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形体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情境一
  幼:老师,这里的积木怎么放得乱七八糟的呀,我来整理整理吧。
  师:好的呀。
  在一次区角活动后,班级幼儿朱礼发现玩具很乱的放在筐子里,便主动要求整理玩具。在他整理时,先是找到所有长一些的长方体积木,把它们全都横放在框子的一边。然后又找出稍微短一些的长方体积木,竖着放在框子的一边,并对这些积木进行重叠摆放。最后,朱礼又拿起了有两个面是三角形的积木,先是横着放,再拿一个竖着放,发现怎么都摆不好。
  分析
  幼儿从小生活在几何空间的世界中,已经有了感受几何图形的经验。升入大班后,对于图形的组合与分解能力越来越强,会自己进行思考并愿意尝试如何将图形进行更好地组合,甚至可以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情境二
  朱礼将两块积木来回操作,就是不满意。“朱礼,你在干什么呀?”涵涵和萱萱凑了过来, “我想把这些积木摆整齐,但是怎么摆都不整齐,你们能帮帮我吗?”涵涵和萱萱分别拿起和朱礼手上一样的积木。不一会,萱萱用两块积木拼出了 块长方体积木放在筐子里。这时,涵涵指着摆好的积木说: “我也摆好了。”萱萱拿着积木,边演示边对朱礼说: “三角形和大的一头连在一起,就变成了一块长方体积木。”
  分析
  朱礼在整理积木时遇到了问题,无论怎么摆放,两个面是三角形的积木时,总觉得空间利用不合理。后来两个小伙伴加入进来,对积木的形状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通过斜边拼搭,将两块积木变成了一个长方体,最后合理地利用了空间。萱萱和朱礼的对话,帮助了朱礼观察积木的特征,不同的图形可以合成一个新的图形。幼儿在进行自主尝试后,获得了“两块积木拼成了一块长方体积木”的概念认知。
  数学情境三
  朱礼和小伙伴们接着整理其他的积木筐,不一会,便把看起来很凌乱的积木都整齐地装进筐子里。朱礼看到了后门门口的奶箱和薯片桶等材料,便说: “我们把这些也整理一下吧。”只见朱礼拿起一个小的奶箱先放在块大的空地上,萱萱看到后,想了想,把小奶箱拿出来塞进两个大奶箱的缝隙中,这下箱子变得满满当当的了。
  分析
  朱礼和小伙伴在获得“不同的图形可以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一经验后,举一反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将不同的物体进行拼搭组合,将数学核心经验中的几何形体合理运用到收纳整理活动中。
  回应策略
  1、幼儿遇到问题时,应先让幼儿自己思考、尝试、探索,教师再介入,引导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朱礼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获得了“不同的图形可以合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一经验,孩子们在主动探索中找到合理拼搭摆放的方法。在活动后,教师及时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所习得的经验。
  2、在一日活动中(集体活动、自由游戏、区域活动等)引导幼儿去发现几何形体,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理解物体的属性特征。
  设计活动,让幼儿一起对图形进行分类和整理,探索其组合与分解的方法,如:经过旋转、移动、组合、拼接等方式得到一个新的物体。
  3、与日常生活情境相联系,提供丰富的材料,将经验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提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积木、纸箱等材料,让幼儿将形状、大小不同的积木进行整理,做到摆放整齐、空间分配合理。在对几何形体中图形等属性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后,让幼儿尝试在更大的空间里进行创造性的组合。
  小结
  总之,教师要在真实的日常生活情境和背景中,让幼儿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去探索和思考,将几何形体的知識运用到生活中,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其他文献
缘起  我园自开园以来,一直以绘本阅读为特色,幼儿进入大班之后,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孩子们越来越爱听故事、看故事、演故事。随着阅读经验的丰富,孩子们开始尝试用图画、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具备了初步的前书写能力。基于此,我班在开学初开展了角色性主题活动《神笔马良》。在活动开展的第一个阶段,老师利用资源包中“神笔的故事”为幼儿讲述故事,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第二天,老师通过与家长交流,得知很多孩子回家之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以说,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幼儿的教育不但是幼教专业水平的体现,还是现代教育文明程度乃至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同时,对有特殊需求的幼儿进行教育单靠教师是不行的,家园共育非常重要。因此,教师掌握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及其家长的特点,对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与沟通策略,是促进这类幼儿发展以及成长的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与时
期刊
二声部歌唱是指由两个声部各自按照本声部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的演唱方式,它以独特的方式把两个声部的歌声巧妙结合起来,形成悦耳动听的和声效果。幼儿期学习二声部歌曲有助于帮助幼儿对和声性音乐作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积极发展。  二声部歌唱教学相较于单声部歌唱教学难度较大,幼儿不易掌握,加之对教师的音乐素养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常常会出现
期刊
【摘要】幼儿创意戏剧教学,即游戏化戏剧教学。游戏化戏剧教学是由教师引领的幼儿参与的自发性的角色扮演活动,其发展重点是参与者经验重建的过程。在游戏化戏剧教学活动中,孩子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还是导演、编剧,在教学中倡导凡是孩子能做的,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去做。  【关键词】创意 戏剧 课程 建构  传统的幼儿戏剧表演是让幼儿根据成人选择的剧本背诵台词、练习动作、反复排练,直至呈现出成人满意的戏剧艺术效果
期刊
大班幼儿的学习能力、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快速增强,这让他们在运动中更加自信,敢于挑战,渴望自主。在学前儿童运动核心经验三维模型的发展维度中提到,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的学习过程具有动态性,个体在与环境和任务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出最佳运动模式。教师需要根据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改变环境和任务等,丰富、扩展学前儿童的运动经验。由此可见,环境因素对于形成幼儿最佳运动模式、积累运动经验都有很大
期刊
【摘要】对于群口相声“五官争功”大家都不会觉得很陌生,笔者把幼教五大领域加以延伸,即“五官争功”中的大脑可以象征着健康;嘴巴是语言;鼻子显现着社会;耳朵表现着科学;眼睛代表了艺术,借此浅谈下自己对幼教五大领域的认知。  【关键词】五官争功 幼教 五大领域  1987年由马季创作的群口相声佳作“五官争功”令观众哄堂大笑,获得了巨大成功。該相声采用寓言体的表现形式,用五个演员分别扮作人的眼、耳、嘴、鼻
期刊
2016年1月,教育部发布新的《幼儿园规程》,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需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近年来,全椒县实验幼儿园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精神,为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了大量的学前教育宣传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旨在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相关目标任务,彰显
期刊
小班下学期,我发现孩子们喜欢用小型木制积木拼搭各种不同的房子。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会说:“你看我盖的房子很高、很漂亮。”于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孩子们对木制积木搭房子的活动一直延续。看见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我进行了《我的家,你的家》主题系列活动,激发幼儿从对房子的搭建中提升到如何建构家。  为了便于幼儿搭建,我将班级里的建构区进行了重新的设置和创建。从材料的提供上由小的木制积木到大型泡沫积木的提供
期刊
幼儿教师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其心理健康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自身的行为。而作为教师,其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于自己,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的影响。心理健康的水平不仅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还会影响到班级组织与管理、班级孩子的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班级家长沟通、学校重大活动的组织等众多方面。心理不健康的教师,自然不能将这些工作做好,就会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成长
期刊
《挖掘地方“赶庙会”教育资源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是由临泉县城关街道机关幼儿园马学玲和石璨共同负责,由机关幼儿园课题组教师和马学玲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同参与的阜阳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16年10月通过审批,(阜教研【2016】4号文件,项目编号FJK16036),2016年12月30日举行的开题仪式,通过专家组认证后正式启动。前期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地采风、实地調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