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败走澳大利亚启示录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h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连锁经营凭借标准化流程和快速扩张模式成就了诸多餐饮大鳄,如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等,而在消费升级时代,连锁门店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是有限的。这个时候,一些个性化的、独立的餐饮门店呈现抬头之势,它们的崛起给这些餐饮连锁迎头痛击。中国是个餐饮大国,如果中国本土的个性化餐饮崛起,岂会有麦当劳、肯德基的一席之地?正如同本文所属案例,墨尔本的独立咖啡店打败星巴克一样。
  2000年澳大利亚第一家星巴克在悉尼CBD开业,随后迅速在全国扩张到87家,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星巴克不得不一口气关掉61家店面,时至今日,星巴克在澳大利亚仅保留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维多利亚州的22家店铺。星巴克“败走”澳大利亚,这被媒体解读为星巴克无法与澳大利亚成熟的咖啡文化抗衡。澳大利亚最有影响力的报纸《The Age》发表的两篇文章标题是这样写的,《星巴克备忘录:下次试试向爱斯基摩人卖冰》和《美国咖啡文化被烤了》。
  《The Age》给出这样的透着浓浓的优越感的标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The Age》就坐落在澳大利亚咖啡文化的核心——墨尔本。应该说是成熟的咖啡文化把澳大利亚人对于咖啡的要求提高了。
  在墨尔本,咖啡无处不在。咖啡的贩卖方式也是非常多样的,除了咖啡馆和糕点店,餐厅,酒吧也会在白天卖咖啡,你甚至也可以在冰激凌店,寿司屋,书店和花店买到咖啡,跳蚤市场里更是少不了露天咖啡摊。如果用谷歌地图在墨尔本CBD搜索“coffee”,会出现上百个可以买到咖啡的地方,而这其中只有3家星巴克,其中一家小到只有两个高脚椅可以坐。根据旅游网站Booking.com 2014年3月公布的一项全球用户调查结果,墨尔本击败了罗马和维也纳成为全球咖啡最好的地方。
  澳洲人更爱“单品咖啡”
  虽然欧洲人在1788年就把咖啡带到了澳洲大陆,但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人才第一次品尝到正宗的espresso(意大利浓缩咖啡)。在当时,墨尔本有大批来自意大利,希腊,法国,土耳其,奥地利和匈牙利等地的欧洲移民,他们对咖啡有很大的需求和很高的要求,意大利人不但带来了批萨和意大利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espresso。
  位于墨尔本CBD的Bourkestreet 的Pellegrini’s Espresso Bar被认为是第一家提供正宗espresso的咖啡馆。现在,墨尔本仍然是意大利人和希腊人在其本土之外最大的聚集地。既然意大利没有星巴克,那么除了意大利之外意大利人最多的墨尔本只有6家星巴克好像就变得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
  2002年,当星巴克在澳洲急速扩张的时候,《The Age》曾采访过Pellegrini’s的经营者之一Sisto Malaspina。在被问到像星巴克这样的咖啡连锁巨头是否冲击了Pellegrini’s的生意的时候,Sisto Malaspina表示并没觉得受到影响,他很自信地说:“他们的咖啡不错,但是我们的咖啡是最好的。”
  Pellegrini’s不仅提供最好的咖啡,他们的咖啡几乎是墨尔本CBD最便宜的,这两年墨尔本一份小杯咖啡的价格基本在3.2澳币至3.5澳币之间,Pellegrini’s的咖啡是一杯3澳币,而星巴克同样一杯咖啡是3.8澳币。墨尔本人似乎并不在乎Pellegrini’s近60年来从来没变过的菜单和装修,唯一重要的只有咖啡。当然,价格也不能说完全不重要,在2013年的一项针对澳大利亚连锁咖啡的调查显示,人们对Macafe和Starbuck’s的评价都差不多烂但是Macafe一杯咖啡只要2澳币,所以Macafe活了下来。
  在咖啡的口味方面,澳大利亚人更偏爱单纯一点的咖啡品种,比如Espresso和拿铁,最受欢迎的Flat white是澳大利亚独创的,它的味道比拿铁稍浓,几乎没有奶泡,口感比拿铁更加简洁。而星巴克的咖啡品种在澳洲人眼里是花哨并且味道不怎么样的饮料。星巴克虽然也提供Flat white,但是一方面味道不够浓,另一方面奶泡太多喝起来更像卡布其诺。
  营销失策,不敌本土连锁
  营销方面星巴克似乎也没占到任何便宜。星巴克在墨尔本的第一家分店开在了著名的Lygon街上,当然这家星巴克也在关门之列。Lygon街位于有“小意大利”之称的Carlton区,以诸多意大利餐馆,冰激凌和咖啡而闻名。我曾经在Lygon街附近住过一年多,我会经常在Seasons Provedore买咖啡喝,他们的咖啡是我喝过的espresso加得最多的,不客气地说,星巴克的拿铁跟这家的拿铁比起来更像是咖啡味儿的牛奶。而且,这家的马卡龙也是墨尔本数一数二的,味道好,个头大,价格便宜。
  另一家Lygon街上非常受欢迎的店是Brunetti,1974年就已经存在的这家店主营各种意式咖啡,蛋糕,饼干,巧克力,冰激凌等等,全都是现做现卖。Brunetti在墨尔本拥有四家分店,并且于2013年进驻新加坡,而位于Lygon街上的这家老店新装修后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有超过400个座位。由于它紧邻购物中心,为人们提供了非常舒适便利的聊天和休息的场所。
  前面说过,意大利人并非唯一热爱咖啡的移民,在墨尔本你还可以找到非常地道的土耳其咖啡馆和黎巴嫩咖啡馆。实际上,除了墨尔本,澳大利亚各地都能见到这类咖啡馆。Harem Corner是南澳的一家土耳其咖啡馆,这家由谷仓改造来的咖啡馆同时还售卖具有西亚风情的银饰。它位于阿德莱德东南的德国小镇汉道夫,看,澳大利亚复杂的移民结构也是其魅力所在呢。
  除了各类个性十足的个体经营咖啡馆,澳大利亚本土的连锁咖啡品牌也呈上升势头。包括前面提到过的Gloria Gean’s;有24年历史,340家分店遍布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新喀里多尼亚和中国的全澳资品牌The Coffee Club;起步于墨尔本近几年迅速扩大到全澳70多家分店的Hudson’s Coffee;南澳新兴连锁品牌CIBO Espresso,还有澳洲最大的咖啡豆及咖啡设备提供商Vittoria等等。这些连锁咖啡店虽然不及小咖啡馆那么风情万种,但因为其咖啡口味均十分上乘而颇受欢迎,这类咖啡连锁店通常开设于购物中心,机场,地铁站,写字楼和城市广场附近等客流较大的区域。
  星巴克在澳洲遇冷的原因恰恰也是其在中国受欢迎的原因。首先在于,中国并没有很成熟的咖啡文化,大部分中国人是从雀巢速溶咖啡开始认识咖啡的。至少在我来澳洲之前,星巴克的咖啡在我看来相当于一个咖啡的标准。另外它也提供了一个明亮宽敞的与人谈话的空间。近几年中国也出现了很多主题咖啡馆,比如猫咖啡,怀旧咖啡和画廊咖啡等,噱头挺多,咖啡的品质却仍很一般。更多的人是去咖啡馆玩,而并不在乎咖啡是不是好喝。当然这也有可能形成中国独特的咖啡氛围,不管怎样,自由而多样的发展都是健康的,时间会留下那些可以成为文化标志的咖啡馆。(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其他文献
综观老酒坊的操作,资本的力量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全是资本在撬动市场、成就产品的畅销。  老酒坊(化名)是D市丑小鸭酒业新推出的一款产品,包装为纯蓝色,算是追赶目前酒类行业盛刮的蓝色旋风潮流。在以金六福为代表的红色包装席卷全国酒类市场时,蓝色包装的流行倒是显得异军突起,也算是从包装上面打了一张差异牌。事实上,蓝色洋河经典、蓝浏阳河也在各自的目标市场上淘到了金矿,引领了新的白酒消费潮流。丑小
期刊
“厨房革命”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发了厨房革命。  一直以来,主食就是馒头、米饭、面条等,还有肉食和蔬菜,这些食品的变化应该说万变不离其宗,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要适应消费者这种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变化,调味品就成了亮点。  比如在家做油爆虾的话,有专门的油爆虾调料,比自己配的还好;做青菜,把青菜煮熟,把蚝油倒进去一拌就行了,甚至比炒的还要好吃
期刊
渠道体系:集权策略后来居上  2005年,思念产能猛然增加至40多万吨,远超预期。巨大产能需要消化,思念投资“一江两岸”快餐店,宣布当年要在全国开47家店,计划第一个5年将开400家店,第二个5年将开600家店。顺利的话,40万吨产能就会变成白花花的银子,思念销售规模就会倍增,等于一个思念变成了两个思念。  2005年2月,三全第一家快餐店——“有知有味”在郑州开张,当年进账700万元。有了郑州的
期刊
1月7日,遵义市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茅台集团)与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润雪花)签署托管协议,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托管茅台酒厂集团啤酒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茅台啤酒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华润雪花啤酒(遵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雪花遵义)。  根据双方有关协议,华润雪花中国公司将投入2.7亿元对企业进行重组。遵义市政府官网信息
期刊
从2013年年8月份开始,各大乳企纷纷开始上调乳品销售价格,调查结果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大品牌的液态奶商超价格不断上涨,涨幅已经超过了10%。数据显示,三元从2013年2月开始已对入户牛奶已全面提价,当时最高提价幅度达到17%;光明乳业也曾在2013年年初宣布适当上调部分鲜牛奶和酸奶的价格。蒙牛更是在8个月时间里连续三次提价。  时至今日,奶企提价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且,这样的涨幅是过去从来没
期刊
中高端产品的来源地  2013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百威英博在上海宣布其在中国市场定位最高端的产品百威金尊正式上市。与以往高端啤酒往往主打夜场消费场所不同,百威金尊试图更多地走进酒水消费量更大的中餐厅渠道。  “金尊”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为了顺应这种定位和渠道诉求,它们觉得,在高档中餐厅,让顾客显得有“面子”很重要。这款啤酒在口感上比现有的百威更顺滑,而且酒瓶造型看上去更像是精致的葡萄酒瓶
期刊
导语:  “免烧中国菜”系列只需用微波炉或温水加热即可食用,它不仅解决了传统铁皮罐头固有的口味和菜品方面的局限性,而且能在常温下保持菜品原有风味长达九个月。  周君记目前的产品系列包括了“周君记”牌重庆火锅底料系列、麻辣香水鱼底料系列、拌菜香佐料系列、药膳滋补炖汤料系列、速溶增味营养火锅底料系列、川味菜及川味面调料等。这些产品中,最具特色、最具有辨识度的是“麻辣香水鱼”。  从1996年前后推出该
期刊
引文:过去一年,中国快消品市场并没有出现销售大幅回升的迹象,但调味品市场表现良好,10%的年增幅高于食品品类的整体增长,而价格增长仍是其主要驱动力。  Kantar Worldpanel的最新监测报告指出,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在截至2013年10月 4日的一年里销额增长了8%,但并没有出现销售大幅回升的迹象。在食品品类中,调味品市场表现良好,年销售额增长幅度达到了10%,高于食品品类的整体增长。而调
期刊
如果你不想在厨房里“大动干戈”,只想简单操作几下,就吃上一顿还不错的晚饭,可以吗?  我要告诉你:如今,这个想法是完全可行的。  一位消费者讲述了她爱上了一款产品“香辣竹笋”的经过:偶尔买到,消费完一瓶后马上去买另一瓶。可虽然去的是同一家超市,却着实让她一顿好找——因为这款产品只在货架上摆出了四五瓶,且包装并不突出,很容易混在其他产品里被湮没。  之所以如此执着于它,是因为消费方式很简单:清水煮面
期刊
在我们一日三餐离不了的寻常食品品类中,出现了明显的奢侈化趋势,我称之为“类奢侈”化。这从某一方面也表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企业出品的产品档次已经在整体上升级了。  这里说的类奢侈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因为这些产品,毕竟是日常吃喝的必需品,只是在品质上、在价格上明显高于普通产品罢了。收入高一些的消费者、讲究一些的消费者日常反复购买、反复消费能够承受得起,这是与真正奢侈品其价格严重远离实用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