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urr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达到“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目标,从而整体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素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职业教育,既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和职责所在。
  关键词:职业教育;传统文化;人文素养;对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以潜在的方式影响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传承文化教育中既要接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实现自身职业教育的创新,这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课题。职业院校应为国家培养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做出新贡献,为此,职业院校应当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职业教育切实融合起来,让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景观等,使校园各个角落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让传统文化从形式真正走入学生内心,化为学生的精神品格,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职业教育,既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和职责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是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层次、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新要求,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将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必将提升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使传统文化成为推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的重要助力。职业素养应该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力保障,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现在职场上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人文、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和人文素养。
  2、是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历经千年传承,有着丰厚的內涵和精神,汇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品格。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却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承使命。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每个中国人责无旁贷。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促进青年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知和情感认同,就是弥补多年来职业教育的文化短板,让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由充分了解到由衷热爱,深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民族文化传承担当尽责,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结合。
  二、当前职业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基本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由于受就业等大环境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重视技能培养,轻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文化方面明显存在短板,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较差,学生普遍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团队精神不强,创新意识不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对他们日后的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加强职业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
  1.就业导向导致学校忽视文化教育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技能培养、技能竞赛主导着很多职业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多数职业院校只注重就业率,将重心放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过分强调技能培养、技能竞赛,而对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则重视不够,很多学校并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仅仅通过思想政治理论通识教育简单涉及传统文化,而巨大的就业压力,也使学生更注重技术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提高,家长和老师也都希望他们能以一技之长立足社会,使得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淡漠,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较低。
  2.忽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当今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冲突与融合日趋频繁,各种思想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职业院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思想上可塑性大,受各种网络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与自豪感。不良的社会风气、消极现象容易侵蚀青年学生思想,随之而来的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以及心理素质欠佳、信心不足、精神空虚等问题会相继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有着极大的关系,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文化的资源支撑,从中找到归属感,找到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路径
  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光要求技能精湛,文化素养也应兼备。职业院校要秉持人文教育与技能培养协调发展的办学理念,全方位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年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
  1、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体系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曲艺小品,体裁多样,浓情厚义,大多发乎至理,止于深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在毛泽东思想、思想品德修养等德育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解决当前思政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困境,让思政教育更具文化底蕴,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创新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单是技能要出类拔萃,在品格修养上,也应备受社会推崇。为此,职业院校应当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体系,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在专业课当中同样可以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联系。教师作为传授知识技能的主体,同样也可以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主体,要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形成学校师德文化建设的氛围,发挥教师为人典范作用,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带动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3、营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能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加强特色文化校园建设,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学校的建筑、景观布局和道路等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构建更多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校园景观,在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走廊墙壁上设置名人名言、古代诗词展板等,让校园建筑风格、标语、雕塑、格言、书画等都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人文艺术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传统文化与学校自身的文化底蕴相结合,使校园各个角落都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努力给学生提供和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让校园成为学生们学习、交流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乐园。
  4、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此激发年轻人的学习兴趣,比如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為主题的讲座、诗词吟诵、传统戏曲、茶道、古典乐器、演讲或辩论赛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也能更好地宣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慢慢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同时,加强年轻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成立蕴涵传统文化的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学校拓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挥,也为学生打造了思想交流的平台。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成立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社团活动,让学生从中探知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目的。
  6、搭建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媒体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迅猛发展背景下,微博、微信等诸多社交平台的出现,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和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渠道。新媒体凭借自身的独特传播优势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大学生已经普遍通过电脑、手机随时随地便利获取各种信息。职业院校应该紧跟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发展步伐,顺应学生兴趣,搭建微信公众号,开通官方微博平台,灵活利用新媒体,巧妙结合视频、声音等形式,使文化的传播手段变得更为多样化,利用新媒体带动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媒体中,使两者实现有效对接,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髓,寻找并抓住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结合新形势下的职业院校学生现状,才能真正找到一条适合职业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倩.浅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融合[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4)
  [2]易铮,周啸.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思考.《现代职业教育》,2019(32)
  [3]刘凤彪,王振鹏.立德树人视域下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15)
  作者简介:钟幼茶,女,1974年生,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为了更加精准、更具有针对性的对我校沪滇合作的云南学生设计合理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充分了解我校云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2017—2018级沪滇合作的112名云南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研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对研究对象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调研。结果:通过调研问卷和访谈综合显示,沪滇合作的云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限的因素有学习目
期刊
摘要:本文深入探究高职高专《单片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及C语言环境下程序设计过程分析,提出了汇编语言为编程基础、以C语言为编程提高的教学设计过程,通过使用两种语言编程,使学生深入挖掘学习潜能,较快掌握单片机原理及使用技巧。  关键词:教学设计;汇编语言;C语言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课程,也是专业技术课程。由于《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概念抽象,硬件难于理解,软件不易设计
期刊
摘要: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教育质量。本文就从专业诊断和改进工作意义入手,说明在高职院校专业诊断和改进工作的运行机制,为高职院校专业诊断和改进工作的运行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诊断;改进;工作  高职院校受到我国相关政策的影响,正在不断开展专业诊断与改进工作。在专业诊断和改进工作的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从学校、专业等等多个角度来建
期刊
摘要:文章提出了环氧丙烷生产过程中皂化反应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重要参数的精确、稳定控制,并应用于生产过程。  关键词:皂化反应;参数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追求高质量的产品、低成本的消耗,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首要的保证。这也是自动化技术所追求的目标。  自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动化技术发展很快,并获得
期刊
摘要:计算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水平的高低,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其安全性问题就成为了摆在计算机技术发展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计算机安全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决定了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性能,是计算机软件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保障。本文结合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现状和计算机安全技术概述,对计算机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寻计算机安全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
期刊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提升中职聋生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问卷对中职聋生思政课现状进行调查,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了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综合运用手语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建立综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四项策略,并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职聋生思想政治课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聋生;教学实效性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期刊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于自身能力的一种推测和判断,能够表现出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自信程度。高职院校以职业与技术的高等教育为主,侧重培养满足未来社会的就业需要的高精尖人才以及相应的能力,在英语学习方面还是缺乏一定的自我效能感,但是自我效能感在英语教学以及其他方面的教学中具有一定重要的作用,能够体现个体的差异,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等全面改善学生对于英语的看法,真正的掌握英语知识,
期刊
一、现状分析  1、科组成员结构:  科组现有教师13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中级教师8人,研究生学历(跨学科)1人,本科学历12人,平均年龄38岁,是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学历层次较高、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组内每个老师都身怀“绝技”,可谓是“卧虎藏龙,人才济济”。  2、学校师资力量与学情优劣势分析(SWOT):  优势分析:  广州开发区中学英语科组是一个团结奋进、朝气蓬勃、严谨认真、致力于英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引领潮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全面推进,使得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走进了学生的课堂。学生借助新媒体学习,所学到的知识信息大多是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而不再传统的单一的纸质形式,学生通过新媒体的应用,对于知识的获取有了更为广泛的渠道,信息在呈现上出现了多样化,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书本和黑板。在新媒体时代學生可以借助手
期刊
模拟命题已成为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不仅需要高度的耐心、细心和責任心,还需要我们善于学习借鉴,从模仿开始然后不断深究细磨。接下来围绕我参加市高考模拟命题比赛的经历展开说明。  一、初次接触,学会模仿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市命题比赛,也由于我没有上过高三,对高考试题缺乏高三老师那般专业的研究。而命题比赛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