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通过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工程实践和混凝土试验,分析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含气量;混凝土;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国外,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英国、日本等已经在公路、隧道、地下工程中使用引气剂;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使用松香聚合物和松香皂类的引气剂。[1]随着北方港口工程的快速发展,位于微受冻地区、受冻地区、严重受冻地区港口的水位变动区混凝土对混凝土抗冻性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水运工程规范JTJ269-96《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3.3.14明确规定,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必须掺入适量引气剂[2]。同时对于其他工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要求的抗渗混凝土也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含气量,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在国外,对于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目前大多数通过掺加引气剂或掺加引气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能.
2影响混凝土含气量的主要因素
2.1坍落度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同一配合比,采用相同的用水量,相同的引气剂掺量,通过不同掺量的减水剂来改变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同一配合比不同坍落度下的混凝土含气量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混凝土坍落度的增大,混凝土含气量不断减小,并且降低的幅度也在增大。因此坍落度控制,也是控制混凝土含气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2.2砂率、砂细度模数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根据比表面积的理论,砂率增大,骨料之间空隙就越多,相应的气泡就多。在混凝土生产中,砂细度模数的改变也影响着砂率的大小。我们通过保持其他条件(胶凝材料、水胶比、引气剂掺量)不变的情况下,四种细度模数的砂,调整砂率,通过用减水剂掺量变化使三组试验坍落度大致相同,进行测试混凝土含气量的大小。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不同细度模数、砂率下的混凝土含气量
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可知,随着细度模数的增大,砂率的减小,混凝土含气量也在不断减小。
2.3胶凝材料总量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本试验采取相同用水量,不同胶凝材料总量的情况下进行试验(试验时全部用水泥)。试验配合比,及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 胶凝材料总量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试验配合比及含气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单位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新拌混凝土粘聚性增加,气泡散逸较困难,含气量不断增加。
2.4混凝土运输车转速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通过对同一配合比下,出厂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混凝土运输车不同转速下的混凝土到达同一施工地点进行含气量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不同混凝土运输车转速下的含气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混凝土罐车转速小于5.5r/min时,混凝土含气量损失较小,当超过5.5r/min时,混凝土含气量损失开始加大。
2.5引气剂掺量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同一配合比,采用相同的用水量,不同的引气剂掺量,测试混凝土含气量和混凝土坍落度;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不同引气剂掺量下的混凝土含气量和坍落度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在同等配合比,同等外加剂掺量,同等用水量下,引气剂可以使混凝土坍落度增大,混凝土和易性、保水性良好,减少混凝土泌水;混凝土的含气量对引气剂掺量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在混凝土试拌时,一定要找到一个最佳掺量。
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含气量控制措施
3.1对于砂石原材料进料应集中进料、来源稳定;砂石进场后,应先采取目测是否合格,然后取样做试验。
3.2针对各个工程合理试配混凝土配合比;找出合理砂率、用水量、胶凝材料用量,适当的引气剂掺量。
3.3加強质检人员培训。定期对质检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和考核,不定时组织新老员工进行经验交流,定时总结找出不足并进行改正。
3.4加强对引气剂称的计量检验和监督。由于引气剂掺量较少,计量准确性对于混凝土含气量的控制尤为重要。
3.5必须对混凝土坍落度及时和准确测量,在正常检测次数下,可以适当多测几次,减少混凝土坍落度对混凝土含气量的不利影响。
3.6加强对混凝土运输车的培训和监督。目前混凝土运输车多是采取外租方式,人员和车辆的流动不仅给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带来不便,也是混凝土运输车司机的业务素质参差不一,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有必要不定时对司机师傅分批培训。
4结语
4.1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含气量这一混凝土指标也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应当重视混凝土含气量的控制。
4.2质检人员、混凝土运输车司机的粗放式管理,有必要得到控制,质检人员、混凝土运输车司机的培训应得到重视。
4.3日常检验和监督必须得到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陈建奎.混凝土外加剂原理与应用(第二版).2004.4
[2]JTS202-2-2011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2012.1.1
作者简介:郭刚,男,1978年5月出生,大专,工程师,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
王林,男,1986年9月出生,本科,助理工程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关键词:含气量;混凝土;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国外,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英国、日本等已经在公路、隧道、地下工程中使用引气剂;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使用松香聚合物和松香皂类的引气剂。[1]随着北方港口工程的快速发展,位于微受冻地区、受冻地区、严重受冻地区港口的水位变动区混凝土对混凝土抗冻性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水运工程规范JTJ269-96《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3.3.14明确规定,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必须掺入适量引气剂[2]。同时对于其他工程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要求的抗渗混凝土也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含气量,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在国外,对于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目前大多数通过掺加引气剂或掺加引气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性能.
2影响混凝土含气量的主要因素
2.1坍落度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同一配合比,采用相同的用水量,相同的引气剂掺量,通过不同掺量的减水剂来改变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同一配合比不同坍落度下的混凝土含气量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混凝土坍落度的增大,混凝土含气量不断减小,并且降低的幅度也在增大。因此坍落度控制,也是控制混凝土含气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2.2砂率、砂细度模数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根据比表面积的理论,砂率增大,骨料之间空隙就越多,相应的气泡就多。在混凝土生产中,砂细度模数的改变也影响着砂率的大小。我们通过保持其他条件(胶凝材料、水胶比、引气剂掺量)不变的情况下,四种细度模数的砂,调整砂率,通过用减水剂掺量变化使三组试验坍落度大致相同,进行测试混凝土含气量的大小。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2不同细度模数、砂率下的混凝土含气量
通过上述试验结果可知,随着细度模数的增大,砂率的减小,混凝土含气量也在不断减小。
2.3胶凝材料总量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本试验采取相同用水量,不同胶凝材料总量的情况下进行试验(试验时全部用水泥)。试验配合比,及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 胶凝材料总量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试验配合比及含气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单位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新拌混凝土粘聚性增加,气泡散逸较困难,含气量不断增加。
2.4混凝土运输车转速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通过对同一配合比下,出厂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混凝土运输车不同转速下的混凝土到达同一施工地点进行含气量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不同混凝土运输车转速下的含气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混凝土罐车转速小于5.5r/min时,混凝土含气量损失较小,当超过5.5r/min时,混凝土含气量损失开始加大。
2.5引气剂掺量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同一配合比,采用相同的用水量,不同的引气剂掺量,测试混凝土含气量和混凝土坍落度;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不同引气剂掺量下的混凝土含气量和坍落度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在同等配合比,同等外加剂掺量,同等用水量下,引气剂可以使混凝土坍落度增大,混凝土和易性、保水性良好,减少混凝土泌水;混凝土的含气量对引气剂掺量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在混凝土试拌时,一定要找到一个最佳掺量。
3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含气量控制措施
3.1对于砂石原材料进料应集中进料、来源稳定;砂石进场后,应先采取目测是否合格,然后取样做试验。
3.2针对各个工程合理试配混凝土配合比;找出合理砂率、用水量、胶凝材料用量,适当的引气剂掺量。
3.3加強质检人员培训。定期对质检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和考核,不定时组织新老员工进行经验交流,定时总结找出不足并进行改正。
3.4加强对引气剂称的计量检验和监督。由于引气剂掺量较少,计量准确性对于混凝土含气量的控制尤为重要。
3.5必须对混凝土坍落度及时和准确测量,在正常检测次数下,可以适当多测几次,减少混凝土坍落度对混凝土含气量的不利影响。
3.6加强对混凝土运输车的培训和监督。目前混凝土运输车多是采取外租方式,人员和车辆的流动不仅给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管理带来不便,也是混凝土运输车司机的业务素质参差不一,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有必要不定时对司机师傅分批培训。
4结语
4.1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含气量这一混凝土指标也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个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应当重视混凝土含气量的控制。
4.2质检人员、混凝土运输车司机的粗放式管理,有必要得到控制,质检人员、混凝土运输车司机的培训应得到重视。
4.3日常检验和监督必须得到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陈建奎.混凝土外加剂原理与应用(第二版).2004.4
[2]JTS202-2-2011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2012.1.1
作者简介:郭刚,男,1978年5月出生,大专,工程师,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专业
王林,男,1986年9月出生,本科,助理工程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