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育英 红色传承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511526198209172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原市育英中学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创办的一所学校,蕴藏着丰厚的红色资源,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是一所具有军人底色和英雄情结的学校。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是今天的育英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育英的红色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具体体现,对党史的学习教育也是传承育英精神的根本所在。
  太原市育英中学校是晋察冀野战军于1948年初在河北省晋县李家庄创建的一所部队干部子弟学校;1949年5月学校迁至太原;1964年8月学校移交太原市人民政府,改称太原育英学校;1970年更名为太原市第二十六中学校;1971年增设高中;1978年被确定为太原市重点中学;1988年恢复了“育英”校名,全称“太原市育英中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是山西省一类重点中学、山西省示范高中。
  育英学校在解放战争的硝烟里诞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创办的一所完全寄宿制和完全供给制的军队干部子弟学校。她继承了光荣的革命传统,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后援作用。她在党和部队首长的关怀下创办、成长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军、地优秀人才,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杨罗耿兵团育英的摇篮


  1947年六、七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防御作战,在大量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之后,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我军由内线作战发展为外线作战,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型,将战火引向国民党占领区。在炮火连天、辗转征战的岁月,没有条件也不可能让革命前辈们去顾及家小,为了将部队的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收拢起来,给他们营造一个相对安全、有利于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经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批准,于1947年3月首先在河北阜平县沟槽村创办了华北地区解放区第一所部队干部子弟学校———荣臻小学(即后来的北京八一学校)。然而,因部队点多、面广、线长,加上财力有限,仅靠根据地一所学校难以容纳收养更多的部队孩子。且在同年5月下旬,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新组建的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关与晋察冀军区机关分开,迁至河北晋县一带,杨得志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罗瑞卿兼任第一政委、杨成武任第二政委,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就是后来威名赫赫的杨罗耿兵团。1948年2月初,经野战军首长研究,决定效仿阜平荣臻小学,在野战军后方留守处驻地———河北省晋县李家庄,筹建一所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遂从部队和荣臻学校抽调人员,由曹正之、李佩卿等同志负责。杨成武政委曾亲自找李佩卿谈话,由她担任子弟学校副校长。接受任务后,李佩卿一行6人(李佩卿、钟锦星、陈志平、张管理员及保育员李荣翠、黄桂荣)提一个皮箱,带着800元边区币的开办费和一枚“晋察冀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的公章,从河北省定县来到了晋县李家庄。

建校李家庄困顿中前行


  学校设在一个逃亡地主的院子里。因久无人住,院内蒿草丛生,房顶塌陷,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全体同志动手修补房顶,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沟坑,粉刷墙壁等。没有教室、宿舍,就找老乡借房子。没有课桌椅,就自己动手砌两个泥台,中间架一块木板当课桌,木头墩子当坐凳,再做几块黑板,教舍换了窗户纸,用石灰水粉刷了墙壁。没有教材,李佩卿等人就自己编写,她们还共同研究编写了教学大纲,从地方学校借到一套小学课本,并以此为基础修改、充实了内容,就算有了自己的语文、算术、唱歌、图画、体育课的初级教材。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辛劳动,校舍面貌焕然一新。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忙碌,筹备工作完成,学校开始接收学生,为开学做准备。
  1948年4月4日(民国儿童节),“晋察冀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正式开学,从此,一所新的战斗化、革命化的学校诞生了。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位工作同志既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又是孩子们的“家长”。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紧张工作着,担负着孩子们的一切。在战争的环境里,一切都以战争为核心,除教大一点孩子文化课外,还要教他们练站队、跑步、出操以及防空防炮、就地隐蔽等技能,将日常集体生活军事化,堪称“少年军校”。罗瑞卿向康克清同志介绍说:“他们的学校办得很不错,我的孩子(罗峪田、罗峪书)在校一年没有闹病,学了一年就能给我写一百多字的信。”1948年秋,国民党军傅作义部队从保定出发进犯我石家庄地区,当先头部队进至定县时,学校奉命连夜转移。同志们拉着大的,背着或抱着小的,还有的用挑担子、骡马驮筐等方式载着孩子,仅有的两辆马车拉着给养等生活用品,到晋县火车站乘火车到了衡水。十多天后,进犯的国民党军撤退,才又返回到李家庄。

迁址太原城入驻东花园


  1949年三、四月间,陈志平同志受学校党组织委托,到兵团参加组织工作会议,会后与时任校长郝治平一起向罗瑞卿政委汇报了学校的工作。时值我十九兵团与十八、二十兵团会攻太原,罗政委即命郝治平、陈志平随军到太原选校址。4月24日,我军攻克太原,郝、陈随罗政委有幸与彭德怀、周士第等部队首长在新民北正街七号原阎锡山的东花园共进午餐。罗政委看到东花园环境不错,就在饭桌上提出把育英学校的校址定在新民北正街七号。5月上旬,育英学校在罗瑞卿政委的亲自安排下,迁来太原,开始了“育英”办学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抗美援朝英雄辈出


  太原解放后,十九兵团调往西北,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戰役,学校由兵团驻西安的后方留守处领导。1950年,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刚刚完成解放西北任务的我十九兵团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同年底着手入朝作战准备,学校又投入到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的紧张工作中。当时学生流动量大,有的因家长随部队南下把孩子接走,又有的因部队打仗把孩子送来。正如陈志平同志所讲:“在紧张的环境中,时有深更半夜送孩子来的,甚至有的连孩子的姓名都交待不清,就匆匆离开了。比如我们收过的三个孩子,据送孩子来的人讲,一个叫灯泡,一个叫灯罩,一个叫糊糊。一直到战争结束,孩子父母到校认领,才对上了号。”杨得志的孩子杨秋华三姐妹也都被安排在育英学校寄宿。所以尽管育英学校从1949年5月迁太原后,就远离前线,但直至1953年7月朝鲜停战前,仍一直处在为前方服务、为战争服务的氛围中。作为部队的干部子弟学校,全体工作人员都非常明确自己的职责,一切为了部队,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一切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十九兵团将士作为第二批入朝作战的部队在司令员杨得志率领下于1951年2月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开城保卫战、秋季作战、铁原阻击战等,付出巨大牺牲,取得辉煌战绩,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孤胆英雄刘光子一人俘获英军63人;“一级战斗英雄”郭恩志连长坚守阵地两天两夜杀敌800余人;智勇双全的黄丑和连长奋战一整天,打退1000多敌人17次进攻,歼敌380余人;马惠荣校友的父亲———188师563团团长马兆民开创了高射机枪打敌机的辉煌战果;孙志军校友的父亲———193师578团参谋长孙清明烈士在第五次战役弥陀寺战斗中壮烈牺牲;等等。还有许多烈士至今难以考证,在缺乏史料支撑的情况下,真实的历史也就成为了传说。据郝启维老师回忆,育英学子中有37位家长是烈士。
  育英学校也有许多教职工入朝参战或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原学校党总支书记王润成在12军34师106团任连指导员;原学校卫生所白玉清所长在十九兵团政治部任医师;教师刘云甫任卫生员并参与了板门店谈判;李同春老师任65军司令部机要科译电员;袁惠生校长任21军63师师部文化科长。尤其是王润成书记,在上甘岭战役中坚守六号阵地8个昼夜,打出了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的坚强意志,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猖狂进攻,荣立二等功。白玉清所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反细菌战,荣立二等功,被选为志愿军归国代表出席了1951年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们都是育英留给后人丰厚的精神遺产,是激励一代代育英人塑造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灵魂。育英的精神遗产同时也是留给全社会的精神财富,太原理工大学范宇焜老师申请的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晋察冀野战军革命军人后代回忆先辈口述史料整理与研究”获得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育英校友的资源是范宇焜老师课题研究的可靠依托。

英雄情结血脉相传


  育英学校特别重视革命传统教育。1960年,学校特别邀请享有盛名的全国英模报告团9位成员来校作报告。他们是董存瑞父亲董全忠、罗盛教父亲罗迭开、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刘胡兰母亲胡文秀、狼牙山五壮士宋学义、无脚拖拉机手李来财、林海雪原英雄孙大德、全国劳动模范李秉璧、全国复员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方和明。学校经常举行革命故事会,表演评书《红岩》等,孩子们从小就树立了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1964年红沟靶场比武,育英学校代表队是太原市年龄最小的,小民兵枪枪命中,受到省军区和太原市领导的特别表扬。学校跳伞队成绩出色,12名跳伞队员获得了国家体委授予的三级运动员证书。学校航模队制作的滑翔机,连续多年获奖。无线电组制作的矿石收音机,曾获山西省无线电制作第四名。如今,我们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多元发展,为国争光。
  2018年8月,时值育英建校70周年,黄步选校长、许继生书记拜访了育英杰出校友、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山西省原副省长王昕。王昕深情回忆在育英的美好生活,对自己的老师记忆犹新,如数家珍,特别提到自己的班主任范上燕老师爱生如子、教学有方,曾获得山西省“模范教师”的光荣称号,曾任太原市人大常委。她欣然为学校题词:“贺母校七十华诞;家庭式的学校,亲人般的师长;度过金色童年,获得终身教益。”王昕校友还勉励学校领导要珍惜“育英”这个响亮的称号,不要辜负了这样的一个好名字,把学校办得越来越好。黄步选校长表示一定会继承育英的红色基因,传承育英的优良传统,讲好育英故事,擦亮育英名片,不辜负老一辈育英人的期望。
  刘亚洲上将于1959年—1968年在育英学校学习生活,接受了完整的小学和初中教育,对学校有极其深厚的感情,只要来太原必然到原来的育英校园走走看看,并看望自己的老师。多年来他一直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建设,在育英中学原址重建中做出重大贡献。1998年、2008年、2018年育英建校五十周年、六十周年、七十周年均为母校题词,撰写回忆文章并赠送自己的著作。
  这些都是育英中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素材。

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山西省名校长黄步选的带领下,学校发展健康有序、生机勃勃,在内涵发展、特色化办学、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科研、对外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广泛赞誉。
  一是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大力推进名师培养工程。成立“名师培养指导中心”和“名班主任培养指导中心”,聘请1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担任导师,扎实开展工作,成绩突出。石银萍、曹怡丽等6人被评为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刘园园、云彩霞、贾夏莉等3人被确定为市名师培养对象;徐晶被评为“太原市最佳班主任”;周天宇等6人被评为“太原市优秀班主任”。
  二是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设立语文节、英语节、科技节、舞蹈节、艺术节等多个文化节日。学生党史研究小组等3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由赵园园老师指导的学生党史研究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罗清宇的赞许。
  三是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大力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探索科研之道,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品位,促进了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四是坚持开门办学。聘请20多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家学者担任学生“生涯领路人”。与美国、日本、新西兰、法国等多所国外学校实现互访,与港澳地区学校结成姊妹学校,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五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内涵发展。学校先后承办了“全国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领跑者培养工程推进会”“全国高效课堂建设研讨会”等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以及众多省市级学术交流活动。学校还被确定为太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课标”实验工作“学生发展指导项目组长学校”。
  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利用开学典礼、主题班会、校园电子屏、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多个阵地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今天的育英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育英红色基因,发扬育英优良传统,高擎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大旗,讲好育英故事,谱写育英新篇,为把育英建设成为高质量、现代化的三晋名校而努力奋斗!
  回顾过去,我们为老一辈育英人丰厚的精神财富而自豪!
  展望未来,我们对新一代育英人开创的新征程充满信心!
  让我们以党史、校史铸魂补钙、涵养精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弘扬革命英雄主义中攻坚克难,在传承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中开拓前行!
  (作者单位:太原市育英中学校)
其他文献
2018年10月,“一位律师母亲和10岁儿子协议教育”的新闻引发热议。孩子的母亲给出的理由是,“做了多年的律师,看过太多缺乏法治观念和契约意识的例子,希望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规则这种东西”。教育专家杨海宇认为,用规则来约束孩子是很好的尝试,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但要避免让协议成为简单的“条件交换”。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这种做法将各种奖惩规定通过契约的方式确定下来,有助于培养孩子遵守契约、
期刊
教师通过家访,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同时还能与学生拉近距离,并更好地增进家校联系。学生在教师家访后,会把这位教师当作家人看待,会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所在学校地处边远山区,从教20年来,家访一直是我与家长相互联系、了解学情的重要手段。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村办小学时的拉家常式的家访,到在初中任教时,学生们发生特殊情况时走进学生家里,再到现在的微信了解学生
期刊
规则意识需要从小建立和养成。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呢?一、家长要以身作则  首先,家长要先有规则意识,并且在行为中也要坚定地贯彻和执行。比如,在孩子面前,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要想方设法兑现,实在无法兑现的,也要积极跟孩子商量和沟通,并最大限度地达成目的。家长对自身提出的任何要求,也要力求执行到底,直到达成满意的结果。通过这种以身作则的方式,来积极影响和濡染孩子建立良好的做人、做事的态度
期刊
近年来,“熊孩子”事件频上热搜,令人气愤的同时,折射的却是规则意识的缺失。一、民主协商,共定规则  对于学生来说,班规就是一个班级的行为规则,培养学生的班级规则意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严谨的学风。然而,班规不应是班主任的个人意见,而应是全体学生意志的体现。在制定班规前,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制定班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班规应涵盖的内容及具体的标准。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一定要
期刊
“熊孩子”常常是令人头疼的存在。他们任性、放纵、做事情不考虑后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的规则意识缺失呢?作为教育人,又应该如何为他们树立规则意识呢?  春节期间,朋友五岁多的孩子来家里做客,进门就开始翻箱倒柜,如同在自己家一样。她的母亲,只是象征性地说了一句“你不要乱翻”后,便不再过问,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我的内心很恼火,又不好发作,隐隐觉得家教这个东西真是太重要了。  孩子规则意识的缺乏,
期刊
近日,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由高空抛物引发的责任纠纷案。案件的责任人是一名儿童,受害者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最终法院判定原告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共计9万多元。应该说,这名儿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熊孩子”。“熊孩子出没”,常常会给公众带来许多伤害,给家长带来财产损失。家长负有责任是不争的事实,学校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培养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尤为重要。那么,在培养孩子
期刊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条主线。2021年2月9日,晋中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晋中市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首次对晋中市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健康教育进行了系统规划,让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新时代积极作用,构建多元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健康教育体系。坚持目标导向,三个行动目标领航
期刊
我带过的班里有一名叫小乐的学生,他有着极大的好奇心,脑袋瓜灵活,但经常对周围形成破坏力,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熊孩子”。我常常听到同学们对于小乐的抱怨。面对家长对于小乐的担忧,我陷入了思考。与其被動地让孩子强硬接受规则,倒不如让其自主形成对“规则”的新认知。  “呜呜……陈老师,小乐把我的棋子扔地上了。”小雨哭着向我告状。原来小乐玩棋的时候不遵守规则,大家不想和他玩了,他恼羞成怒把棋子全撒了。我灵机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悄然兴起了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的热潮,学界对于“办学特色”和“特色学校”的研究也随之展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以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热潮此起彼伏,实践探索的迅速推进促成了理论研究的积极跟进,理论研究成果的不断面世又加速了实践水平的提升。草根式的实践为理论的建树提供了丰富多元且生动鲜活的素材和样本,多视角的理论探索则为实践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引领和指导。  然而,办学
期刊
左权中学是以左权将军英名命名的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老区中学,学校始建于炮火纷飞的1945年3月,建校初期旨在培养革命干部,建国初期被认定为山西省重点中学。现有教学班55个,在校学生2752人,专任教师230人。拥有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22名。学校班班配备多媒体、投影仪,教育教学设备完备,各种功能室、专用教室齐全,是一所环境优雅、管理规范的标准化学校。  学校以“勤奋、求实、继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