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铅笔素描静物画的技巧特点与方法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or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也是绘画的骨骼,是衡量一名绘画艺术者空间造型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铅笔素描静物画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是学生学习铅笔素描的重要环节。其线条勾勒和空间造型较为简单,但往往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掌握铅笔素描静物画的技巧特点和方法,对于一些绘画初学者而言尤为重要。通过对铅笔素描进行概述,分析了铅笔素描静物画的特点,探讨了铅笔素描静物画的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铅笔素描;静物画;高校;技巧特点
  铅笔素描静物画是学生进行铅笔素描学习的重要环节。其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的铅笔素描技巧,了解铅笔素描静物画的特点,合理地选择与使用基本的绘画工具,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绘画基础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勾勒”出铅笔素描静物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学习绘画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能够急于求成。为此,学生应不断地进行练习、积累经验,熟练地掌握各种铅笔素描静物画的技巧特点和方法,具备扎实的基础绘画功底,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走入更高的艺术殿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铅笔素描概述
  素描是一切绘画艺术的基础,也是练习绘画的基本方式和手段。铅笔素描静物画是17世纪在西欧兴起的一种绘画形式,其所使用的画笔是以石墨为内芯的铅笔。这是因为无论是在硬度方面还是在线条处理方面,铅笔都具有其他类型的画笔无法比拟的优势。事实上,最初铅笔并没有被用来绘制素描静物画,而是常被用来绘制一些草图。这是因为当时的铅笔硬度不足。但在素描中,相较于其他的绘画用具来说,铅笔的使用方法较为简单,且表达效果更为直接。另外,线条与颜色的简单化以及创作的随意性也使得铅笔素描成为了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创新,不同时代的创作者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使得铅笔素描的形式和技法都出现了一些改变。
  在素描静物画的创作中,创作者需要结合自身想要塑造的艺术效果来选择素描工具。一般来说,干笔主要用于勾勒一些较为清晰的线条,而水笔则适用于营造平面效果。可以说,绘画工具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一幅素描静物画作品的呈现效果。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素描绘画工具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但较为常用的素描工具仍旧是木制的铅笔。
  二、铅笔素描静物画的特点
  首先,铅笔素描静物画有着明显的表达性和语言性特点。顾名思义,素描是指创作者使用最为朴素或简单的颜色,通过仔细观察后,对被画对象的外在形态、体积大小、内在结构、整体质感等进行基本的勾画。其绝不是利用单纯线条堆叠的方式来描绘被画对象的绘画作品,而是用简洁的线条筑架起具有完整性且能够充分展现被画对象特征的绘画作品。
  素描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较早的绘画形式,来自于西方。在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逐渐发现其独特的魅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透视学、解剖学和构图学原理的发明为素描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表现提供了依据,使得素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素描的种类较多,不仅包括铅笔绘画的形式,还包括单色绘画的形式。铅笔素描的关键并不在于被画对象的外在色彩和采用的总体绘画形式,而在于被画对象的神态和造型。在铅笔素描中,创作者通常会通过描绘物象的神态来传达自身的情绪。神态是绘画作品的灵魂,决定着整幅铅笔素描静物画的构图是否完整以及线条是否规整。但如果整幅铅笔素描静物画作品只有对神态的描绘,而没有充分地表达出创作者的意图,其也只能夠作为一种纯粹的绘画语言存在,无法被称为一幅完美的绘画作品[1]。
  对于历史上的很多名画作品来说,人们虽然无法从外在形态方面去解读其语言和内涵,但却能够从内在神态方面来深入地了解其含义。铅笔素描的神态是一种抽象的存在,无法用简单的文字去进行描绘,这也体现了铅笔素描静物画的语言性和表达性。一幅完美的铅笔素描静物画往往会使人产生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这种感受借助我国古代用于描述国画意境的说法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铅笔素描静物画作品中,创作者能够用线条勾勒出框架和轮廓,表达出丰富的信息,即使是同样的线条与色彩,其所表达的意味也各不相同。
  其次,铅笔素描静物画的形体塑造。铅笔素描静物画的被画对象主要是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静置物体。
  形体塑造对于铅笔素描静物画的效果呈现来说非常重要,是创作者进行绘画创作的基础。如果画面中的造型不佳,就会影响绘画作品的完整性。静物的形态与神态都是铅笔素描静物画中的重要元素。极佳的静物形态能够对观者产生吸引力,使观者体会到创作者的心态。创作者如果能够自如地运用一些最基本的素描造型元素,如点、线、面等,就会使素描造型显得更加干净,给人带来一种清晰明快之感。线条的走向和线条的疏密都会给铅笔素描静物画的形体塑造带来很大的影响[2]。
  三、铅笔素描静物画的技巧与方法
  (一)铅笔素描静物画的握笔姿势
  创作者要想画好一幅铅笔素描静物画,就应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这是铅笔素描静物画的基本技巧之一。正确的握笔姿势包括横握式握笔姿势和竖握式握笔姿势。横握式握笔姿势主要是指创作者用拇指和食指以及中指进行捏合,以三指将铅笔置于手掌,在中指的辅助下,由拇指控制铅笔,使其进行左右摆动,从而在画纸上勾勒出较为规则的、接近平行的一排线。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横握式握笔姿势时,创作者应使笔和画面约呈35度角,并且使手与手腕不接触画面。若腕力不足,可用小指作为支撑点,或用手腕自然上下来画出线条。而竖握式握笔姿势则与人们日常的写字姿势相同,通常在铅笔素描静物画中绘制面积相对较小的暗面部分时会运用此方法。与竖握式握笔姿势相比,横握式握笔姿势主要用于绘制面积较大的画面的时候,更容易被掌握。
  (二)铅笔素描静物画的透视技巧
  透视技巧是创作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在进行铅笔素描静物画创作时,创作者应细致地观察静物,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静物与多个对象之间的布局、距离以及静物在各个角度的不同的视觉影像,使得画面凸显出近大远小的特征。这就是铅笔素描静物画的透视技巧。   (三)铅笔素描静物画的构图技巧
  在进行铅笔素描静物画创作前,创作者需要观察被画对象,并且将从观察中获得的视觉感受转变成画面。这个过程需要创作者利用构图技巧来完成。这种根据创作者的所思所想来合理地布局画面的过程,称为构图。创作者只要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自己的所感所想,并使画面具有视觉美感,就能创作出完整且成功的构图。由于构图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人们常认为打破规则就是构图所依循的规则[3]。
  在进行铅笔素描静物画构图的过程中,创作者需要注意掌握以下三种技巧。
  其一,要注意平衡和对称的构图原则。平衡和对称是构图的基础,目的在于保证画面的稳定感。稳定感是人类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和形成的视觉习惯,也是人们逐渐总结出的审美观念。
  其二,保证画面的对比协调。铅笔素描静物画中的被画对象通常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因此,在摆放物体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物体之间的疏密远近等,使物体之间能够相互衬托,从而达到有主有次的效果。同时,要体现出各个物体之间的联系,以提高画面的整体性。
  其三,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各个静物的布置需突出主体,看似散乱却蕴含章法。同时,对主体的描绘与刻画应尽量做到细致,以使人在视觉上瞬间聚焦;对次要部分的描绘与刻画则要做淡化处理,以凸显主体[4]。
  (四)铅笔素描静物画中对组合静物形体的塑造
  对铅笔素描静物画的技巧特点和方法的学习要循序渐进,由浅至深。学习者可首先学习对单一静物形体的塑造,从透视关系和颜色的角度对每一個物品的结构、体积、光影、纹理进行构思,以培养自身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对组合静物形体塑造的练习重点要放在物体间的对比和组合方式的表达上。因此,在进行铅笔素描静物画组合形体的塑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种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正确地把握组合形体的整体性特点。在绘制一组铅笔素描静物画时,创作者不可单独地观察每一个静置物体,而应该对其进行整体观察,把握静置物体局部与静置物体整体之间的对比关系。其次,要对物体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及对物体的局部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塑造组合静物形体的过程中,初学者应对每个物体的局部进行描绘,以更好地掌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逐步深入。在对一组静物物体进行构图的过程中,创作者要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光影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即虚拟对比、空间对比和纹理对比之间的关系。在表达光与影关系的过程中,创作者要建立起总的块面关系,并注重各个对象之间虚与实的空间表达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运用明与暗、黑与白来凸显一组静物之间的层次关系。如果铅笔素描静物画没有在构图中凸显出一组静物之间的层次关系,往往会影响画面的立体效果[5]。
  四、结语
  静物素描的目的是运用系统的技巧和方法去绘制出具备较高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绘画作品。这就要求创作者具备较高的物体观察能力与结构塑造能力,深刻地理解美术创作艺术的自然规律,尤其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对铅笔素描静物画技巧和方法的训练应循序渐进,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为学习更加高深的艺术创作技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月花.铅笔素描静物画的技巧与方法[J].人文之友,2019(14):47.
  [2]李林娜.高校素描静物写生教学的研究:美术学专业素描静物写生[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89-91.
  [3]肖劼.浅谈素描静物的质感表现[J].新课程(下),2019(4):95.
  [4]于涛.加强观察,提高素描静物写生能力[J].江西教育,2018(15):88-89.
  [5]赵安棋,赵宗瑜.浅谈提高素描造型能力的方法和步骤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4):116-117.
  作者单位:
  山东华宇工学院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钟青芸,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胡冰雨,广西外國语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作者简介:   刘恺琳,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秦信轩,廣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
摘 要:康乾时期,整个书坛推崇赵董柔媚秀丽书风,科举考试时应试者使用赵董书体可以大大提高考中的概率,书坛中遒媚萧散的帖学当道。翁方纲作为书学大家,对金石文字有着深入的考究,以独到的眼光看到帖学的局限性,主张汲取金石学的拙朴以中和帖学的秀丽,改变以柔媚为主的帖学书风,碑帖融合成为其主要书学思想。翁方纲主张“以古人为师,以质厚为本”,崇古尚朴,将帖学与唐代碑刻相结合,探究其碑帖融合的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
作者單位:   信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期刊
摘 要: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重要阶段。该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稳定,涌现了大量的书画艺术家,如吴门各家等,可以将其书画艺术的发展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艺术特征。明代中晚期,李贽就曾对王阳明的良知学内容进行探究,并融合了王畿与王艮的主张。他倡导自然率真,厌恶虚伪的思想,强调人性的回归,更加注重独立、自由的思想理念,是人人平等理念的倡导者。通过分析明代中晚期书画艺术的特点,对
摘 要:新媒体成就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并以点带面地辐射到了更为广阔的艺术领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艺术、历史、新媒体,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带来更多尝试的同时,也为高校传统油画教学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基于此,分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油画教学趋势,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力、调整教学课程设置、培养学科带头人方面探讨高校油画教学的创新策略,以达到推动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的目的。  关键詞:新媒体;以生为本;
“感谢组织的关爱,我一定会好好干、加油干,请组织继续考验我。”日前,面对组织的提拔考察,达州市达川区龙会乡一级科员李明内心有着比其他考察对象更多的感激。因两年多前的一次工作失职,李明曾受到行政記大过处分。  “觉得无颜再见亲朋,害怕群众指指点点,担心从此被打入‘冷宫’……”收到处分决定书后的李明感觉瞬间跌入“人生低谷”,内心十分迷茫而无助,一度变得意志消沉,干什么都提不起劲。  “‘惩前毖后,治病
期刊
作者單位:   景德镇陶瓷大学
期刊
摘 要:文化自信包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层面的自信,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而书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最能反映内向用力、自我觉知、追求圣贤之道的民族特性,其渗入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通过书
作者简介:   李欣,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漆玲香,广西外國语学院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