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欧洲一体化形成中的美国因素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一体化之所以在冷战期间形成,有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被一些欧洲学者称为“冷战的压力”。本文主要论述其中来自美国的压力,更确切的说是来自美国霸权的压力。因此,欧洲一体化的形成也可以部分地看作是美国与欧洲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角逐和较量。
  美国霸权的形成与欧洲有着不解之缘。实际上,美国立国就是挑战欧洲在美洲霸权的产物。从步入世界舞台之日起,美国就确立了争夺美洲地区的目标,并以欧洲为防范、遏制和驱逐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美国是以确立全球霸权为核心的,防止欧洲出现一个能够向美国挑战的强权是其战略的核心目标。
  从立国至1941年决定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一直极力避免卷入西半球的事务,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赋予美国直接介入欧洲事务的契机。二战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力量对比和列强竞争的传统格局。美国在二战中不但没有受到创伤,反而因向盟国提供大量军用物资,经济、军事力量急剧膨胀,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和西方世界无可争议的领袖。与此对应的则是欧洲的衰退,德、意被彻底击败,英、法遭到严重削弱。这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提供了契机。
  尽管历来被视为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西欧满目疮痍,但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美苏对峙最严重的地区。美国要推行其全球战略,充当世界霸主,就必须把欧洲作为自己的战略重点,推动西欧复兴,以对抗和遏制苏联。正如我们熟知的,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控制了西欧的经济和防务,迫使西欧成为自己的小伙伴,在国际事务中依靠并追随于美国。
  尽管如此,美国仍一时成了欧洲的“救世主”。一方面,苏联的威胁使西欧不得不依靠美国的军事保护,二战结束时,西欧经济的崩溃,又使得欧洲不得不依靠美国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美国推行以争夺欧洲为重点的在全球遏制苏联的政策。因此,这一时期的欧美关系是西欧对美国和美国对西欧的“双重需要”。然而,这一时期的欧美关系也是一种明显不对等的依赖关系。西欧的“脆弱性”远远大于美国,美国的霸权是这一关系的核心。因此,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高度依赖并受控于美国的西欧各国的国家利益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压制和损害。
  美国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为了与苏联争夺中东和阿拉伯世界,打起了“反殖民主义”的旗号,公开拆英、法的台,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盟友的行为,使英、法两国深感痛惜和愤慨。在核武器的控制权问题上,美国为了垄断核武器,通过麦克马洪法案禁止向西欧盟国提供原子能方面的情报,并对其发展核力量施加种种限制和阻挠。在英国经过10多年时间努力,于1952年和1957年先后成功爆炸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之后,美国假装要求与英国合作,但在合作中又横生枝节,致使英国的核计划面临夭折的危险。美国这样做其实是蓄意安排,千方百计把英法核力量纳入美国的轨道是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既定政策。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政府的“新战略”,明确划分了美国与其欧洲盟国之间的责任:美国承担所谓的“全球责任”,用核武器装备北约军队,部署和使用的决定权集中在美国手中;西欧负地区责任,欧洲北约成员国只允许发展常规武器。很明显,美国迫使欧洲放弃发展自己的核力量。英国甚至在1962年12月英美首脑拿骚会议上被迫将自己的核潜艇导弹部队划归北约组织指挥,只有当英国最高民族利益受到威胁时,它才有权就使用问题独立做出决定。同时,美国还试图控制、打压联邦德国从自身需要出发制定的“新东方政策”,因为这一通过与苏联、东欧国家缓和并发展关系的政策威胁到美国的利益和全球战略。在经济领域,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使美元长期保持较高的比价,西欧得以较低的价格在国际市场(包括美国市场)上同美国竞争,从而刺激了它们的出口和经济发展,西欧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就由所谓的“美元荒”变成美元过剩。为了避免美元贬值,美国政府单方面采取措施,实行“新经济政策”,中止美元兑换黄金或其他储备手段,对一切可征税的进口货物加征10%的附加税。美国实施“新经济政策”是向其他国家转嫁经济危机,西欧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西欧经济走出了战后的困难时期,不仅无需依靠“马歇尔计划”,而且已经开始起飞,实力逐渐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向美国要平等、闹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越来越不愿意接受美国强加于己的不利影响,希望从自身利益和需要出发制定政策和战略,摆脱美国的控制。又如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在我国实行九年义务阶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整个教育基础阶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过多地注重教学方法,而忽略学生的自身需要,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形式下,这种教学观念应该得到改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导学式教学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导学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
体态暗示法,利用身体的各种部位的动作来传达出各种表示意思,包括眼神、手势、脸部表情、身体姿态等,教师运用体态暗示法是对传统口头语言教学的一种革新,教师在运用体态暗示法的过程中遵循英语教学的客观发展规律,将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注意力观察和行为的特点考虑在内,由此推动英语知识的掌握效率。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态暗示类型分析  1.体势语暗示方法  所谓的体势语暗示指的是利用头部、肩膀、胸部、腰部、
小学生就像一张纯洁、干净的白纸,他们就像初生的牛犊,还没有养成自觉、自律的规则意识。因此,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我们德育教学势在必行的责任,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基础,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那么,规则教学如何“强”?规则意识如何“养”?当我们面对这一双双天真无邪、透彻明亮的双眼时,我们要如何化繁为简,把听起来沉重、乏味、打瞌睡的规则养成教学变得亲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