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情境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7863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引入主题情境,以同一主题诗词作为学习内容,从教材课本相关诗词出发迁移到课外同一主体诗词,用情境导入、问题导入、生活化导入等多种情境教学法,最大限度激發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主题情境;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
  新课标中关于初中古诗词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教师要帮助学生感悟诗词,指导学生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古诗词主题情境教学是指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根据古诗词自身的特点,给出同一主题的诗词,由课内向课外,创设相关形象可感的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获得相应的情感感受,触类旁通,最大限度地自主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挖掘古诗词的情感。
  本文将以边塞诗词为例,探究主题情境下的古诗词教学。
  一、 走进课内诗词
  古诗词教学要走进课内文本。教材的古诗词在选择上具有典范作用。用好、学好教材上的范本能为古诗词鉴赏打下坚实基础。
  (一) 营造情境,静心默读
  古诗词教学的一种误区是教师替代学生阅读:解释诗词内容,讲解主题情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诗词的阅读应该由学生体验完成。教者通过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主动走进诗词。例如,教范仲淹的《渔家傲》时,这样导入:“人这一生会有很多次离别,有的离别是短暂的,有的离别是漫长的,要去千里之外的异乡,黑发去白发回。今天,我们走进北宋范仲淹的《渔家傲》,去感受一下边塞离别之思。”导入后,学生的情绪被调动。顺势让学生阅读词作,整个初读过程,采取默看的方法,让学生静心阅读。默看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不是不作为,在默看前教师指导方法:1.结合注解;2抓住关键字词。学生在默读文本中,初步读出自己的体会。
  (二) 加入情境,潜心美读
  诗词的音乐节奏是美的,美读是体味诗词的好方法。加入多维互动的情境,可以更有效地读。《渔家傲》是一首边塞词。作品通过边塞之景,营造了苍凉的氛围,感情沉郁。教师在学生初读后,给学生听了《阳关三叠》,曲子的风格符合词作情境,学生听后沉浸其中。然后以此曲为背景,让学生配乐自由朗读。学生可以读全词,也可以读喜欢的句子。一位学生朗读完,安排师生评,评后再读,再读就是一次依据文本的改进。整个朗读都配了音乐,借助声频互动情境,学生读得更有兴致,也初步感受了诗情。
  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用语言强化情境,指导朗读:“古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威武刚强的将军是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怎样的内心,才会把眼泪落下。将军尚且如此,普通的征夫境遇应该更不堪吧。请大家再读‘将军白发征夫泪’”。情境引导后,学生将“白发”两字读得沉重、缓慢了,“泪”也重读了,字的尾音也拖长了。在情境中,学生通过美读走进了诗词。
  (三) 设置情境,联想想象
  对古诗词的理解必须加入联想和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字,迁移、联想、想象。首先,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设置激励情境,进行联想、想象。如处理《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教师设置激励情境和问题情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在李白诗中出现过;同样,“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羌笛吹奏《折柳曲》也有特殊含义,请同学结合旧知识,想想“霜”和“羌管”在这里的韵味,想象画面,用生动的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句词。分组交流,并推选代表发言交流成果。以下是一位学生的画面再现:
  月光洒向大漠,冷冷戚戚,远远地飘来羌管之声,不知是谁在吹着熟悉的思乡的曲子。曲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推开窗子,想要把曲子听得更清,却看到月光下白色的霜,冷冷的铺地。一颗思乡的心,随着曲子向着故乡的方向,越飘越远。却不想,回去的只能是心儿,真正的归期却是无期啊。
  其次,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设置生活化情境,进行联想、想象。学习《渔家傲》中的“将军白发征夫泪”时,调动学生的个人体验:“我们班同学有好多是随父母离开故乡,来这里生活学习的。好久没回去了吧?想不想家乡?”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的学生激动地回忆着,热烈地回答着。经过情境创设,学生写出了这样的鉴赏文字:
  “少小离家老大回”,已是非常不幸。更有甚者“少小离家”“老大”还不能回。无论是将军还是征夫,都是壮士,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时,他们的眼泪无需掩饰,苍老的容颜,被边塞的北风吹出了刀痕一般的褶子,浑浊的眼里流下滚烫的思乡泪。
  二、 迁移课外诗词
  以教材为本,借助已学同主题的诗词,运用已有的积累,进行课外迁移,用导读情境法,学会处理同题材的其他诗词。
  学习完范仲淹的《渔家傲》后,下发讲义,补充其他类别的边塞诗词。有思乡的哀情,有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也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怨情。涉及诗歌有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李益《渡破讷沙》、王翰《凉州词》、陈陶《陇西行》等。处理这些诗词时用导读情境法。指导学生研究同题材课外边塞诗可用的方法:
  1. 整理归纳已学过的边塞诗词;
  2. 整理边塞诗词常见的意象;
  3. 整理已学过的边塞诗抒发的情感。在旧知识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讲义中的边塞诗。借助导读情境法,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向,学生自主研究,自读讲义中作品,写出每首作品抒发的感情。课外诗词学习过程中,上文提到的在情境中的默读、美读、联想想象可要引入进这一部分学习中。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结合课内课外,知识点之间进行迁移,将“边塞”题材归纳整理,培养课外同类题材作品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内文本,达到真正阅读的目的。
  主题情境的古诗词教学法主张在同一个主题下,借助多种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扎实于课内,面向于课外。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古诗词教学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
  作者简介:李薇,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把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融合,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现状,并给予了两者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效融合  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散光作为眼球光学系统常见的光学缺陷之一,常表现为眼痛、流泪、重影,视力不稳定、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头痛等视疲劳症状,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如
运用儿歌和游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拼音,使汉语拼音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又能达到轻松学习的教学目的.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之一,当前的小学作文中存在学生兴趣不高、模式化现象严重、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究其原因,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单一化、刻板化等有关,使得作文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小学生无话可说或过度依赖网络,影响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应从精心设计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重视课外阅读学习等方面注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基本的语文素养,真正提升阅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在语文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微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
语文学科是富含真情的学科.可以说,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在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同时,更打动着读者的内心,而其中浓郁的情感,浸润着作者内心思绪的文字,透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提倡进行素质教育,而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就是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我国,不同的学科都会有不同的核心素养,并且不同的学习
相比其他实践性或者活动性的学科,语文教学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枯燥性.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从根本上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
一、既是内向型,也做开放型。及时调整自己的“坐标”,将自己定位在“内”与“外”的交汇点上。二、既是事务型,也做参谋型。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把握好“上情”与“下情”,
2006年,国土资源部拟采取六项措施,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这六项措施是:———从“三查”入手,全面刹风治乱。对各种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