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误区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u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理念在不断更新,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革。语文课也一扫过去的“一言堂”,有了许多新的气象。然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等等这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新形式的背后却有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随之而来,现与大家一一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
  
  一、“民主秀”抹掉了“导演”
  
  新课改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张扬学习的个性,以求达到教学的更佳效果。于是,随之而来的“你想先学习哪一段”、“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你发表一下高见”、“选择你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研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试试”等充分体现语文课堂高度民主程度的用话频频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也确实喜欢老师交给他们这样或那样的机会。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往往在教师们高度民主的背后却仍隐藏着过去陈旧的“独断”现象,只是这种“独断”变得难以发现罢了。其实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也不管他们想不想学,许多教师照旧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课堂的延续,无论学生想学与否,还是得跟着老师走,只不过课堂上多了那些不中用的“民主”言语罢了。打着“民主”外包装的“填鸭课”经过一翻重新包装后还是粉墨登场,教师不是“导演”,却成为了绝对“领导人”。有些则恰好相反,课堂上学生说喜欢哪,教师也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指导什么;学生说猪八戒懂享受,老师说这样活着日子挺潇洒……于是乎课堂上增添了不少生趣,争论也多了,学生发言也增加了。可是,到头来,整节课却得不出一个所以然,课堂却成了混沌,主要内容也被“民主”争论掉了,我们的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课堂成了新版的“放羊”课,教师不是“导演”却成了旁观者。
  
  二、“合作秀”冲淡了“浓度”
  
  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是新课标的方向,这种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素材,提高对问题的见解能力。在新课程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今天,教师们都在积极地实践着这样的理念,但效果又是如何呢?如果教师未曾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只是一味盲目地去模仿,那只会冲淡课堂教学的效果。要知道小组合作活动不仅是让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各自嗡嗡片刻,更要紧的是要注意指导学生怎样合作、怎样交流、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讨论、怎样质疑。教师除了应该组织好合作交流外,自己还应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组织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而不是象征性地表演。尤其是在低年级,由于孩子自制能力差,一些孩子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唯我独尊,讨论时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变得乱糟糟,一些“活跃分子”则趁机搞小动作,这样不仅会影响讨论效果,更无法使讨论深入。如果合作只流于形式,只在乎教师口令中的“开始”与“停止”,而不管学生讨论些什么、合作到何种程度、思想上交流到什么层面,只会给课堂带来负面影响,这样势必会冲淡有效课堂的浓度。因此,合作要求学生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三、“媒体秀”削弱了“情感”
  
  传统的教学,教师全靠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农村小学一些评比课、观摩课、研讨课大都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确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它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色彩鲜艳、富有动感。可我们也常常发现对多媒体技术的简单理解和过分依赖,使课件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课堂上教师被课件所累,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课件不断呈现精美的画面,一张接一张地闪过之后,让学生回味无穷。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仍旧是空无一字,课堂上学生的教科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课整堂不写一字,下课铃就响了,教师才慌忙布置课堂作业,因此一些低年级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连正确的书写格式都不会。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看书、板书和练习,难道在课程改革后就要被淘汰吗?
  
  四、“廉价的表扬”淡化了“评价”
  
  教师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其中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课堂上到处都可以听见“真好”、“真棒”、“了不起”、“你真行”之类的话。更有甚者,有的班级的孩子已经被训练到每当同学发言结束时就会一起有节奏地鼓掌,或者伸大拇指,念口诀似的:“棒!棒!棒!你真棒!”看似热闹,学生也似乎深受鼓舞,但这样的评价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学生只知道说“棒”可究竟棒在什么地方?这种机械式的宏观评价缺少了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过多的话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激励性的评价应发自内心,不应流于表面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心的赞赏;激励性的评价应有针对性,肯定学生回答当中的优点,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当中不完善的地方,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激励性的评价应富于变化,不应局限于几种模式,或嘉许学生勇气,或赞赏其视角的独特,或发现其思维的敏锐。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我们指引了新的方向。尽管在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终究瑕不掩瑜。只要把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实质落实到课堂中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就一定能带来一个全新的语文课堂。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索、小组讨论、主动建构等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自主地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例举的这些媒介和载体无一不来自生活实际。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正如刘国
期刊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行的方法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评判的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实施发展性评价过程中,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发展过程化评价。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而且要更关注在学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确定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说明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口语交际必须做到: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重复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
期刊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阅读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特别是初中学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
期刊
中学物理教学要进一步加强物理实验,不仅要做验证性实验,还要加强探索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通过物理实验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更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实验的过程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实验能力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实验教学浅议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实验现象和结论作出初步猜想    某一物理过程
期刊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之中。在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的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但要设计得精美、符合学生的实际。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问题设计 物理 运用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一线教师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课改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实践 更新知识    在偏远的农村中学,如何克服教育教学资源的限制,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在具体的
期刊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仅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本人从去
期刊
新课标,新理念,需要教师以全新的思维去应对,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思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应用、审美、探究”三方面的语文能力。如何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堂,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项新任务,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明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是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