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xia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仅仅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入作文中,还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国学经典,让学生对我国国学瑰宝精华有所了解。为此,教师就可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尝试进行国学经典的融合,确保学生们真正地学会运用国学知识,促使作文水平以及语文素养同步得到提升。
  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将国学经典与小学作文进行有机融合。
  引入国学故事,实现巧妙融合
  小学生由于年纪还比较小,往往很难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尤其是在小学作文课堂上,教师如果直接引入国学经典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不仅仅会在课堂上兴致缺缺,甚至会对语文写作课堂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利用学生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国学经典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中来,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国学经典知识。学生在听到与国学经典知识有关的故事时,在脑海中会对国学知识有所印象,继而教师就能比较容易地引导学生们将国学知识应用到作文写作中。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学生身边常见的事情作为引导,试着为学生讲解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同学上课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笔坏了没有办法使用,而当这位同学十分着急的时候,旁边的同学就借给了他一支笔。
  教师通过这个故事向学生提问,试着让学生想一想在故事中那位借笔的同学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回答教师说,这位同学很善良,然后教师就可以回到“人之初,性本善”这个话题上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然后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题材,让学生们尝试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在学生们脑海中灌输了国学经典知识。
  创设对话情境,实现巧妙融合
  写作课堂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们能比较准确地进行自己思想的表达,而小学作文中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在记叙类文章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尝试将国学经典与写作课堂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用对话描写进行国学经典知识的引入。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首先进行一次对话描写,借助对话引入经典事件,最后再以此进行主题概括。通过这类的写作模板,学生对写作会有更强的掌控能力,大大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比如:今日学习了“物虽小,无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让我联想到了一次在餐厅吃饭的经历。那次去餐厅吃饭时,我将饭店中的消毒餐具带回了家中,本以为会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但是没想到爸爸严厉地批评了我,爸爸告诉我说:“饭店中的餐具属于饭店人员的,我们去吃饭只能拥有餐具的使用权,如果我们不经过对方同意就偷偷将餐具拿回家,这属于偷窃,你这么做让爸爸十分生气。”听了爸爸的话,我深刻地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不经过别人的允许就随便将东西据为己有,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再也不做类似的举动了。
  在这样一篇作文中,学生们不仅仅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在故事中还很巧妙地运用了国学经典知识,提升了作文文学水平。
  引入诗文知识,实现巧妙融合
  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就应当注重对诗文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对于诗词的感悟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诗歌语言,增添自身作文文学素养。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将诗词与作文结合在一起,教师要尝试为学生介绍“引用”和“化用”这两种写作技巧,鼓励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摘引古诗词,利用古诗词来增强自身文章的说服力,并且能够适当地在原有的古诗词句上面进行改造,使诗词能够符合作文需求。这样,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对古诗词的掌控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引用古诗词名句的技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古诗词进行造句训练,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利用古诗词名句进行多种句式的造句。
  比如,利用“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来进行造句训练,如果使用诠释法,学生们首先就要对这句诗描绘的事物进行解释:本句描绘了秋天落日时候的景象,树林中满目黄叶,充斥着秋天肃杀的气氛,而随着太阳落山,每一座山都披上了晚霞的余晖。而利用联想法进行造句,学生们应当从句子出发,释放自我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诗句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用自己生活中所见所感来进行诗句的描绘。
  结语
  总而言之,國学经典知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都应当了解并铭记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地将作文教习与国学经典相融合,确保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善于引用国学经典知识,将这项文化瑰宝化为己用,提升写作水平的同时,增强自身写作的文采。
其他文献
会议
语文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同时又具有文学性。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为将来的生活学习作铺垫。写作在语文试卷占有较高的分值,而且也是对能力的一种培养。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写作的教学活动。小学是对学生写作教学的基础培养阶段,所以在进行写作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进行相应的引导,辅助小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字词的学习,能够进
期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质化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个问题已成为阻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群体有效传播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应实施差异化教学.在对天津科技大学调研
期刊
会议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喜欢一锅端,不管学生基础好坏,都是按统一进度讲授,按统一进度做题,这种作业布置方式,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差异,对于成绩前列的学生来说显得太过于容易,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也不是太难,但无法通过作业使其能力更上一层楼,对于学困生则又显得过于困难,而这一现象在农村中尤其严重。  对此,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使不同层次
期刊
随着《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中国经典篇章的朗读节目日益崛起,“朗读”的神奇魅力重新被挖掘。朗读即吟诵,古现代的诗词创作和诗歌鉴赏都是在吟诵中完成。而语言的学习需要语感的培养和写作的训练,而语感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把文字从沉睡的世界唤醒,能使文字随声音灵动,让读者在作品中尽情遨游。  朗读是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之一,更是中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作者传达情感的关键。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