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货币理论面临的挑战与中国货币政策选择

来源 :中国货币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数量过多会加速经济增长并导致通货膨胀。但该理论在美国正面临严峻挑战。而在中国,基础货币向广义货币的传导仍然顺畅,各口径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依旧紧密。也正因如此,准备金率依旧是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综合诸多因素并从跨周期政策设计的角度考虑,文章认为年内可继续降准。
其他文献
文章梳理汇总了近期权威机构和学者有关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等问题的主要观点,如国际货币体系或将再次深刻调整,美元优势地位短期内难被撼动,成为SDR篮子货币有力提升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并不均衡,人民币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资产端而非负债端,及为进一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潜力,需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文章运用Nelson-Siegel模型,从大量基础数据中提取了人民币外汇期权隐含波动率的各期限因子,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和对即期汇率的定价能力。实证发现隐含波动率的各期限因子对经济金融变量的反应不同,境内外证券价格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重要边际力量,各期限因子对即期汇率的定价能力也存在差异。文章进而给出该研究对银行间外汇市场实务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