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区“三生”用地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r——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

来源 :干旱区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系统运行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人类福祉为准绳.以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红寺堡区为例,基于不同计量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红寺堡区2000—2018年的“三生”用地转型及生态服务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红寺堡区基本形成以中部灌区生活生产、生产生态空间为主,周边为生态空间的“三生”格局,国土开发格局逐渐优化.(2)生产生态用地减少3.42×104 hm2,生态用地增加1.24×104 hm2,生态生产用地增加0.16×104 hm2,生活生产用地增加2.02×104 hm2.(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增加11.18×108元.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主因,而建设用地对其他用地的侵占则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主因.(4)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做好已有生态用地的质量提升和绿地生态网络建设,通过优化生态系统服务结构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从而实现生产空间的集约化发展、生态空间的提质增效及生活空间的优美宜居.
其他文献
农户生产生活中生计风险的识别与应对,一直都是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充盈而优质的生计资本决定了农户生计状况,也是农户有效降低其生计脆弱性、持续增强其生计风险抵御力、快速提升生计恢复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于生态脆弱区内的脱贫户,在脱贫后更容易因生计脆弱性、生计风险而返贫,提高其应对风险冲击的“抗逆力”,增强生计风险抵御力,将成为生态脆弱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关键和重点.通过对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农户的生计资本与返贫风险进行调查,并梳理农户风险规避实践;在分析生计风险与生计抵御力间关系的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动物区系特殊而丰富,但生态系统脆弱,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严重影响物种数量和生境状况。论文以卫星遥感及地面物种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地球生命力指数(Living planet index,LPI)分析生物多样性水平和变化趋势,表征物种变化状况;将土地利用数据重分类为6种生态系统类型,将森林、草地、荒漠、水体和湿地生态系统定义为自然生境,聚落和农田生态系统定义
青海湖与祁连山毗邻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保护性利用,已成为青海省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青海湖与祁连山毗邻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公园理念下的资源特性,采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德尔菲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对区域内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梳理与分类评价.经评价定级,区域内生态旅游资源级别分为5级,游憩资源单体特品级即五级1处;优良级30处,其中四级8处、三级22处;普通级48处,其中二级32处、一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视角构建评价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探究新疆县市土地功能及功能间相互作用程度的时空演变规律,遴选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子,为区域发展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县市单元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及"三生"功能综合评价的时空格局分布差异性显著,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核心高值区。(2)新疆县市"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性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空间
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对阐明生物地球化学及生态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至关重要。研究不同氮磷(N、P)添加处理对荒漠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从化学计量的角度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预测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和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提供思路。以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为材料,设置3个氮磷添加量和比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黑果枸杞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氮磷添加的响应,比较分析了器官间的化
传统NSGAⅡ算法通过计算个体的拥挤距离保持群体分布性.为改善算法中存在的不足,使得新算法在测试问题集上表现更好,本研究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改进.受PBI效用函数的启发,抽取其中的d 2距离作为选择机制并与传统NSGAⅡ算法结合,提出一种计算d2距离的改进型NSGAⅡ算法(d2_NSGAⅡ),用于改善传统算法的收敛性与多样性.通过实验对比发现,相比NSGAⅡ以及其他一些算法,新算法在一些测试函数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上有明显的优势.因此,d2_NSGAⅡ是一种较好的解决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新算法.
纳米银(AgNPs)因其抗菌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食品容器、化妆品、医疗产品、纳米功能塑料、涂料和家用电器等消费品中,从而增加了其向环境释放和人体暴露的机会.一旦进入水环境,AgNPs本身及其释放的银离子(Ag+)会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转化,并在环境中积累,进而产生高度依赖环境条件调节的复杂毒理效应.因此,本文重点综述水生态环境中AgNPs的来源与现实环境浓度、可能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在水环境中的毒理效应机制,认为今后需更加关注AgNPs在实际暴露场景和剂量条件下、多组学和多因素交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从而有
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干旱区重要的农业大国,由于其独有的气候条件,灌溉是决定其农业生产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研究其灌溉农业发展历程对于保障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阅乌兹别克斯坦灌溉农业发展领域的相关文献,结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数据检索系统等官方网站提供的资料数据,总结灌溉农田面积、人口、主要作物产量及农业产值等数据的变化规律,阐述了乌兹别克斯坦灌溉农业的发展历程,分析讨论
为更好地了解长期施肥下水稻土的细菌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组成,本研究以中性紫色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基地为平台,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长期施用化肥和短期氮添加对水稻土细菌群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短期氮添加,长期施肥显著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同时使土壤pH值明显下降,并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特征.试验所用水稻土细菌主要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它们的总占比超过70%.长期
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纳米材料在医学、传感器和精细化工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此产生的纳米材料废弃物可通过人类活动、大气沉降、地表及地下径流等途径进入淡水环境中,对水环境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探究纳米氧化锌对真菌生长和代谢功能的生态毒性,本研究评估了不同浓度(0.1,0.5,1,5,10和20 mg/L)纳米氧化锌对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培养环境pH、生长特征(菌丝鲜重和干重)以及胞外降解酶(酸性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