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中医名家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的学术特点比较

来源 :世界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gmtg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食管黏膜病理改变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逐年增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食管内外均可表现刺激症状,症状隐匿多样,患者常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目前现代医学多用质子泵抑制剂作为主要治疗药物,无明确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中医流传千年,古籍中已对GERD病名、病因、病机等进行了详尽论述。而因所处年代、地域、环境不同,学术流派之间互相影响,在一代代中医人的思想传承下,现代名中医对GERD的认识、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规律及常用方剂等方面各有见解。现就董建华、徐景藩、李佃贵、劳绍贤、周福生、唐旭东、沈洪等著名医家的经验进行了概述和学术特点比较。以名中医为代表凝练北方、江南、岭南等地医家的学术思想,各位医者学习他们的经验,开阔GERD诊治思路,提高临床水平,在“因人、因时、因地”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
其他文献
本文将人类学的阈限空间概念引入电影批评领域,探讨类型电影中的特殊空间。在电影常见的物理空间中,火车、沼泽、海滩等阈限空间的表现往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制作者选择这些空间作为故事的场景。通过这样的空间,作者和观众之间得以实现信息交换,并且对于娱乐工业的繁荣以及整个电影产业履行意识形态的功能起到了作用。本文试图在类型电影的范畴内考察上述问题,以期为中国电影提供借鉴。
焦虑和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不仅是诱发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重要因素,同时是IBS最常合并的病理状态,可加重患者肠道症状,引起躯体症状障碍,增加治疗难度,影响药物疗效,给患者造成巨大身心负担,降低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注重中医心功能失调对IBS肠道功能和精神心理的影响,并逐渐从肝脾论治发展到从心肝脾论治的新阶段。文章围绕焦虑和抑郁对IBS-D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影响
目的:开展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文献研究,探讨IBS患者的体质分布规律和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在线检索IBS相关文献,筛选体质辨识及流行病学研究文献,提取体质分布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IBS及其不同亚型患者体质分布情况,并与中国正常人群体质分布数据进行比较以分析前者的体质分布特点。
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题中之义,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治理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不仅包含学校、政府及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也包含大学自身各权力主体间的关系问题。该些问题的妥善解决离不开汲取大学发展史的智慧。民国时期的大学场域中,校长、教授和学生构成了其内部的三派势力。这三种力量的分化组合、矛盾与冲突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团结与安定。同时,大学与其外部政治力量的互动情况,亦会影响学
制备了一种超疏水性三维银纳米树SERS基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三维银纳米树进行表征,利用接触角(CA)分析其疏水性能,以罗丹明B(RB)为拉曼探针进行条件优化,并考察阿奇霉素(AZM)在该基底上的SERS性能,发现该SERS基底对AZM具有较强的拉曼增强效应,在1.0×10-9~1.0×10-11 mol/L范围之间,AZM浓度的
卢曼系统功能主义理论主要强调了社会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系统的更新和发展过程,对于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沟通主体缺失、互动平台缺失、组织和干预系统不够完善以及管控主题协同不足等一系列等现象,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大学生的心理系统的独立完善发展、构建各个系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建立有效的高校干预机制,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作用。学校
目的 了解长三角地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2021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长三角地区的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对8 246名中学生进行脊柱弯曲检查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长三角地区中学生脊柱弯曲检出率为8.46%。女生(9.82%)高于男生(7.20%);城市(10.77%)高于郊区(4.94%);初中生(6.65%
<正>本文研究了苯并噁嗪/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三元共聚体系。合成了低粘度的苯并噁嗪树脂, 通过添加环氧树脂充当活性稀释剂,进一步降低苯并噁嗪树脂粘度,确保体系具有良好的浸润性,有利于驱出气体,制品不形成孔隙。酚醛树脂是常用的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在环氧树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易反复发作且难以治愈,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文立足实践,结合理论探析,认为“湿”在UC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以湿为病机核心,从湿热、寒湿、脾虚湿恋及湿毒等不同的病理形态及疾病分期探讨疾病的证治,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