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央一号文件剑指“三农”新挑战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tiandegu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紧跟春的步伐,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如约而至。2月1日~3日,中国记协与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在北京隆重举办全国涉农媒体负责人和“三农”新闻工作者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训班。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三农”。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表明“三农”问题在我国“重中之重”的地位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更为加强。
  与往年一样,每到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时候,都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那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内容是什么,其主要精神的着力点在哪里?为此,本刊多方汇聚权威声音,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了梳理,以期与读者共分享。
  新华社2月1日受权发布《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此次一号文件有哪些新精神、新部署,对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呈现出的诸多挑战,文件有哪些破题之举?对此各方十分期待。
  突出强调“可持续” 传递发展现代农业明确信号
  【困局与挑战】 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以高投入的生产模式,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近年来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具竞争力的价格,正对农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的旧有发展模式亮起“红灯”,不少农民感慨“地越种越硬、越种越薄,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涨越高”,农业发展如何可持续,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文件破题】 文件提出,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文件提出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专家点评】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朱立志认为,当前“耕子孙田种当季粮”的旧有发展模式严重透支地力和产能,已走到尽头。今天公布的一号文件对“转方式”浓墨重彩,极具针对性,传递出我国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的信号。
  “文件提出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这与以往更多地强调产量增长的表述有着明显区别。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的强不是体现在产量上,而是体现在竞争力上,这意味着农业在‘转方式’上将有更多突破。”朱立志说。
  力争“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富裕农民出实招
  【困局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实现“十一连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然而,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占农民收入大头的打工收入,其增长前景不容乐观;而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方面,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双碰头”,老乡的种田收入增长空间进一步缩窄。新常态下如何让农民持续增收,无疑成为“三农”工作的一大新挑战。
  【文件破题】 文件明确提出,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势头。文件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
  【專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文件对农民增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方案,内外兼具、多措并举。文件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对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定帮助。此外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文件提出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多年来,我国惠农资金量大,但使用效率并不高,发挥好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可使每一分支农资金都发挥更大效能。”党国英说。
  强调“美丽家园” 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困局与挑战】 近十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下,农村的人居环境还需要大力改善,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程度比较严重。特别是与城镇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滞后,亟待提升。
  【文件破题】 文件提出,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今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专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和以往一号文件相比,今年文件在强调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强调公共服务水平及文化建设,提出要创新乡贤文化,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至新的高度。由“物”到“人”,新农村建设迈向“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的新阶段,内涵更为丰富。
  “在推进路径上,文件首次提出‘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这将有益于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入新农村建设,让新农村建设更可持续、农民获益更实在。”李国祥说。
  多项改革齐发力 农村有望迸发新活力
  【困局与挑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特别是随着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趋势明显,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严峻地摆在面前。同时,农村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长期被禁锢,产权归属不清晰,如何“唤醒”农村大量“沉睡的资产”,已成“三农”发展的一大挑战。
  【文件破题】 文件提出,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专家点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所所长叶兴庆表示:30多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释放了长期被禁锢的生产力,农村经济获得极大发展。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问题,仍然在于旧体制的制约,唯有通过改革来破题。
  “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实现其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叶兴庆说。
  强调农村法治建设 破解“法不下乡”困局
  【困局与挑战】 农村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一些地方非法征用农民土地、非法占有农民集体资产等问题时有发生;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常常出现公司与农户互相“撕毁合同”问题;毁占耕地,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的案件屡见报端;“法不下乡”成为农村法治的困局。
  【文件破题】 文件提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文件提出要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加强农村改革决策与立法的衔接,农村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文件首次用大量篇幅聚焦法治,可见“依法治农”已成推进“三农”发展的重要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出农村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农村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更需要用法律为改革保驾护航,一方面可保证农村改革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也能杜绝一些人‘以言代法’现象的发生,保护农民权益。”郑风田说。
其他文献
代表农民走进中南海   2015年的春节,对于商水县魏集镇许寨村农民刘天华及其一家人来说,过得特别有意义,心暖而劲足。他说,做梦都没想到作为一个种粮的农民能走进中南海,还受到共和国总理的接见倾听农民的心声!   这不,农历新年还没过完,刘天华一家就在田里忙着给小麦施肥,喷药。他说,现在正是除草的最佳时节,错过了这个时节草就会疯长,很难控制,小麦一拔节,机器就进不了地,不然,就会伤到麦子。   为采
期刊
“对人类来说,土壤具备农业经济范畴的功能,其目的为保障居民粮食并获得工业原料。农业经济是所有国家经济的重中之重,在农业生产中,很多物质都能对土壤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最为重要的为滥用化肥、农药。”这是一段来自于党永富编著的新书《土壤污染与生态治理》上的一段文字。   “我是一个基层农民。”介绍自己时,党永富总喜欢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性情谦和的他,被称为“中国治土人”,是中国农资次生灾害污染治理与农业安
期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年12月23日在京闭幕。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会议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重大部署。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号?“新华视点”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破除“天花板”“紧箍咒”迫在眉睫   会议提出,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我国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
期刊
相传,法创始于远古的舜帝时期。当时,有一名叫皋陶的大臣被任命为“理官”,他正直无私,执法公正,非常受人爱戴。他在处理案件时,若有疑难,就令人牵出一头神兽,令其决断,据说这就是法治的雏形。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法治也早已由“神兽决狱”演变为依据法规理条的审判,并代表着正义、公平,成了人们判断是非曲直、惩治邪恶所秉持的依据。  肇始于远古时代的法治,始终沿循着“农”味十足的根源与脉络,延承至
期刊
汉源县地处川西的青藏高原边缘,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如今又被誉为攀西阳光第一城、中国花椒之乡。  汉源花椒,古称黎椒,在汉源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传说,汉源花椒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建黎乡,因见山路崎岖,满山瘴雾,百姓苦不堪言,为解救民众脱离苦海,特插黎杖化为椒树,滋生传种至今,这就是现汉源建黎乡“岩槽头”的千年椒王树。  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汉源花椒被
期刊
进入冬天,幽夜静思,我的耳边常常响起那久远的梆子声……   早年的村庄,房屋大多是土坯草苫的,很少用砖瓦。少数用砖的房屋,也只是青砖包墙,房子低矮而又昏暗。村庄的布局,毫无规则,除一两条还算宽敞的街道外,全是弯曲延伸的胡同。曲径通幽,增加了村庄的神秘。   夜晚,村子出奇的静,静得让人心烦。可是,正当人心生烦乱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梆、梆、梆的声音,打破这夜的静寂,这就是梆子声。一种在那个时代,能
期刊
七月流火,12日上午10点,卫辉市塔岗水库旁边,由新乡市绿色食材协会组成的车队在这里完成了聚集。他们今天的活动,是进山寻找本地原生态蜂蜜。  穿过逶迤的山路,来到林木最为茂密的地方,就是新乡市华康养蜂专业合作社。山外烈日炎炎,这里凉风习习,不远处蜂箱摆放的地方,勤劳的蜜蜂飞来飞去。这是协会里一家颇具实力和特色的企业。  “那天,我们35家会员企业全部出动,现场品尝了纯天然蜂蜜,还近距离观看到了蜂蜜
期刊
2015年5月12日,对于中国小麦种子繁育界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在中国小麦第一县河南滑县,正式成立了滑县小麦种子繁育工程协会。  据不完全统计,随着种业的发展,滑县小麦种子繁育量已经占据了河南的15%。作为一个县级小麦种子繁育基地,这个数据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了。  为什么要成立滑县小麦种子繁育工程协会呢?  作为中国小麦第一县和河南连续23年粮食生产第一县,滑县每年为国家贡献的商品粮
期刊
近日,2015年德國莱比锡农业展在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举行。在这个德国东部地区最大的农业展上,德国人把许许多多农场的庞然大物和各色家禽家畜请到展厅与城市人亲密接触,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吸引孩子。  农业展品应有尽有  在德国,农业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已沦为受保护产业,因此这一展事更显得必要,尤其是考虑到农业教育也得从娃娃抓起。  农业展相当于一次大规模的农业开放日活动,吸引了很多城里的大人和孩子来看新
期刊
农业部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那么,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有着怎样的背景?“小土豆”主粮化将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起到怎样的作用?实现马铃薯主粮化,还面临哪些挑战和制约?  谁也没有料到,日历刚翻过新年,极为平常、俗称土豆的马铃薯一下子火起来了,成为重要农事新闻的热点。农业部年初发布消息称,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在不挤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