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人诗、书、画、印四绝,钱君匋样样都精,特别在书籍装帧方面的造诣和成就更为人知。钱氏的装帧艺术极具特色,画面富有诗意和美感,当年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郑振铎等许多名家名作的装帧设计,都出自钱老之手。
1927年秋,钱君匋在开明书店当编辑。一天,鲁迅先生到书店看望经理章锡琛。章送客经编辑室时,向鲁迅先生介绍了赵景深、钱君匋等几位编辑,寒暄之后,鲁迅还很有兴味地看了书柜里陈列的几种开明书刊,特别称赞了那些书刊的封面装帧。章随即介绍,这些书刊封面都出自钱君匋之手。“好极了!”对书籍装帧极有兴致的鲁迅先生高兴地说,“原来就是你设计的。美,很美!和陶元庆的风格很相近嘛……”陶元庆是鲁迅的学生,又是同乡,当时,鲁迅好几种书的封面都是经鲁迅指点,由他设计的。当鲁迅先生得知钱君匋原来与陶元庆是“上海艺师”同学又是好友时,当即便邀请他和陶元庆闲时到家中去谈谈。
事后,钱君匋和陶元庆如约去拜访了鲁迅先生,三人间的那次谈话,给钱君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鲁迅健谈,渊博而谦虚,在征询了钱、陶两人对封面装帧创作的看法和设想之后,拿出许多画像石拓片等珍藏给钱、陶看,边看边谈,并提出文学书刊封面的装帧要有中国自己的民族形式等主张。这以后,钱君匋更努力于书籍装帧艺术,大有全力以赴之势,杰作迭出,佳作纷呈,竟至出现了“君匋封面一统天下”的局面。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起源于“五四”时期,在鲁迅先生的提倡下得以发展,这时期涌现一批有影响力有造诣的书籍装帧艺术家。最早的有陶元庆、孙福熙、司徒乔、陈元佛、钱君匋,稍后一点有池宁、沈振璜、郑川谷、丰子恺等。而今他们大都作古。早年的装帧大师仅以作品传世,而少有理论专著,钱君匋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谈起装帧理论,钱君匋认为,书籍装帧不同于商品广告,要有浓厚的书卷气和诗意,要含有一种内在的感情,要曲折、隐晦,不能流为商业性的庸俗化;要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不可流为无国籍的一般化,以致分不出是哪个国家的书籍;要有时代气息,不可流为复古主义,立意贵在创新,不拾人牙慧。今天的书籍装帧艺术,仍应导循这样的基本原则。
钱君匋是把他各种艺术所长都融合进装帧艺术中的。绘画和封面设计本是同胞兄弟,当年,丰子恺先生设计的封面和漫画相结合,充满了诗意和幽默感。钱君匋的画不寒不俗,他的封面设计也端庄、简练、醒目。钱君匋是享有声誉的篆刻、书法大家,所以封面设计用笔挺进用力,活跃有弹性,每根线不论曲折都舒展自如,有丰富的内涵。结构上揉进篆刻艺术中分身布白、虚实对比的手法,产生疏密有致、前呼后应的优美效果。
钱君匋从事装帧艺术60余年,作品有四千种上下,大部分没能保存下来。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过一册《君匋书籍装帧艺术选》,所收仅66幅,可惜,“文革”中版子被毁。1968年江苏人民美术出版社又出了《钱君匋装帧艺术》一书,所收作品有所增加,从中我们可以一窥钱老装帧艺术的足迹与风格。
钱君匋是浙江桐乡屠甸镇人,名玉堂、锦堂,字君匋,号豫堂、禹堂、午斋,室名无倦苦斋、新罗山馆、抱华精舍。他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又在文学艺术上多才多艺,是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书籍装帧家、音乐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政协委员等。钱君匋是一位诗、书、画、印融于一身的艺术家,早年以书籍装帧、音乐、诗歌名世,才华早著。曾为茅盾的《蚀》、巴金的《家》《春》以及《小说月报》《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妇女杂志》等刊物设计封面,被誉为“钱封面”。他的画,擅大写意花卉,画路开阔,晚年亦有偶试新法之举。书工诸体,行楷清新刚健,饶有碑意;擅汉隶,法乳汉简而化为己有,健拔秀逸,别开生面。他一生治印两万余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创作有《长征印谱》《君长跋巨卯选》《鲁迅印谱》《钱君匋印存》等数十卷。
1978年,钱君匋刻的第二套鲁迅印谱,以《鲁迅笔名印谱》的书名,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从1973年起,花了三年时间,于1976年刻成的。除普通版本外,同时出版了手工钤拓的宣纸线装本五百部,供收藏爱好者珍藏。该书共收印165方,五百部须手工钤拓近九万页。其工程之大、制作之精,堪称绝无仅有也。
1986年7月19日,钱君匋偕夫人首度跨出国门,来到美国西雅图。到华盛顿大学讲课,介绍中国的书画篆刻艺术,引起师生莫大兴趣,纷纷赞叹中国艺术的辉煌成就,这一年,钱君匋八十岁。他由长子钱大绪陪同,8月6日起做了两场讲演,题目分别为《中国独有的篆刻》和《论中国绘画之辉煌成就》。每次讲毕,进行现场创作,刻《有朋自远方来》一方印章,绘大写意花卉《芙蓉》《葡萄》各一幅。此时,会场里座无虚席,听讲者全神贯注,尤其当印章刻成,钤出传观时,观众纷纷感到不可思议。系主任西白吉教授观后,逢人便伸出大拇指,连连说:“实在太神奇了!这种老辣的刻法,以刀就石时有如此之巨力,而竟出于八旬老人之手,实在出乎我意料之外!”而创作大写意花卉时的纵横恣肆,运笔如飞,气势磅礴,也令观者为之倾倒。
1988年6月,钱君匋首次东渡日本,举办《钱君匋、梅舒适书画篆刻展》。同年9月14日,日本艺林社出版《钱君匋、梅舒适书画篆刻作品集》。
梅舒适(1916—2008)是日本享有盛名的书画篆刻家,与当代日本书法篆刻艺术泰斗小林斗庵(1916—2007)齐名,又是日本日中友好协会顾问。他十分敬仰钱君匋人品艺品,早在1963年就把钱君匋、叶潞渊合著的《中国玺印源流》一书翻译成日文出版,成为日本了解中国篆刻历史的重要著作。然而,尽管两人神交已久,但彼此却还未曾谋面。
1988年6月10日,钱君匋伉俪在得意门生裘国强的陪同下,参加了《钱君匋、梅舒适书画篆刻展》开幕式。
展览会办得很成功,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留下了美好的一页。1988年6月19日,钱君匋应小林斗庵邀请,偕裘国强等人到东京银座的鸠居堂画廊参观,后又参观谦慎印社举办的篆刻展览。在会场参观一周后,一起来到小林寓所畅叙,他们两人既是大篆刻家,又是大收藏家,尤其对赵之谦作品研究甚深。所以,贤主嘉宾,志趣相投。之后,钱君匋一行又到奈良、京都等地,观光、访友等活动。
本人与钱君匋先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认识,共同参加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党委召开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我们经常有机会碰到,他在会上发表精辟、独特的发言,对我影响非常深刻。现发表此文,致以纪念和缅怀!
1927年秋,钱君匋在开明书店当编辑。一天,鲁迅先生到书店看望经理章锡琛。章送客经编辑室时,向鲁迅先生介绍了赵景深、钱君匋等几位编辑,寒暄之后,鲁迅还很有兴味地看了书柜里陈列的几种开明书刊,特别称赞了那些书刊的封面装帧。章随即介绍,这些书刊封面都出自钱君匋之手。“好极了!”对书籍装帧极有兴致的鲁迅先生高兴地说,“原来就是你设计的。美,很美!和陶元庆的风格很相近嘛……”陶元庆是鲁迅的学生,又是同乡,当时,鲁迅好几种书的封面都是经鲁迅指点,由他设计的。当鲁迅先生得知钱君匋原来与陶元庆是“上海艺师”同学又是好友时,当即便邀请他和陶元庆闲时到家中去谈谈。
事后,钱君匋和陶元庆如约去拜访了鲁迅先生,三人间的那次谈话,给钱君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鲁迅健谈,渊博而谦虚,在征询了钱、陶两人对封面装帧创作的看法和设想之后,拿出许多画像石拓片等珍藏给钱、陶看,边看边谈,并提出文学书刊封面的装帧要有中国自己的民族形式等主张。这以后,钱君匋更努力于书籍装帧艺术,大有全力以赴之势,杰作迭出,佳作纷呈,竟至出现了“君匋封面一统天下”的局面。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起源于“五四”时期,在鲁迅先生的提倡下得以发展,这时期涌现一批有影响力有造诣的书籍装帧艺术家。最早的有陶元庆、孙福熙、司徒乔、陈元佛、钱君匋,稍后一点有池宁、沈振璜、郑川谷、丰子恺等。而今他们大都作古。早年的装帧大师仅以作品传世,而少有理论专著,钱君匋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谈起装帧理论,钱君匋认为,书籍装帧不同于商品广告,要有浓厚的书卷气和诗意,要含有一种内在的感情,要曲折、隐晦,不能流为商业性的庸俗化;要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不可流为无国籍的一般化,以致分不出是哪个国家的书籍;要有时代气息,不可流为复古主义,立意贵在创新,不拾人牙慧。今天的书籍装帧艺术,仍应导循这样的基本原则。
钱君匋是把他各种艺术所长都融合进装帧艺术中的。绘画和封面设计本是同胞兄弟,当年,丰子恺先生设计的封面和漫画相结合,充满了诗意和幽默感。钱君匋的画不寒不俗,他的封面设计也端庄、简练、醒目。钱君匋是享有声誉的篆刻、书法大家,所以封面设计用笔挺进用力,活跃有弹性,每根线不论曲折都舒展自如,有丰富的内涵。结构上揉进篆刻艺术中分身布白、虚实对比的手法,产生疏密有致、前呼后应的优美效果。
钱君匋从事装帧艺术60余年,作品有四千种上下,大部分没能保存下来。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过一册《君匋书籍装帧艺术选》,所收仅66幅,可惜,“文革”中版子被毁。1968年江苏人民美术出版社又出了《钱君匋装帧艺术》一书,所收作品有所增加,从中我们可以一窥钱老装帧艺术的足迹与风格。
钱君匋是浙江桐乡屠甸镇人,名玉堂、锦堂,字君匋,号豫堂、禹堂、午斋,室名无倦苦斋、新罗山馆、抱华精舍。他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又在文学艺术上多才多艺,是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书籍装帧家、音乐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上海市政协委员等。钱君匋是一位诗、书、画、印融于一身的艺术家,早年以书籍装帧、音乐、诗歌名世,才华早著。曾为茅盾的《蚀》、巴金的《家》《春》以及《小说月报》《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妇女杂志》等刊物设计封面,被誉为“钱封面”。他的画,擅大写意花卉,画路开阔,晚年亦有偶试新法之举。书工诸体,行楷清新刚健,饶有碑意;擅汉隶,法乳汉简而化为己有,健拔秀逸,别开生面。他一生治印两万余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创作有《长征印谱》《君长跋巨卯选》《鲁迅印谱》《钱君匋印存》等数十卷。
1978年,钱君匋刻的第二套鲁迅印谱,以《鲁迅笔名印谱》的书名,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从1973年起,花了三年时间,于1976年刻成的。除普通版本外,同时出版了手工钤拓的宣纸线装本五百部,供收藏爱好者珍藏。该书共收印165方,五百部须手工钤拓近九万页。其工程之大、制作之精,堪称绝无仅有也。
1986年7月19日,钱君匋偕夫人首度跨出国门,来到美国西雅图。到华盛顿大学讲课,介绍中国的书画篆刻艺术,引起师生莫大兴趣,纷纷赞叹中国艺术的辉煌成就,这一年,钱君匋八十岁。他由长子钱大绪陪同,8月6日起做了两场讲演,题目分别为《中国独有的篆刻》和《论中国绘画之辉煌成就》。每次讲毕,进行现场创作,刻《有朋自远方来》一方印章,绘大写意花卉《芙蓉》《葡萄》各一幅。此时,会场里座无虚席,听讲者全神贯注,尤其当印章刻成,钤出传观时,观众纷纷感到不可思议。系主任西白吉教授观后,逢人便伸出大拇指,连连说:“实在太神奇了!这种老辣的刻法,以刀就石时有如此之巨力,而竟出于八旬老人之手,实在出乎我意料之外!”而创作大写意花卉时的纵横恣肆,运笔如飞,气势磅礴,也令观者为之倾倒。
1988年6月,钱君匋首次东渡日本,举办《钱君匋、梅舒适书画篆刻展》。同年9月14日,日本艺林社出版《钱君匋、梅舒适书画篆刻作品集》。
梅舒适(1916—2008)是日本享有盛名的书画篆刻家,与当代日本书法篆刻艺术泰斗小林斗庵(1916—2007)齐名,又是日本日中友好协会顾问。他十分敬仰钱君匋人品艺品,早在1963年就把钱君匋、叶潞渊合著的《中国玺印源流》一书翻译成日文出版,成为日本了解中国篆刻历史的重要著作。然而,尽管两人神交已久,但彼此却还未曾谋面。
1988年6月10日,钱君匋伉俪在得意门生裘国强的陪同下,参加了《钱君匋、梅舒适书画篆刻展》开幕式。
展览会办得很成功,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留下了美好的一页。1988年6月19日,钱君匋应小林斗庵邀请,偕裘国强等人到东京银座的鸠居堂画廊参观,后又参观谦慎印社举办的篆刻展览。在会场参观一周后,一起来到小林寓所畅叙,他们两人既是大篆刻家,又是大收藏家,尤其对赵之谦作品研究甚深。所以,贤主嘉宾,志趣相投。之后,钱君匋一行又到奈良、京都等地,观光、访友等活动。
本人与钱君匋先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认识,共同参加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党委召开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我们经常有机会碰到,他在会上发表精辟、独特的发言,对我影响非常深刻。现发表此文,致以纪念和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