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对决珍宝岛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nbin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种侦察兵出击
  中苏官兵之间的“拳脚战”最早发生于1968年初冬。
  解放军退役特种侦察兵周建回忆:“一开始双方都没有使用任何武器,连木棍也没有人用,大家都怕用武器会引发真正的军事冲突。”
  苏军士兵人数多,且身材高大,所以解放军边防战士有些吃亏。为了扭转不利局面,解放军高层决定从东北驻军中抽调特种侦察兵紧急开赴珍宝岛。选派侦察兵,是因为他们是解放军中的顶尖格斗高手。
  当时解放军侦察兵的主要格斗教材是1963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徒手搏斗手册》。抵达珍宝岛后,解放军侦察兵能很轻松地将苏联士兵撂倒。另外,根据上级指示,珍宝岛上的摄影任务也开始由侦察兵承担,他们记录了大量苏军侵犯珍宝岛的证据,“上来抢相机的苏联士兵都被击退”。
  苏军在其报告中称:“虽然这些新来的中国士兵身着常规作战服,但从他们出招的速度、力量和动作来看,明显是中国最精锐的士兵。”周建认为:“苏方应该很快就能明白对手是谁。因为当时我军侦察兵的格斗技巧除了源自中华武术外,还有一小部分源自苏军特种部队。上世纪50年代,曾有不少中国侦察兵接受过苏式格斗训练。”
  凶悍的苏军“瘸子中尉”
  为了对付珍宝岛上的中国侦察兵,苏军也调来特种部队。
  登岛的苏军特种兵由一个绰号叫“瘸子中尉”的军官率领。此人是当时苏军特种部队中的徒手格斗高手。他曾在一次训练中弄伤脚筋,因此得了个“瘸子中尉”的绰号,但依然凶悍。
  随着苏军特种兵的到来,珍宝岛上的局势再次改变。中国侦察兵在搏斗中讨不到便宜,有些人被打断了鼻梁。当时解放军部队中流传着这样的笑话:“上珍宝岛后,千万别和‘瘸子中尉’单挑,否则鼻梁骨断了,以后连媳妇也找不到啦!”
  一些解放军退役侦察兵回忆:“中国侦察兵格斗时,左手一般用于防御,右手用于攻击,但苏联特种兵却善于左右开弓,他们的左手和右手都能快速出重拳。其实我们的腿能克制苏联人的拳,但随着珍宝岛的天气日渐寒冷,我们穿的衣裤越来越厚,这影响了用腿攻击的效率。”
  解放军侦察部队中有位军官绰号“小山东”,此人精通武术,尤其擅长近距离搏斗。“小山东”向上级建议:“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让大伙儿都跟着我练刀法吧!等大家练熟了,再把砍刀换成又短又粗的木棒(不算攻击性武器)。”上级采纳了“小山东”的建议。
  解放军吸纳拳击技巧
  不久,解放军战士们信心满满地返回珍宝岛,他们事先将木棒藏在衣袖内。双方开打后,中国侦察兵突然拿出木棒狠敲苏联特种兵。中国人出棒的速度和力量让苏联特种兵大吃一惊。苏联人的拳头再硬也硬不过木棒,不少人被打得狼狈不堪。
  吃了大亏后,苏联特种兵也开始携带木棒登岛,然而战局并没有因此改变。苏联人往往挨打,然后狼狈逃跑。有苏联老兵回忆说:“中国人的棒法出神入化。同样使木棒,苏联特种兵的挥棒速度和技巧远逊于中国人。中国人异常灵活,总能躲过我们的攻击。”
  在一次对抗中,苏军“瘸子中尉”和“小山东”进行了一次强强较量,结果“瘸子中尉”的一条胳膊被“小山东”打断。恼羞成怒的“瘸子中尉”失去理智,率先拔出手枪向解放军开火。
  珍宝岛上的拳脚大战对解放军有着深远的影响。
  “珍宝岛事件”过后,解放军情报机构“敌军研究部”仔细分析了苏军特种兵在冲突中使出的招数,并向军方高层提交了建议报告。
  从此以后,驻东北的解放军侦察部队进行了一系列革新,包括征兵要求变得更高,侦察兵倾向于招募身材高大、有摔跤或武术背景的新兵。
  在这一背景下,一批身高超过1.8米,体重在80公斤以上,且擅长摔跤的蒙古族士兵加入了解放军侦察部队。此外,解放军侦察部队的格斗教材也新加入了大量西式拳击技巧,并设置了许多更科学的健身训练课目。
  教官要求将东方人灵巧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在与苏联或西方国家士兵贴身肉搏时,要绕到敌人身后再攻击,这样就可以弥补力量上的不足。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我在前卫歌舞团工作,经常随团赴各海防部队慰问演出。当时部队和地方百姓的文化生活都十分枯燥。团里的女演员一个个身材修长,婷婷然,袅袅然;男演员一个个潇洒英俊,堂堂哉,灵灵哉。前卫的到来不用发海报,战士和百姓就奔走相告。演出尚未进行,演员们走到哪里,都会引来跷脚探首的围观者。  每次演出前后,歌舞团都会受到军、师、团三级领导和地方政府殷勤的款待。在烟台、长岛、荣城、石岛,摆的都是“海
用薯干做的酒,品名薯干酒,九毛八一斤,也不便宜。我在生产队一天整劳力值三毛五,得干小三天才能买一斤。后来有机会喝了,进嘴辣,烧嗓子,落肚后腾地点着火一般,再猛地蹿到脑瓜顶。头就发晕,脚下轻飘飘,就兴奋,忘了烦恼。那年月深山沟社员有两大快乐:喝酒与偷情。偷情有风险,喝酒没风险,就是缺酒钱。  那年秋天分红,生产队长扣了我两块一毛钱,说替你打酒了,晚上来我家让你婶炒几个菜。队长是直接领导,我不敢说啥,
我管的二百多亩稻田分成四档田,整整齐齐排列在两条笔直的农渠两边。稻田一边靠着农渠,另一边是深深的排水沟。排水沟两旁耸立着高大的芦苇,茂密得透不进风去,如同一堵绿色的高墙。  在我前方,静悄悄的芦苇丛中,清晰地传来划水声,像野鸭子在水面上欢快地扇动翅膀。  我赤着脚,用铁锹小心翼翼地拨开芦苇,一直蹚到芦苇丛的深处。水声更清亮了。哗啦哗啦之后,是淅淅沥沥的细流声,宛如水滴和野草在悄悄地细语。这不像是野
1936年3月的一天,父亲要饭走到一户人家。看见大门口站着一位姑娘,父亲走上前说:“大妹子,给我一口饭吃吧。”姑娘看我父亲很可怜,就跑回家拿了一个菜窝窝递给我父亲,而后说:“咱们都是穷苦人家啊!”她又问我父亲是哪个村的人,多大年龄了,有媳妇没有。我父亲详细自我介绍。姑娘听了很同情,她觉得我父亲是诚实、善良的人。二人说着说着都有了心思。  姑娘回家后,就给父母讲了我父亲的情况和她自己的心思。她父母说
我小时,在工厂加工粮食的父亲用每月32元的工资养活五口之家,还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寄给奶奶。  有一年年底,工厂发了15元救济款,我便央求着要吃肉。母亲说,拿救济款买肉吃会惹闲话的。父亲在旁边安慰我:猪肉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年三十那天晚上,年夜饭是素馅饺子。这算过的什么年呢,一点儿肉都吃不上!我很难过。初一早上睁开眼,依稀闻到鲜美的肉味,还以为是在做梦,爬起来一看,原来是父亲在吃肉,他小心翼翼
1976年4月5日,好友徐怀中在北京参加了“天安门事件”,回南京后,向我传阅了十多首“天安门诗抄”,后来我又从大姐夫肖宗齐那里抄录了几首。大姐和大姐夫千叮咛、万嘱咐:这些“天安门诗抄”只能躲在家里偷偷地看,千万不能外传,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在“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时代,读罢这些诗抄,谁不动容?一次酒后,我情不自禁地将这十多首投枪、匕首般的诗歌传阅给同事张某某和段文化。很快,张某某在向别人传阅
1963年8月,儿时的我经历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场大水灾,也就是闻名于世的河北大水灾,现在想起来依然惊心动魄。  我的家乡在冀中平原,村北是一条大沙河,出村东口两华里便是京广铁路。雨是从8月3日开始下的。平日阴天下雨是常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雨下了两天两夜后,有人去村外看庄稼,发现地里的水已经饱和,开始往地头的排水沟里流。但天空依然乌云翻滚,尤其是黑压压的云层很低,像千万匹黑马向南奔腾着,很恐怖,吓得
16岁,我成了家里的劳力,天天上坡干活,但地里的活怎么也干不完。  别人推粪,我就帮忙拉车子;别人栽地瓜,我就担水浇水。那时候能够吃饱饭的家庭不多,大多是靠吃糠咽菜来填饱肚子。我家五口人要下地干重活,包括我在内,即便如此,我们家连地瓜面都不够吃。  那时干活村里按劳力分工,因为我小,不够年龄,还不算正式劳力,但好处是,我比较自由。当大人们都出去干活的时候,我就出去拾柴做饭,捡地瓜,有时到集上看别人
我回村里发现了老档案,很意外。一个躺柜,塞了多少陈年古董。我伸手进去抓了一把,捞上来的就有几张粪票。  粪票是干什么的?几十年的光阴过去,它可成了稀罕物件了。  集体化了,人是社里的人,人粪当然是社里的粪。你吃集体的,拉下的不是集体的?这好像挺合乎逻辑的。可是农家都有自留地,农民靠那一小块地吃菜,还有点别的小自由出产,过日子离不了。这就是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农民很钟爱这个尾巴,有粪总要给它留着。
1685年2月2日,英格兰国王查尔斯二世感到脑子里不舒服,派仆人去喊宫廷医生。等医生赶到时,国王已经扑倒在床,浑身抽搐,陷入严重的惊厥状态。  这种病症,在今天看来,很可能是脑血栓或脑出血。这是两种相反的病,如果是出血,却按血栓治疗,使用溶血类药物,将会加速出血,无可救药。仅仅在三十年前,医生对此还全靠经验判断。而现在,CT一照,马上就能准确诊断了。  可是,三百年前,医生不明白这个,他们守着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