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方法与烧伤治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printh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烧伤是热力、电能、放射线、强酸、强碱等对人体造成的一种损伤,以体表组织损害最为明显.但它绝不仅仅是部分组织的损伤,而是全身系统的损害.尤其是大面积深度烧伤,大量体液及热量丢失,超高代谢、负氮平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特异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功能发生急剧变化,全身各系统及组织器官易被累及[1].因此,严重大面积烧伤的治疗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要素多、关系复杂,相互影响、制约[2].

其他文献
本组患者共8例,男7例、女l例,年龄9~50岁,烧伤总面积3%~46%TBSA.烧伤原因:10 kV高压电烧伤,火焰烧伤,爆炸烧伤.8例患者均采用带血管蒂筋膜瓣及筋膜瓣表面移植自体皮,其中3例手部烧伤患者采用前臂桡动脉筋膜瓣表面移植自体中厚皮形成的血管化皮瓣修复创面,手部功能恢复良好,随访1~3年,效果满意;1例行侧胸筋膜瓣表面移植自体小皮片,随访1年,腋部瘢痕挛缩较重,需2次手术;l例创面移植中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86年3月~2002年3月收治热水泥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42例,其中男40例、女2例;年龄17~48岁[(24.6±6.8)岁].烧伤面积50%~100%[(75.2±10.3)%],Ⅲ度20%~90%[(43.5±12.7)%]TBSA,其中50%~80%TBSA 29例、80%~100%TBSA 13例.
2000年1月~2003年7月,笔者单位对严重烧伤及瘢痕畸形15例患者,分别采用自体微粒皮、点状皮、大张表皮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进行复合移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94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烧伤患者100例,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3~55岁.致伤原因:电烧伤57例,热压伤13例,火焰烧伤19例,化学烧伤11例.创面分布:头面部创面9个、颈部5个、肩部2个、腋部4个、腹壁1个、腹股沟3个、上臂及前臂7个、手腕部18个、手部46个、胸部3个、会阴2个、膝部1个、胫前5个、内踝及足部21个,共127个创面,其中功能部位创面121
成批烧伤指由同一致伤原因同时引起10例以上或严重烧伤超过5例者[1].多由突发事故引起,伤员聚集,常伴有其他损伤,加上人力、物力及技术力量的短缺,易贻误抢救时机,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本单位1991~2001年收治的27批421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苘结治疗经验,探讨成批烧伤的早期救治方法.
鼓式取皮机在临床的应用极为广泛,但对手背部的烧伤创面移植取皮时仍受限.笔者单位在鼓式取皮机鼓面上附加不同大小和形状(如梯形)的不锈钢鼓面,调节皮鼓刻度和不锈钢厚度,按皮鼓取皮操作规范不但能够获取满意的中厚皮片,而且还能提高手部创面的修复质量.
传统机械通气(CMV)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吸入性损伤(inhalation injury,INI)患者的呼吸支持状况得以改观,但仍有部分患者采用CMV无效或发生严重气压伤(通气性肺损伤)[1].在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措施之前,呼吸支持的水平亟待提高,因此,探讨高频通气(HFV)的治疗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2002年3~12月,笔者单位在给烧伤患者清创或换药过程中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镇静止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近年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有抑制胶原纤维合成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瘢痕增生[1].1999年10月~2002年3月,笔者单位对深Ⅱ度烧伤愈合创面局部注射rhIFN-γ以防治瘢痕增生,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
患者男,23岁,坠入热水池烫伤(以下称烧伤)后12 h、无尿6 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kPa).创面分布在躯干及四肢,烧伤面积约89%TBSA.其中约50%TBSA创面表皮丧失,基底渗出少,痛觉敏感,偶见网状阻塞血管,其余创面为水疱状.患者意识清楚,营养良好.尿素氮16.78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