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媒体对体育新闻的报道模式及改进策略分析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784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众传媒对体育的偏爱由来已久,体育带动了传媒,传媒促进了体育。文章以行业媒体《中国气象报》及其“三微一端”新媒体(以下简称《中国气象报》)1989—2018年30年体育新闻报道为基础,总结体育新闻报道的特点,分析存在的不足及模式局限,并提出若干具体改进措施,旨在提高行业媒体对体育新闻报道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 行业;媒体;体育;报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1-0087-03
  从最古老的传播媒介《罗马公报》热衷对古希腊角斗竞技的传播,再到2015—2016赛季美国NBA季后赛总决赛创近18年收视率的新高,无不印证了体育和传媒生来就是亲密的伙伴。现代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传媒形式,行业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仍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在大型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中呈现了独有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行业媒体需要探索实践融媒体道路,进一步改变报道角度,拓展深度和廣度,使体育新闻展现得更加生动。
  1 行业媒体与体育新闻
  行业媒体多是在行业报纸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行业报纸,是指由社会行业组织主办,以报道本行业内部政治和业务活动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定期出版物,是中国报业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类别。行业媒体不仅在行业领域具有极强的权威性、专业性,而且面向社会公众发挥着特殊的行业服务价值。中国行业媒体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勃兴于80年代,中国最早的行业报是1945年创办的《人民铁道》。
  《中国气象报》是行业报,1988年8月9日由新闻出版署批复,1989年4月5日正式创刊;2014年完成官方微博、微信、微视和手机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搭建,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新闻客户端,如:人民日报、搜狐、新浪、网易、今日头条、UC大鱼号等开通官方政务账号,形成“三微一端”新媒体格局。官方微博在重大天气事件发生或气象新闻发布时开展微直播,目前拥有粉丝超过264万。官方微信每天推送一条天气信息或气象科普,打造了“象姐系列”“象博士系列”等自主品牌,订阅用户过万;官方微视则以小视频的形式发布天气预报预警及气象科普,粉丝尚不足万。
  体育新闻,是对体育运动中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包括运动竞赛、运动训练、学校体育、群众体育领域各种新发生的事实,其中,运动竞赛新闻占据主要地位。本文研究的对象为行业媒体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
  1.1 行业媒体同样关注体育新闻
  媒体报道体育新闻可以增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体育运动和相关事业发展。行业媒体,作为特定行业读者生活中的宣传载体,以专业化视角潜移默化报道体育赛事消息,为呈现体育赛事提供了条件和平台,满足人们多方面了解体育新闻的需求。
  1.2 行业媒体报道体育新闻存在偏向性
  不同的行业媒体,报道体育新闻的比例、结构不同,对体裁、角度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偏向性凸显新闻价值。
  首先,报道体育精神是共识。各种积极正面的精神和态度,不仅是体育新闻报道与其他新闻品种间的共同特点,也是新闻工作者在体育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其次,报道过程须具备责任意识。体育新闻本身具有很强的娱乐性,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受关注和喜欢的程度更高,因此,需加强对人类共同文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弘扬。
  最后,行业媒体不同于体育界权威媒体。《中国体育报》等担负着向社会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各种政策和方针的责任,行业媒体则更注重于宣传本行业在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就气象而言,传播的重点是气象条件对体育活动的影响。
  2 《中国气象报》体育新闻的报道特点
  通过检索《中国气象报》1989—2008年数据光碟以及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30年来,在纸媒方面,气象与大型体育赛事相关报道合计1 500余篇,其中:1989—2000年769篇,2001—2008年549篇,2009—2018年192篇;在新媒体方面,根据体育事件进行集中报道,点击量和阅读量受读者偏好影响显著,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微博推出的《室内气象影响兵乓球比赛温度高球飞得更远》阅读量最高,达37 523,有的文章阅读量则较低。
  报道集中反映三方面:
  一是气象条件对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针对北京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推出的气象科普,如:《体育与气象漫笔》(1990年9月18日3版),《登山离不开气象保障》(1996年03月21日3版),《走近体育气象》(2013年8月31日4版)等,占全部体育新闻35%以上。
  二是赛事气象服务报道。如:《全力以赴争创一流第11届亚运会气象服务准备就绪——中国气象部门有能力承担国际大型体育比赛的气象保障》(1990年9月10日2版)、《力推奥运气象服务再上新台阶》(2008年8月15日1版)、《百年奥运梦圆七载风雨关情——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气象保障纪实》(2008年8月11日3版)等,占全部体育新闻的60%以上。
  三是赛事服务中涌现出的典型气象人物。如:《激情在圣火中燃烧——记北京火炬手郭虎》(2008年8月8日4版),《张蔷:用坚强成就梦想》(2008年08月29日第1版),《林行:那一刻,我代表中国》(2008年9月5日第1版),这类报道占全部体育新闻类报道5%以上。
  另外,还有零星关于气象服务与体育赛事方面的评述文章,如:《力推奥运气象服务再上新台阶》(2008年8月15日1版)等,因数量极少,可忽略不计。
  报道涉及到的大型赛事活动包括:奥运会、冬奥会、特奥会、残奥会、亚运会、亚冬会、国际龙舟赛、帆船世锦赛、民运会、大运会、全国体育大会、省运会、农运会等几十种。
  体裁除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副刊体裁外,还运用了大量微传播的形式,如视频、音频、H5页面、九宫格、图解、长图等。   3 行业媒体关于体育新聞报道的模式分析
  3.1 行业站位思想比较突出
  作为行业媒体,《中国气象报》一直坚持以新闻政策的导向作用影响体育报道,在议程设置上,不是将赛事本身作为报道重点,而是把赛事过程中的气象服务、作用、效益作为报道主题,赛前气象服务演练,赛中预报服务,赛后综合评价,始终围绕气象的功能和影响进行报道。非气象及相关专业的阅读群体,不会将其作为获取赛事活动的基本信息源。
  3.2 表现方式传统规矩
  《中国气象报》的赛事报道,基本属于“新华体”文章,多为导语—主体—结尾“三段式”结构,主题鲜明、文笔庄重,注重“说教”功能,凸显“权威”本色。如:《主动服务争创一流》(1990年7月30日3版),《秣马厉兵严阵以待集中力量做好亚运气象服务》(1990年9月18日1版),《气象服务为第7届全运会拳击预赛添颜增辉》(1993年7月26日1版)等,宣言式标题具有情绪煽动性,告诉受众最重要的事实;语气富有鼓动性,导语非描述式,多为概述式,交待主要事实。这种主题先行的报道严谨稳重,但始终采用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的手法,形成了概念化趋向。
  3.3 报道的技巧与模式并存
  《中国气象报》体育新闻有消息、通讯、新闻评论,消息包括简讯、动态新闻、综合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等,通讯又分为事件、人物、特写、专访等。这种层层分类的方式,容易上手;但缺少灵活性,制约思维的创新与发展,不利于标新立异。
  就通讯而言,基本以赛事中某个出色的气象服务场景作为开头,如:“11月11日晚,浩月当空的广州奥林匹克中心回荡着九运会‘又见彩虹’的主题歌,歌中‘经历风雨方见彩虹’道出了南粤气象人在做出大量工作并获成功后无比欣慰的心情。”(《圣火点燃在碧海晴天之中——广东省气象部门服务九运会纪实》2001年11月19日2版)。多以这样的方式开篇后,再就赛事气象服务选择2~3个方面展开详细叙述,尽管把握住了新闻规律,形成行业特色,但还需创作出更喜闻乐见又适应发展的体育气象新闻。
  在新媒体方面,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为节点,“文字+图片”占主导传播形式,成为主要传播符号。同时,拥有111万粉丝的宋英杰等气象大V转播,实现了信息的二次传播。
  4 行业媒体加强和改进体育新闻报道的策略
  4.1 发挥独特作用
  如果说传统媒体以内容为王,那么行业媒体则可根据行业优势和媒体定位,把特色做足、做活、做强,利用特有的理论、科普等优势,加强体育和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形成特色新闻。
  就《中国气象报》而言,气象条件对体育活动的影响,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这方面报道可提高占比。结合行业特点,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就各类赛事与气象的关系,如,可将天气气候对体育运动及组织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体育新闻报道中,既增加文章的科技含量,又提高了大众的阅读兴趣,使行业特色成为吸引大众的加分项。
  4.2 加强多媒体融合
  不同媒体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征,报道体育新闻也各有侧重。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新闻正在走向深、细加工,表现形式和手段呈现多元化、分众化特征,形式甚至是内容的一部分。
  以《中国气象报》为例,抓住体育赛事讲求速度与激情的特征,充分发挥“三微一端”的资源优势,借鉴气象传播经验,扩大体育新闻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如,文字新闻的兼容性和表达力强,可承载各种体育气象资讯;VR(虚拟现实)、360°全景体验、HTML5、直播等技术表达直观,更适合展示有现场感的赛场和现场气象服务,图例、图示则适合诠释科学原理和解读气象服务过程,特别是在处理大型体育赛事气象新闻时,“多媒体”呈现的方式可增强感染力、通俗性和传播力。另外,为关注点相同或相似的用户设置“赛事气象”等热门话题,调动用户参与传播,用户筛选后再次分享的消息,更易引发共鸣,增强传播效果。
  可以说,通过构建现代化气象传播体系、提升传播实效和用户满意度,打造新媒体集群,能进一步扩大体育气象传播的覆盖面,更好地满足公众对体育气象信息的需求。
  4.3 改进表现方式
  中西方新闻文体不同,体育新闻报道的模式也不同。西方新闻分消息和特写,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体育事件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与中国的概念一样;关于特写,美国记者丹尼尔·威尔森说:“是一种带有创作性的,有时也带有主观性的文章。”意味着除新闻报道之外的任何报道都是特写。西方将内容作为新闻分类的依据,表达方式没有形式上的约束,易于出现创新性报道,多运用“华尔街日报体”,标题准确,彰显全文;导语简洁,报道比赛结果;主体多按时间顺序,交待最精彩的结果或细节,以印证主题。如,美国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斩获第一块金牌时,《纽约时报》以《充分,休息的美国人赢得第一块金牌》为题,报道南希·约翰逊放弃开幕式以备休息入手,叙述其成长和成功历程,落脚点是个人的不断努力和把握机遇。再如,美国《时代周刊》(2004-08-30)在报道中国体育雅典之行时,标题采用了《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主题)如果您认为中国运动员在雅典的表现很出色,等着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吧(副题)》”,表达客观、理性。
  以《中国气象报》为例,面对国际体育赛事报道,首先在把握舆论导向和遵从新闻报道规律的前提下,可充分借鉴西方的新闻表现形式,克服求同思想、信息量不高、传播角度单一等不足,在写作方法上突破惯性思维,努力求异,追求创新,取长补短,争取与世界接轨。其次,可按照新闻接近性特征,更关注赛场上的人和事,只要有特色、有亮点,不论是金牌获得者还是普通运动员,都有可能成为报道对象,突出新闻报道的生活感和现实感,以一种轻松的状态展现体育新闻动态。如,新浪微博关于里约奥运会非赛事新闻最多,占总体55.57%;赛事新闻占38.3%,赛事活动仅占2.02%,可见微博传播的内容以非赛事传播为主,受众对奥运文化及相关新闻的关注已超越赛事本身。奥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场世界各国的交流大会,受众的目光不再局限在赛场,赛场外的人物、事件、文化、科技都是吸引受众目光的焦点,因此,气象成为话题完全存在可能。最后,要更加注意新闻的客观性表达,消息中不加评论,不卖弄专业知识,尽量避免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强调直接引语的使用,不断满足阅读群体在“读图时代”的需求,从而使行业媒体呈现出更丰富、更全面的赛事报道,创作出既新颖又适应国际发展的气象体育新闻。
  参考文献
  [1]气象条件与体育运动关系密切[N].中国气象报社,2013-08-31.
  [2]苗艳丽,王昕.浅析气象新闻的特征和质量控制[J].气象科技进展,2017(5):52-54.
  [3]郭起豪.保持行业特色发挥行业服务价值——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实践和思考[J].中国报业,2017(6):83-85.
  [4]臧文茜,蔡俊杰.门户网站大型体育赛事微传播特征解析[J].当代传播,2017(3):86-89.
  作者简介:李冬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席卷了整个世界,数字化的大潮也向着出版业奔涌而来,各传统出版社的思维方式也随之做出相应改变。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简称“矿大出版社”)顺应数字浪潮,探索出版业务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很好地实现了传统出版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数字化;融合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104
期刊
摘 要 “土味文化”从直播平台到短视频平台再到微博和B站等平台,不知不觉在手机各大软件中占据一席之地。文章聚焦“土味文化”的发展,以“快手”App为例,分析“土味文化”蹿红的背后原因。  关键词 土味文化;“快手”;短视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109-02  1 “土味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土味文化”是一种伴随着直播的发展而
期刊
摘 要 基于传播学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对《向往的生活2》中的受众需求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受众在观看慢综艺节目时投入了补偿、期待、好奇和安逸的心理需求,并在精神层面带入了归属需要与人文情怀来满足自身目的,同时也是对追求慢生活的另一表达。  关键词 慢综艺;使用与满足;受众需求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128-02  1
期刊
摘 要 红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符号,红包延续传播的背后,包含着传统人情伦理及社会关系。当中国农历新年的古老传统,搭上互联网高速“列车”的传播方式,发红包就有了新意境。社交平台微信不仅为华人与家乡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方式,也把“抢红包”风靡到海外,无疑网络传播的兴起为“红包”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媒介。文章以手机发“红包”为例探讨媒介传播与中原文化认同的继承问题,以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及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摘 要 以《明星大侦探》这档成功的推理综艺节目为例,从该类节目的叙事、特征、后期进行分析,为未来国内其他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推理类综艺;叙事角度;悬疑性;后期剪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130-02  《明星大侦探》是2016年3月芒果TV推出的大型自制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是国内首档推理类网络综艺节目,播出
期刊
摘 要 地面频道的民生新闻一度火爆,在各地屡创收视奇迹。但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新媒体猛烈冲击之下,地面频道各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一路急跌。新时代对电视新闻栏目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时代变革中再一次占据制高点?传媒业界都在深思。  关键词 民生新闻;地面频道;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145-02  广州广播电视台
期刊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自媒体以迅猛之势对传统媒体的地位造成冲击,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与视频的结合,更带动着信息传播方式和视频行业的繁荣发展,而短视频平台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其中,“二更”以其“文艺、生活、精致”的产品定位在众多原创短视频平台中成绩斐然。文章以“二更”为例,分析其在网络传播中的特点,并为原创短视频平台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原创短视频平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热门手游《阴阳师》的用户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在游戏中的具体的社交行为,并结合马斯洛理论进行分析。通过对9位用户社交行为的分析,试图探究用户参与游戏的目的动机,进一步阐述目的背后的社交需求层次。  关键词 《阴阳师》;用户;社交;目的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1-0017-03  据《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的强势发展,使微信公眾平台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研究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运用微信公众号加强舆论传播、引导,展示企业形象,避免舆情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云南航油微青春微信公众号通过较长时间的实际运营,实践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意见和策略,可以为国有企业做好微信公众号提供参考策略。  关键词 新媒体;国有企业;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摘 要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是现今世界最具含金量的动画工作室之一,这个成立了仅32年的动画工作室,包揽了80%从第74届开始的奥斯卡动画长片奖,提名更是无数。现今的皮克斯已然成为了一个品牌,“皮克斯出品,必属精品”这句话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传唱,而精品背后离不开媒介集团对其品牌的经营。文章对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这一媒介集团及其动画电影的品牌营销与新媒体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营销;品牌;新媒体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