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第一县打造优质繁育基地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b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5月12日,对于中国小麦种子繁育界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在中国小麦第一县河南滑县,正式成立了滑县小麦种子繁育工程协会。
  据不完全统计,随着种业的发展,滑县小麦种子繁育量已经占据了河南的15%。作为一个县级小麦种子繁育基地,这个数据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了。
  为什么要成立滑县小麦种子繁育工程协会呢?
  作为中国小麦第一县和河南连续23年粮食生产第一县,滑县每年为国家贡献的商品粮都在27亿斤以上,成为国家粮食核心区中的“核心”。由于拥有肥沃的良田、适宜的气候、科学的种植技术,以及无数倾心于土地的朴实农民,滑县普通大田小麦亩产量都在1000斤以上。
  “历史上,滑县就有小麦种子繁育的习惯,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子市场的放开,种业市场一度陷入了无序竞争的状态,许多滑县繁育优质小麦种子基地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一些个体户中甚至出现了“套、冒和打擦边球”的现象。为了协调、规范小麦繁育市场和育种企业内存在的不良竞争行为,进一步打造滑县小麦繁育基地的良好品牌,我们成立了这个协会。”河南省人大代表、滑县小麦种子繁育工程协会理事长赵秀珍向记者介绍了协会成立的背景。
  滑县小麦种子繁育工程协会是由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非盈利性民间组织。近年来,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为先导,以培育优良品种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己任,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先后研发选育出通过国审、省审的小麦、玉米、大豆新品种20多个,同时,该公司大力实施“11331”良种化工程,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合运作模式,建立稳固的种子繁育基地18万亩,并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河南省种子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诚信种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所生产的小麦、玉米种子被授予“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
  毋庸置疑,无论从技术、规模还是影响力,滑县小麦种子繁育工程协会都将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那么,接下来协会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及时组织协会会员就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开展种子繁育、生产、加工、储藏、检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普及小麦种子知识,总结、推广小麦种子工作先进经验。其次,协会每个阶段都会及时收集、分析、发布小麦种子繁育行业信息,为会员发展提供咨询意见,为会员提供技术、市场信息咨询等服务。同时,协会还在宣传、贯彻种子法律、法规方面对协会会员进行规范,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行业、会员的意见,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小麦种子繁育向良性发展。当然,协会还在内部开展会员自律监督,构建协会内部诚信监督体系,并引导、促进行业发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提高协会信誉,开展协会在政策、信息、技术、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流活动等。”赵秀珍说。
  滑县县委副书记于东峰对滑县小麦种子繁育工程协会的成立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他要求该协会:要严格按照协会有关章程和规则开展活动,为巩固滑县小麦种子生产地位、提高滑县小麦种子品质、树立滑县小麦种子在国内的形象、打造滑县小麦种子繁育的品牌而努力。滑县副縣长杨振宇也对协会的发展提出期望:希望协会能进一步规范滑县小麦种子繁育市场,并为52家会员企业做好服务,引好路,为滑县小麦种子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打下良好基础。
其他文献
建设占用耕地时,把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抢救耕地”工程今年将全面推进。近日,就这一流失耕地“起死回生”话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接受了媒体专访。   城镇化再着急 土壤也要先剥离   问:为什么说这是抢救工程?   王世元: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及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将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在全国普遍推开。   耕作层是耕地精华,
期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正如人们的期待,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与往年相比,虽然今年一号文件内容上出现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但粮食安全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   “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以高投入的生产模式,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在任何人眼里,这都是我国农业发展毋庸置疑的显著成绩。   然而多年来,伴随着粮食的增产增收,对粮食安全的担忧,不减
期刊
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大约便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   关于中国纺织历史的起源,历史学家尚无一致的定论,有一种说法将其追溯到10万年前,认为原始先民们用植物纤维或动物肠子制成网状,将磨制石球装在里面,采用投石索的手段来猎取猎物;另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的纺织起源是从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的,依据是众多遗址中发现的纺专
期刊
代表农民走进中南海   2015年的春节,对于商水县魏集镇许寨村农民刘天华及其一家人来说,过得特别有意义,心暖而劲足。他说,做梦都没想到作为一个种粮的农民能走进中南海,还受到共和国总理的接见倾听农民的心声!   这不,农历新年还没过完,刘天华一家就在田里忙着给小麦施肥,喷药。他说,现在正是除草的最佳时节,错过了这个时节草就会疯长,很难控制,小麦一拔节,机器就进不了地,不然,就会伤到麦子。   为采
期刊
“对人类来说,土壤具备农业经济范畴的功能,其目的为保障居民粮食并获得工业原料。农业经济是所有国家经济的重中之重,在农业生产中,很多物质都能对土壤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最为重要的为滥用化肥、农药。”这是一段来自于党永富编著的新书《土壤污染与生态治理》上的一段文字。   “我是一个基层农民。”介绍自己时,党永富总喜欢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性情谦和的他,被称为“中国治土人”,是中国农资次生灾害污染治理与农业安
期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年12月23日在京闭幕。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会议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重大部署。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号?“新华视点”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破除“天花板”“紧箍咒”迫在眉睫   会议提出,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我国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
期刊
相传,法创始于远古的舜帝时期。当时,有一名叫皋陶的大臣被任命为“理官”,他正直无私,执法公正,非常受人爱戴。他在处理案件时,若有疑难,就令人牵出一头神兽,令其决断,据说这就是法治的雏形。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法治也早已由“神兽决狱”演变为依据法规理条的审判,并代表着正义、公平,成了人们判断是非曲直、惩治邪恶所秉持的依据。  肇始于远古时代的法治,始终沿循着“农”味十足的根源与脉络,延承至
期刊
汉源县地处川西的青藏高原边缘,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如今又被誉为攀西阳光第一城、中国花椒之乡。  汉源花椒,古称黎椒,在汉源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传说,汉源花椒是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建黎乡,因见山路崎岖,满山瘴雾,百姓苦不堪言,为解救民众脱离苦海,特插黎杖化为椒树,滋生传种至今,这就是现汉源建黎乡“岩槽头”的千年椒王树。  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汉源花椒被
期刊
进入冬天,幽夜静思,我的耳边常常响起那久远的梆子声……   早年的村庄,房屋大多是土坯草苫的,很少用砖瓦。少数用砖的房屋,也只是青砖包墙,房子低矮而又昏暗。村庄的布局,毫无规则,除一两条还算宽敞的街道外,全是弯曲延伸的胡同。曲径通幽,增加了村庄的神秘。   夜晚,村子出奇的静,静得让人心烦。可是,正当人心生烦乱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梆、梆、梆的声音,打破这夜的静寂,这就是梆子声。一种在那个时代,能
期刊
七月流火,12日上午10点,卫辉市塔岗水库旁边,由新乡市绿色食材协会组成的车队在这里完成了聚集。他们今天的活动,是进山寻找本地原生态蜂蜜。  穿过逶迤的山路,来到林木最为茂密的地方,就是新乡市华康养蜂专业合作社。山外烈日炎炎,这里凉风习习,不远处蜂箱摆放的地方,勤劳的蜜蜂飞来飞去。这是协会里一家颇具实力和特色的企业。  “那天,我们35家会员企业全部出动,现场品尝了纯天然蜂蜜,还近距离观看到了蜂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