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修身之道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rencewar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重修身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儒家的道德修养学说以伦理为重心和目标,与此密切相关的性情修养也配合并服从于这一重心和目标。这样一种修身之道在后世为历代官方所提倡,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老子开创并代表的道家学说则提供了与儒家迥然不同的修身之道,这种修身之道以自然为重心和目标,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性情修养,都以自然为最高的价值取向,贯穿了自然主义的精神。
  老子的修身之道,具体来说有如下数端
  “见素抱朴”
  “素”是未经染色的丝,“朴”是未经雕饰的木。《说文》曰:“朴,木素也。”可知“素”与“朴”在这里是异字同义,皆指事物之本来状态与面貌。人性本是朴素自然的,并不受也无须受任何道德观念的制约,甚至也不知道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为何物。人的行为若是出于这样的本性,便与大道自然相合,虽不知道德为何物,却又是最道德的。因而,从价值观上看,自然的道德要高于人为的道德。老子认为,正是因为这种自然道德的失落,才有了人为提倡的道德。
  如果顺着说,“朴”是“善为道者”所表现出来的真常之德;如果倒过来说,真常之德的满足,就能“复归于朴”。“复归于朴”就是向大道的复归,因为大道本身就是“朴”。当人们的行为背离了大道时,就要以“无名之朴”镇之,使之“自化”而复归于“朴”。“朴”之所以贵,就在于它符合自然,体现了自然。向真朴的自然之性的复归,是老子修身之道的最终目标,也应是人类永远要为之努力的目标。
  “复归于婴儿”
  关于返朴归真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老子还有一个生动形象的说法,即“复归于婴儿”。婴儿象征着纯真,老子认为,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其内心就如婴儿般纯洁天真。在老子看来,婴儿的境界要高于世俗所谓道德之境界,所以才要提倡向婴儿境界的复归。老子对婴儿的境界多有描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十章)
  “专气致柔”,谓结聚精气到最柔和的境地,达于心境极其静定的状态,即所谓“心平气和”的状态。心平气和则内无杂念,外无欲求,如王弼所说:“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若婴儿之无欲乎?”修身至此,已达一极高的境界。
  修身而有道之人的主要特征,是精神上无比充实饱满,心灵上无比凝聚和谐。老子对此还有更进一步的描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腹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五十五章)“赤子”即新生的婴儿。含德深厚的有道之人,如若新生的婴儿,他们返朴归真,毫不矫揉造作,彻底回到了婴儿般的纯真自然的状态。这正是老子的修身之道所要达到的目标。
  “玄同”的境界
  经过“见素抱朴”、“复归于婴儿”的修身功夫,即可达于理想的人生境界,老子称此境界为“玄同”: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五十六章)磨去锋芒,消解纷扰,含敛光耀,混同尘世,这就是“玄同”的最高人生境界。高亨先生说:“如是,天下已致玄妙齐同之境,故日’是谓玄同‘。”范应元曰:“玄者,深远而不可分别之义。”达于“玄同”之境者,泯除了一切差别,超越了一切对立,而与天地万物同一。达此境界者,亲疏、贵贱、利害、得失等世俗的观念和价值,对于他都是不起作用的、没有意义的。这样的境界,也就是第二十三章所谓的“抱一”和第三十九章所谓的“得一”。因而,“玄同”的境界,乃是得道者的境界,即与道合一、与道同体的境界,也就是完全达于自然的境界。人生在此“玄同”的境界中实现了终极的、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达于“玄同”的境界而与道合一的人,必然会表现出与世俗之人极为不同的心态和行为。老子曰: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十五章)
  大道本身是”无名“的,只好”强字之日’道‘“。体道之士也同大道一样,是”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所以只好”强为之容“,勉强地来描述他。老子这里对体道之士进行了一系列的描述:“豫”原是野兽之名,性好疑虑,后来引申为迟疑慎重的意思。范应元曰:“豫,象属,先事而疑,此形容善为士者,审于始而不躁进也。”“犹”亦为野兽之名,性多疑,引申为警觉、戒惕。达到“玄同”境界的体道之士所具之德,老子称之为“玄德”。老子曰: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六十五章)
  “玄德”是一种极为深远的德,它的特点就是“与物反”。对于“与物反”,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把“反”解作相反,谓“玄德”与事物的性质相反。如河上公注曰:“玄德之人,与万物反异,万物欲益己,玄德施与人也。”一是解作“返”,谓“玄德”与事物复归于真朴。如王弼注曰:“反其真也。”林希逸亦曰:“反者,复也,与万物皆反复而求其初。”其实,这两种理解是相通的,因为“与物反”即与世俗相反,世俗之人皆背离大道而失其自然之性,“玄德”之人则返归其自然之性而与大道相合。“与物反”则至于“大顺”,林希逸曰:“大顺即自然也。”可见,“玄德”乃是对世俗的超越,超越了世俗则表现为“与物反”,就是返朴归真而合于自然。因而可以说,“玄同”的境界就是自然的境界,亦即“道”的境界。此即老子的修身之道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
其他文献
践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兴衰成败,加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由于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在具体工作方面的诸多差异,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传统会计相适应的传统审计工作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国电算化审计的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技术水平的落后,我国电算化审计起步晚,发展水平低,信息系统审
期刊
村镇银行发展概述  农村贷款和中小企业融资是世界性难题,立足于农村地区的中小型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经营机制灵活。村镇银行作为金融支持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与大银行相比,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农村小企业和农户
期刊
【摘 要】十七届六中全会我国提出要下大力气发展文化产业。诸多文化企业都开始寻找其自身的企业发展之路。但是,要想进一步发展好我国的文化产业,其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是不可避免的。本文注重尝试分析文化企业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分析了解哪些内部、外部因素,从而能够促进文化企业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文化企业;国际化;环境  一、文化国际化要求文化企业国际化  当前全球化的趋势对于我国文化的发
升入四年级了。教室、老师、班里的小伙伴都变了,连座位都全变了。上三年级时,我的邻座是小川君。我和小川君是最好的朋友。但新学期开始后,小川君去了另外的班级,我们不得不分开
期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以及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加快
综观《老子》一书,人们无不强烈地感受到其中对阴柔的推崇,这种对阴柔的崇尚,同儒家对阳刚的崇尚恰成鲜明的对照。原始社会的女性崇拜包括女阴崇拜和女始祖崇拜。女阴崇拜就是对女性生殖能力的崇拜,这是建立在人人皆生于母亲的基本事实之上的。  在我国,原始文化中的女性崇拜不仅有考古资料可以证明,对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存在的生殖女神崇拜的民俗学研究亦可以证实这一古老文化现象的存在。  女性崇拜还包括女始祖崇拜
期刊
当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职业通道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内部员工的发展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所以,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积极搭建平台为优秀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在实际的管理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监控、教学体验等方式,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采用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反思的意义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超越自我,不断改进教学。笔者从“反思什么、为什么反思、如何反思”三方面阐述高中英语教学反思,试与广大同行探讨交流。  一、反思什么  1、反思教学理念。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就没有科学的教学行为,而教学理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