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浮动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ffx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陆军的第一个研究生,罗瑾协助导师一起创作了不少作品,包括耸立在景德镇市区以瓷业工人和采茶农为主题的系列铜雕作品,以及昌南大道上的文化墙。
  目前罗瑾主攻浮雕创作。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突出浮雕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和材质,罗瑾打破以往的惯性思维,将整块浮雕进行切割处理,给浮雕注入动感,就好像在平静的水面,击起一阵涟漪,让人仿佛看到一股暗香在涌动。
  注重内在,一如罗瑾的处世之道,看起来与世无争,却在不经意之中,给人意料之外的惊艳。
  师从陆军
  2001年,24岁的罗瑾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成了陆军第一个硕士研究生,也是当年陆军带的唯一一个研究生。
  “陆军老师非常严谨和严厉。”回忆起那时候,罗瑾有些不堪回首。“当时就我一个人一个班,我在创作的时候,陆军老师就坐在我身后盯着,随时指出我的差错,那时候压力真的很大。”
  不过,罗瑾也坦言,正是在这种不一般的教学方式下,才让她只用了几年时间,便从一个对陶瓷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能够熟练掌握所有陶瓷工艺的全才。“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其实是非常珍贵的,一般人不一定会有这种经历。所以,我也很庆幸,能够在那种环境下学习。”
  师从陆军之前,罗瑾学的是平面广告设计,素描功底非常扎实,陆军便结合她的特长,帮她制订了浮雕的研究方向。
  但是,来自抚州的罗瑾对陶瓷一无所知,什么都得从头学起。“说老实话,读陶院之前,我对景德镇的印象并不好。小时候我到过一次景德镇,觉得这里又脏又乱。对于陶瓷,也仅局限于父亲从景德镇带回家的餐具。”
  与陶瓷结缘,跟罗瑾的经历有关。小时候,罗瑾的爷爷常常用稻草和泥巴,照着奶奶的样子捏泥人,或者捏其他各种各样的人物,让她觉得很新奇,也让她的童年充满了情趣。“我当时想,长大了也要像爷爷一样。”
  报考大学的时候,罗瑾为了实现小时候的梦想,毅然决然地报考了美术专业,学习平面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对素描的要求很高,也很讲究设计创新思维,这给日后罗瑾从事浮雕提供了创新的源泉。
  报考研究生时,离家近的学校,只有陶院有美术专业。所以,罗瑾最后还是来到了她并不怎么喜欢的景德镇,与陶瓷打起了交道。
  在研究生之前,罗瑾曾跟着姚永康教授学了一段时间的雕塑,“可以说他是我的雕塑启蒙老师,让我对雕塑有了重新的认识。”
  由于大学时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罗瑾最初画出来的画都是平面的,缺少立体感,更无法理解什么是三维。在姚永康的启迪下,罗瑾才开始接触理解雕塑的概念。直至考上陆军的研究生,罗瑾对雕塑以及陶瓷又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进入泥巴的世界后,罗瑾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陶瓷工艺,像釉上、釉下、陶艺等等,她不仅乐于涉猎,还乐于熟练掌握。“原来陶瓷还有这么多未知的世界。”毕业后,已经离不开景德镇的罗瑾选择了留校。短短几年时间,罗瑾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宽泛不受约束的构思,设计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奖。这些成绩,也让罗瑾很快从年轻一代的老师中脱颖而出,担任雕塑系副主任一职。
  不愿重复
  虽然屡屡获奖,但生活中的罗瑾却是一个很低调的人,“我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做一些事情。”
  不上课的时候,罗瑾会在自己家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寻找乐趣。受陆军影响,罗瑾每创作一件作品,都是抱着非常严谨的态度,“我会把每道工序都想好了,包括细节,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怎么去解决它,全部想好想透才会真正动手。”罗瑾说,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精品和上乘之作,起码要先过自己这一关。“如果自己都看不上眼,怎么好意思拿出去。”
  执着追求艺术,让罗瑾一度变成了一个工作狂,生活很没有规律。直到2009年得了一场病,罗瑾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这段经历,也让罗瑾对追求艺术又有了一个全新的领悟。罗瑾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了,劳逸结合,身体健康才能保证自己能做更多想做的事情。
  “以前我是那种一旦机会来临,就会尽最大努力去争取的人。现在不同了,顺其自然可能更能形容现在的我。”虽然对生活有了一种顿悟,但罗瑾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创作上,仍然秉承着多样性和创造性。
  “在创作上我还是跟从前一样,不重复走别人的路,一直是我的创作理念。不过,与以前较注重作品的两面性而言,现在我的作品更注重内在的一些东西,最好是能给别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罗瑾最近准备出一件作品,已经完成最初的构思和模板,正在等待最后烧成的成品,“我对这件作品还是非常满意的,就是不知道最后烧成会怎么样。”罗瑾说,她现在越来越着迷于陶瓷这种火的艺术了,因为里面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和惊喜,就像她当初选择从事艺术工作的初衷一样,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
其他文献
在中央党校、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等有关方面的党委和机关的指导与支持下,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努力,研讨会圆满成功。  会议共入选论文76篇,总体质量较高。16位同志作了大会发言。大会发言同志和广大论文作者满怀爱党爱国情怀,精心选题、注重创新、联系实际,从不同领域和角度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及弘扬延安精神的成绩、经验和开创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新思路;唱响了共产党好
期刊
所谓政治安全,通常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和危害的状态。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和核心地位,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领域的安全。进入新时代,要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就需要从现实矛盾和重点方向出发,全面提升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  国家政治安全最核心的是政权安
期刊
“我认为,她们的勇气、力量和光辉已经被放置在阴影中太久了。没有她们,就不会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世界就不会是今天的模样。”这是玛丽·加布里埃尔在其著作《爱与资本:马克思家事》序言中写道的。这里的“她们”,指的是马克思的妻子燕妮和三个女儿。百余年来,关于马克思的传记作品数量颇多,大都聚焦于他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但对他最亲密的家人少有关注。玛丽·加布里埃尔另辟蹊径,她不仅详尽记录了
期刊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国。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不懈努力,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期刊
郭希铨是油画家罗尔纯先生的学生。罗尔纯先生从1956年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当老师,1964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所教过的有师生之份的学生何止百千,而唯独一个没有上述院校正式学历身份的郭希铨为他所最为挂念,引为同道和知己。他们师生相互的关照不仅是在今天,大约早在30年前,就注定了长久的缘分。我还听说1990年代初,正在美国办展并有可能居留的罗尔纯突然患了难解的炎症,所用医疗手段均无疗效,不得不回国,
期刊
“万里一得”,“艺事常新”,这是郭希铨青年时期到大西北写生出发前题写在速写本扉页上的自勉。二十七年过去,在此次画展前选定作品时,我又看见了这个速写本,我感到“万里一得”在今天看来颇显意味,它是初衷,也是回归,它既是艺术的,同时也是人生的一个总结。艺海无涯,但总是有一点支撑,有一条线索连接时空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汇集留下印迹。  郭希铨属于那种天生画画的人。他说自己除了画画,其它别的事干不成,并且一心不
期刊
8月16日,乔迁的大地艺术“鲜红·树祭”,在安徽宿州五柳风景区正式向公众和媒体开放。早在今年三四月间,乔迁就和我就这次艺术创作做过多次交流。我听取了乔迁的创作理念和意图,并看过他设计的效果图,对他这次创作非常期待。但我对作品能否最终完成,完成后能否获得预期效果,仍然有些担心。因为要完成这件作品,除了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外,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疏通,尤其是需要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要避免当地居民的抵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政治品质和道德面貌的重要特征及祖国意识、民族意识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永恒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繁荣昌盛的不竭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最高境界的楷模和典范。因此,坚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期刊
“是大自然教会我创作”,当我把这句话讲给恩师罗尔纯先生听,并问他,能这样说吗?他说:“行”。然而我深知,老师对我的绘画和创作乃至人生都起到何其重要的作用。  一九八二年,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时,把课堂人体速写拿给罗老师看,他说:“你学成了,回去搞创作吧”。可这一回去就沉寂了三年,创作也不见起色。当我致力于美术编辑工作之后发现,自己远离了真正热爱的绘画,创作也被疏落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在我的
期刊
和袁宏相识很多年了,她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理性、睿智的人,但今天的访谈之后,我看到她内心很柔软的一面,她和我谈陶艺就好像她在谈她的一个朋友、爱人、子女,动情中带有挚爱。放在她工作室中几件陶瓷作品,经由了火的淬炼、釉的的涤荡,早已化为生命,融入在她的每一个细胞里。  SHMJ:我知道你是地道的景德镇人,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一直以来对于陶瓷也是情有独钟。可能我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尖锐。曾经中国的瓷器代表着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