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性题目的作用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c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习题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它是由习题的条件、解题依据、解答方法、习题结论(答案)这四个要素组成的。根据四个要素中已知要素的多少,可将数学习题分为以下四类:
  (1)标准性题。即四个要素都为已知的题。这类题(如证明题)小学教材中不常见,在此略去不谈。
  (2)训练性题。即四个要素中只有一个是未知的,而其余三个要素都是学生已知的。例如:
  ①填空:()+8=15;
  ②计算:3.5÷[1.4×(0.1-0.05)];
  ③解方程:X+12=24;
  ④一个数的是9,这个数是多少?
  这类题除了条件或结论外其他三个要素都具备。学生平日大量接触的是这类习题。
  (3)探索性题即四个要素中的两个是学生所知道的,而其余两个为学生所不知的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异分母分数加法前,先告诉学生与的和是,引起学生的疑惑,产生探求的欲望,这时+=对他们来说便是一个探索性的习题。
  (4)问题性题即四个要素中仅有一个是学生明确的。例如:
  ①把0、1、2、3、4、5、6、7、8、9分别填到□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三个算式都成立。
  □+□=□ □-□=□ □×□=□□
  此题除了加、减、乘法运算法则作为解题依据外,其余要素均未知,因此是个问题性题。
  ②“湖边有12只白鹤,灰鹤只数是白鹤的3倍……(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因此题只提供部分条件,其他要素都要由学生考虑,故也属问题性题。
  标准性题和训练性题,由于未知要素很少,所以通常具有定向的解题方法。这类题往往具有完备的条件和固定的答案,我们一般称为封闭题。封闭题在教材中最为常见,在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计算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探索性问题和问题性题含有较多未知要素,通常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方法,这类题往往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备,我们一般称为开放题。开放题在教材中较为少见,多被编在思考题内。虽然大纲对该类题目不作共同要求,也不作考试内容,但它的地位却不容忽视,笔者分析开放性题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引入开放性题目能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
  开放性题目一般编写在每一章节的末尾,对所学的知识起着检验、巩固和提高的作用。练习中引入此类题目,使练习过程有了层次感,并且能“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例如,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教材末尾编写了这样的题目:=,这个题目的答案有无数种,并且各且答案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规律性。教学中,教师可经以引导学生求出各个答案:======……进而让学生观察各组答案中分母和分子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出示类似题目“已知=,求a、b”,让学生解答。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
  2、穿插开放性题目易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设置开放性题目,为学生探索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开放性题目的条件相对于结论而言不充分,结论未定或未知,从而包含着多种结果,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这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促使小学生积极地思考,独立地探求各种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例如小学三年级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目:(8-□)×□=8,要确定□中应填哪些数。通过思考学生会发现□里填的数不是确定的,进一步探索,可明确第一个□内的数应是比8小的自然数,第二个□内的数就是8的约数,进而得到解答:第一个□可填7、6、4、0,对应的第二个□填8、4、2、1。上述探索过程也可相反,先获得具体解,再反思悟得两个□的取数规律,以确定答案的完整性。
  又如前文提及的异分母分数加法教学,教师将题目展示给学生,给他们提供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面临问题情景,产生探索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可直接把整数、小数加减法算理迁移到分数中,只须将几个分数单位统一,问题便获解决。擅长形象思维的学生可通过拼组数形结合图(见图),由观察、手动折叠,得到启示,再分析、归纳得出运算法则。
  3、解答开放性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教学中更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它是思维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
  开放性题目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前面曾提到的“白鹤、灰鹤”问题,这是一个应用题类型的开放性题目,对此学生可以补充以下的问题并列出算式:(1)灰鹤有多少只?12×3=36(只);(2)灰鹤和白鹤一共多少只?12+12×3=48(只);(3)白鹤比灰鹤少多少只?12×3-12=12(只);(4)又飞来……这样引导学生“一题多变”,在单位时间里提出不同问题并从不同角度给予解答,能锻炼他们思维的流畅性。此外,还可以根据开放性题目的解答方法、解题依据,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考虑问题,在单位时间内提出多个不同类型的答案,这样能锻炼他们的变通性。变通性和流畅性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特征,对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4、编写开放性题目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需要
  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人们看问题的眼光由“实物中心”转向“系统中心”。即对问题的研究不仅局限于本身的实体,还应作为一个整体放在更大的系统组成中来认识。教材中的开放性题目大都渗透着现代数学的集合、函数、统计的思想,这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应适当引入此类题目,传授一些现代数学的思想。如思考题“□÷□=6……1”,答案有无数组,若将解答按右图排列,这样,题中第一、二个□中的各数分别组成了一个集合。教学中用右图来讲解答案,会使低年级的小学生对集合思想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有益于以后的学习。
  总之,由于开放性题目中各个要素的不确定,通常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方法,因此强调的是思维的发散性,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选择性。教学中,我们应善于挖掘题目中的开放性因素,以使课堂教学更富有个性化、活动化、探索化的色彩。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后进生,他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学习成绩的效率对于整个班级学习的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优秀学生的培养,忽略了后进生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们要注重对后进生进行有效转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能够为学生们的发展和成长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进行有效转化,提高学
教育承载着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和希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做好教育的引导工作。面对小学生爱"打小报告"的现象,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应正确面对。基于此,文章从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即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能准确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需要;是现行九年义务教学内容的需要;是为了更新教学方法的需要。  【关键词】数学 创新教育 有效教学 学情  一、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大胆实施创新教育  
【摘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成为了主体。信息化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师作为导学者,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个性化的学习情境, 有效帮助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促进学生
榜样教育能够弘扬先进的思想道德、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榜样人物树立标
体育是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结晶,在人类社会文化科学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体育教师是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施加特定影响为其职责的人,社会期望体育教师成为理性的典范,道德准则的楷模,体育文化科学的权威,特定社会价值的维护者。体育教师应该反映历史和现实中最美好的东西。从体育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来看,体育教学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要求,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影响学生社会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
本文简要介绍电气设备安全防火中传统闸刀开关、自动开关、控制继电器的选型,安装与维护应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