪。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一书讲述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富裕地区和都城周围的职业女塾师这一阶层的产生和发展,这些巡游的女性通过为上流人家的女孩儿教授儒家经典、诗歌艺术和绘画而谋生”②。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江南知识女性群体与我之前所接受的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形象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我的观念里,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女性是受压抑的、不自由的,她们没有受教育和追求自身理想的机会,甚至被剥夺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而为所谓的“三从四德”所压迫,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然而,在读《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一书及其后翻阅相关的古代女性教育情况的文献资料后,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偏差,在看待问题时犯了以偏概全、不加分析的错误。关于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受教育情况这一问题,不应笼统地以儒家理想的妇女史观替代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实际社会发展情况,以及这一社会背景下女性受教育的具体变化,对此类问题应具体分析。
  传统的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是“五四”妇女史观,然而“五四”妇女史观能否概括封建社会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妇女史却是值得商榷的。那么何谓“五四”妇女史观?其实,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就是“五四”妇女史观的产物,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祥林嫂依然是“传统中国女性”的代表,一个受害的妇女形象。然而,《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一书的作者高彦颐却反问:“封建社会尽是祥林嫂吗?”这种带有批判反思性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之前所持的传统封建女性形象正确与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很受启发:“受害的‘封建’女性形象之所以根深蒂固,在某种程度上是出自一种分析上的混淆,即错误地将标准的规定视为经历过的现实,这种混淆的出现,是因为缺乏某种历史性的考察,即从女性自身的视角来考察其所处的世界,我不赞同‘五四’公式并不全因其不‘真实’,而是‘五四’对传统的批判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国妇女史的研究必须对特定阶段和个别地区予以更多的关注,重视妇女之间的社会、阶层背景差异。”③
  有了这种新的研究视角,即抛开“五四”脸谱化的女性形象,具体而微地分析明末清初这一特定时期和江南地区这一特定地域的女性文化,会看到和儒家传统“男女有别”之类的规定十分不同的社会情况。江南地区在明末清初之际日益城市化、商品化,其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对社会等级的冲击,士、农、工、商社会界限的松动,对“男外女内”观念的动摇。正是江南的这种特殊性,给了女性较之以往最大程度地参与社会活动的可能性。一如书中记述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诸多才女,如“来自常熟的著名诗人归懋仪(约1762—1832年)就出版了大量诗歌,其中包括与她的母亲(也是一位诗人)的一个合集。作为一位塾师,归懋仪游历于江苏和浙江……另一位诗、画塾师曹鉴冰,是清朝早期的一位多产作家,她与其母和祖母出版了一本诗歌合集,还写了一部传奇戏剧。另一位18世纪的作家苏畹兰,是浙江仁和一家穷塾师的妻子。她做塾师非常成功,并且最终开办了自己的女‘家塾’”。④这些女塾师在当时社会上的声誉也很高,因而常常受到高官的雇佣,教授他们的女儿或妾学习一些基础的识字、绘画或诗歌艺术等知识。一般她们报酬很高,诸多文献资料均提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女性的文学声望对其家庭来说,可能是一笔经济财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这部分女性的经济独立性,对她们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的提高影响较大。
  结合现实生活,我不禁感到:“一份工作的意义对于女性而言绝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工作”给了女性参与社会的机会和融入社会生产的经验,工作报酬使女性在经济上更独立、更自主,“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建立的人际关系使女性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工作给了女性一份社会价值。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的闺塾师们如此,当今社会亦如是。一如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沉思良久:“作为儒家传统的精神后裔,闺塾师们获得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尊重。”⑤而“尊重”,对女性而言意义深远。
  
  注释:
  ①[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
  ②[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134.
  ③[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4.
  ④[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134.
  ⑤[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135.
  
  参考文献:
  [1][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鲁迅.鲁迅选集(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3]杜芳琴.女性观念的衍变[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4]陈东原.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其他文献
摘要:作者结合以前课程改革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训建议,希望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中学新课程标准;存在问题;培训建议  我国于2001年实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受当时对各课程的认识的局限性,再加上十年多的实践证明,当时的很多内容已不能适应课程
摘 要: 我校与洪泽湖湿地相邻,美丽的自然景观与学校的人文环境交相辉映。让湿地文化走入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家乡优美的风光中参与数学的学习,让数学与生活的和谐共生,是我们不懈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 湿地文化 数学教学 和谐共生  现实生活是课程资源开发取之不竭的源泉。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为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精彩地描述了数学与生
一、尴尬处“幽默”评价,峰回路转。  在开放的课堂中,交流、互动大多是在师生之间的问答中进行的。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的回答往往不可能是准确无误的,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些片面的或自以为是的见解还易使课堂陷入尴尬的窘况。这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的艺术性显得尤为重要,稍不留意,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伤及他的自尊。而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评价语言,不但可以感染学生、控制学生,而且可以缓
摘 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老师必备的前提条件之一,更是班主任必备的因素之一,而在中职院校这个特殊的集体里,作为班主任,爱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 班主任 爱 中职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策划者,不仅是和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人,而且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中间支柱,做好班主任工作,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要用爱教育学生
伴随着生活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英语已经进入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据统计,中国约有3亿人口学习英语(专业和非专业),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超过1亿[1]。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习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英语教育的目标要求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对一门语言而言,
摘 要: 老师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感受成长、感受收获,教育才有光彩,才有生命力。本文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生动故事,体现了爱的教育,也说明了老师“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关键词: 爱的教育 职高学生 爱的含义 爱的力量  我当老师已十年有余,回顾这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以及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充满了酸甜苦辣,也演绎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这些故事
摘要: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在世界上也很受欢迎。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他的各种理论影响了整个中国人民的思想,他一直享有“至圣先师”的美誉,直到今天,依然为世人所尊敬与推崇。  关键词:孔子;学思哲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艺术文明  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他对学习方法有着别具一格的认知。他认为学习可以使人聪慧,可以使人发展智力、获得知识、
摘 要: 本文旨在论述马丁·艾米斯在他的作品《夜火车》中塑造的性别模糊的叙事者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小说《夜火车》 叙事者 后现代社会  一、引言  当代英国文坛,马丁·艾米斯是一位重量级的小说家,迄今为止,他已发表长篇小说达十余部。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艾米斯一直是英美文学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近年来,他的创作也引起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本文尝试从解构主义的角度论述这部小说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学习也可以说是一场革命,要有智慧与激情。革命的实质是创新,教师与学生则是这场革命“主力军”,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很重要,关键是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文章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情商的问题。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情商 培养    伴随人类四百多年科学的发展,近现代的教育充分发挥了它的识字、知事(认识事物)等方面的教学功能,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然而
摘要:生物是自然界中最生动、最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美育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审美观教育,以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生物教学;美育;生物教材;教学艺术;课外活动  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教育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向求,真、善,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