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美丽转身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13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教材在“立德树人”这一个根本主旨的基础上,把语文学习向语文生活延伸,重视语文核心素养,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均衡递进,语用意识和联系生活紧密结合。结合《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从积累语言经验,加强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能力三个方面阐述童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童话教学;人文;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 34-0068-02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语言文字的习得与运用。统编教材在“立德树人”这一个根本主旨的基础上,把语文学习向语文生活延伸,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人文主题”线,一条线是“语文要素”线。这种结构,使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均衡递进,语用意识和联系生活紧密结合。笔者结合《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谈谈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实现低段童话教学美丽转身。
  一、感受活泼优美的语言风格,积累语言经验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提出这样的观点:“基础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应该是丰富学生的词汇,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质量。”在这个童话教学中,教师关注语言现象,学生学习语言表達,实现了教课文向学语文的美丽转身。
  (一)读好童话感受形象
  统编教材二年级课文《青蛙卖泥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青蛙就照着他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学习这句话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童话人物的形象,明白作者的表述和自己的表述有什么差异?教师引导学生:“青蛙听了他们的话,都做了些什么?”学生回答的时候,说的都是大白话,教师适时补充给学生“栽”“种”“修”“盖”等新的词汇,在整体感受语言活泼优美的过程中,丰富、细化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的经验。
  (二)讲好童话内化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用好教材,积累语言经验,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持之以恒努力做好的事情。课文中老牛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野鸭子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教师就引导学生试用“_____来了,看了看泥塘,说:‘_____ 。”’的句式说一说。池塘的缺点,人物的善意跃然纸上。讲好童话,丰富学生想象的同时,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书中语言的精华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优美活泼的语言风格给人以心灵上的濡染。
  (三)创编童话运用语言
  课文语言带有示范性,是学习规范书面语言最好的材料:哪些词是学生不会用的?哪些句是学生不会写的?词和词是怎样搭配的?词语是怎样组合成句子的?句和句是如何连贯的等等,这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能够直接起作用。所以,在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创编童话”的环节,做出以下提示:看看青蛙最后都吆喝了些什么?它在吆喝的时候都讲了泥塘的哪些特点?你也学着青蛙的样子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或者一幅好画吧!向课文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让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通过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实现。
  二、表演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加强语言实践
  “表演童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一方面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表演”就需要说话,学生就会处在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中,其终端就是所谓“内部语言”。尽管,有“课文”的支撑,但在其建构过程中不断向“材料仓库”提取合用的材料,并不断前行,由含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语言表达出来。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比如,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青蛙:会吆喝,做好‘想’的表情。会表演‘采集“播撒’等动作。”学生要想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反复朗读课文,书读得多了,记得熟了,尽管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但也愤悱在心了,在讲述、扮演角色等学习方式的启发诱导下,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正如薛法根所说:当一个人讲述童话时,传递的情意往往超越了童话本身的意义;当一个人扮演童话中的角色时,他所体验到的意义绝不止于故事本身。
  此外,重视在用中学,力争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运用也很重要,还是说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老牛: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表情。会表演‘走“看’等动作。”生活中,一些孩子被娇生惯养,平时说话语气生硬,不自觉地使用命令的语气,造成沟通不畅,甚至引发冲突。在“表演”前,教师做出这样的提示,关注到了“人文主题”线和“语文要素”线的均衡递进。学生能运用朗读、分角色表演等多种方式展开阅读、交流,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角色的心情,由读出不同语气,逐渐向读出感情,读出理解过渡。
  三、凸显丰富典型的语文要素,提高语言能力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编排教材内容。字、词、句、段、篇里所包含的诸多知识是语文要素,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向是语文要素,品、悟、思、辨、赏等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要素,还有需要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也属于语文要素。教材将它们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人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了解青蛙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将泥塘装扮得越来越漂亮,并向别人介绍。比如,在“想象说话”的环节中,学生抓住“野鸭子说的话和老牛说的话有什么共同点?”“试用___ 来了,看了看泥塘,说:‘____ 。’的句式说一说。”这其中仿写了小鸟、蝴蝶、小白兔、小猴、小狐狸说的话,实现了语言的迁移;在分角色表演读的时候,提出要求“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实现了语言的迁移。诸如此类,都是合乎学生需要的、有共性的、具有迁移运用价值的内容,经常在练习中渗透可迁移、运用的方法,对逐步形成语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此外,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先导。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
  学生运用语言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低段学生的表达主要是凭感性经验,并通过表达实践不断积累沉淀语言运用的经验。该教学设计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出现了大量的表达训练,比如,在“创编童话”的教学环节中,这样设计:“看看青蛙最后都吆喝了些什么?它在吆喝的时候都讲了泥塘的哪些特点?你也学着青蛙的样子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或者一幅好画吧!”尽管是对课文语言的重复和模仿,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语言经验,进而迁移到生活情境中,转化为一种语言能力。
  本课《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用童话的方式来教童话,始终围绕“语文”展开,没有上成“思品”课。通过朗读、讲述、创编与表演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不断赏玩童话,体验童话的趣味,品悟童话魅力,在饶有情趣的活动中实现语言素养与心灵的和谐共生,既涵养了勤劳聪慧的美好品德,又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错别字是孩子们的通病,六年级学生也不例外,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学生的心理、行为习惯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这三方面分析。针对产生易错字的原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解决策略: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提高教学效果。二、运用多项措施,培养写字好习惯。三、扎实教学方式,减少错字发生频率。  [关键词]六年级学生;错别字形成原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古诗词教学应充满诗情画意,无论是诗词作品本身,还是师生素养的积淀,都应散发着经典文化的魅力。在教学《渔歌子》时,教师通过“吟诵时有韵味”“细读时有画面”“比较中有传承”“品悟中有方法”几个环节,让语文课堂浸润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使教学达到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  [关键词]诗词教学;诗画结合;明确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要]循环日记是提升学生习作品质的重要抓手,教师应遵循努力打造外部的习作“力量”来影响习作者内部的习作动力的原则 包括营造有成就感的氛围,“可靠”的循环日记的制度;发现和张扬循环日记的创造性做法;坚持循环日记的全面性,关注循环日记中的“两极”现象,力争实现学生循环日记有计划、有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循环日记;自能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学写留言条》是小学阶段首次出现的应用文写作内容。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留言条的撰写,让学生经历从模拟情境应用到真实生活运用的过程。这样,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留言条;情境应用;生活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70-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开发儿童的潜能,激发儿童创作诗歌的兴趣。苏教版高年段语文教材的第一课都是以诗歌为体裁的课文。基于此,我们就应重视小学高年级儿童诗的创作指导。童心遇童诗,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童诗的兴趣:撩起童诗的面纱,触碰童心的脉搏;尝试童诗的仿写,聆听童心的旋律;飞舞童诗的思绪,激发童心的创造。  [关键词]语文教学;童心;童诗  [中图分类号] G623.2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始内容,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分散识字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基础教育家斯霞。20世纪60年代,她在南京师大附小进行分散识字教学实践,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散识字教学法注重生字字义的情景创设,提倡在词中、句子中、课文情景中进行生字教学,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章,使生字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现出来。分散识字教学法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學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一写作文就头疼。究其原因主要是无米下锅,不是找不到素材,就是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王崧舟教授的《作文三问》讲座可以获得有益启发。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作文三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79-02  每一年教作文,总有家长给
[摘 要]单篇阅读、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是根据教学材料的数量维度划分的三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教师可以将这三种课型整合,进行“单篇教学1 X”的探索尝试,从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一课时,教师从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进行目标整合,将教学高效推进,并精选课外拓展内容,在群文阅读中推促了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素养;目标整合;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课文和相关的练习。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梳理、构建阅读要素、习作要素的图谱,将知识点、课文前后进行关联,并在头脑中形成语文要素网络。只有这样,才能从更高的视角把握教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关键词]统编教材;教材解析;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词的定义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可见,没有词语就没有语言,每个人的语言修炼都应该从词语开始。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架空词语”的教学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创设情境中赏词、从换词比较中品词、从联系实际中悟词、在演绎展示中解词,以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词语教学;赏词;品词;悟词;解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