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角铁的生活

来源 :星火·中短篇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752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素平,笔名阿平,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评协理事、河北省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第31期学员,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文艺报》《诗刊》等刊,著有《大风吹动的钢铁》《唐诗的另一种写法》《一个人的工地》等个人专著多部。获首届河北省文艺贡献奖。
  一
  父亲在玉米地里劳动的时候,他自己就成了一颗玉米。我在工地上劳动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一节钢铁。坚硬的、粗糙的、无语的,一切用在钢铁身上的词都可以用在我的身上。
  久久地立在工地上,直到自己也分辨不出来哪个是角铁,哪个是我自己。
  角铁与角铁的命运也不同,比如有生存在室内,穿着精致的衣服,一生文文静静,不被风吹雨淋。有的一生在野外,见风淋雨。我看见一根角铁在夜晚被露水打湿,露水珍珠一样缓缓划过角铁的皮肤,慢慢湿透它,它不言不语。一根角铁,被大风吹动,被雨雪袭击,被阳光暴晒,它不言不语。其实作为一根角铁,它知道自己的使命,站在哪里都是一种选择,不一定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但不管怎么说,选择了就意味着使命,意味着一种坚守。这一点, 我们许多人比不上角铁。
  一个人做出选择,往往有各种理由后悔,但角铁能找出理由后悔吗?能自动离开它的位置吗?不能,除非一种结果,就是它报废了。谁愿意无辜报废自己呢?不管是人,还是角铁,还是任何一个事物,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延长些再延长些。
  在工地上,一根角铁夹在许多的角铁中间,被人从汽车上用撬棍一拨,哐一声卸下来,砸在同伴身上或地上,发出单调的声响。从此,一根角铁开始了自己一生的路。
  英雄不問出处,不管一根角铁它过去经过了怎样一个成长过程,现在被卸在了塞外的工地上,它知道自己将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是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
  它被一只手拿起来,看了看编号,被另一个人扛在肩上,走出几米远,咣的一声扔到土地上,砸起一小点狼烟。
  几根角铁在工地上堆放着,一个人迈过去,忙别的事去了。角铁成为工地的背景,一个人走过来,又走过去,一个人和角铁习惯了成为彼此的景深,照出彼此的映像。
  一根角铁被一只手拿起来,被一颗螺丝穿起来和另一根角铁连接在一起。它的周围是一节又一节的角铁,大的,小的,薄的,厚的,它们和螺丝连接在一起,组装成一基铁塔,站在旷野,站在山巅,站在生活里。
  一根角铁,就这样淹没在更大更多的角铁之中。从铁塔下走过的人,分不清这根和那根角铁的区别,它们看起来似乎都差不多,只不过大小和位置不同而已。平原上、山尖上突然就增加了一基铁塔,一只飞过的鸟觉得很新奇,绕着铁塔飞来飞去,后来就把巢筑在铁塔的横担上。鸟从路边捡来小树枝,从铁塔下捡起小小的细铁丝,然后开始编织,像我们小时候编织梦想一样,编织出了一个精美的鸟巢。甚至一只从南方飞来的候鸟,认错了标志,耽搁好长时间后,飞向了铁塔旁边的村庄。
  之后,铁塔成了候鸟飞行的标志。
  一根角铁,在荒凉的工地上扎根,接受夜的黑,风的冷,雨的淋,也接受阳光的照耀,鸟的赞美。角铁从不知道孤独,角铁组成铁塔之后,铁塔担起导线在肩的重任,一种叫电的东西开始通过导线传输过来。每每阴雨天或大雾天的时候,从铁塔下经过,或站在导线下,便能听到刺啦刺啦的放电声。
  这时候,有人会多看铁塔几眼,会发出赞叹声,嗬,这家伙真威武!瞧瞧,这电声响的!一脸的敬意。
  这时候,每一根角铁都直起了腰,每一根角铁都咬紧了牙齿,角铁知道自己决不能因别人的赞叹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更不能躺在地上享受赞誉。
  四季的变化,在角铁的眼里,周而复始,自动轮回着。
  有一天,我去检修铁塔,先绕着铁塔转一圈,用大扳手突然在铁塔的身上当当地用力敲几下,然后侧耳听听有没有呼啦呼啦的声音。就像一个医生用听诊器放在人的胸口,微微闭着眼,侧耳听。如果铁塔某个部位传来呼啦呼啦的声音,就说明有的螺丝松了,听出大概哪个位置的螺丝松了,我就得找到松了的螺丝,用扳手拧紧。我一边拧着螺丝一边观察。过去曾经锃亮的角铁,几年后变成了灰褐色,但依然棱角分明,依然腰板挺直。
  我抚摸着角铁,依然冬天冰凉,夏天烫人。
  在工地生活久了,我常常想,也许我也就是一根角铁,一根短短的,在人群中默默无闻又沉默寡言的角铁。在风中迎接风的吹,在雨中迎接雨的淋,在阳光中灿烂,在春天里开花。
  在工地生活久了,慢慢的角铁的生活似乎就成了我的生活,角铁的性格就成了我的性格。
  这说不上好还是不好。
  二
  据说坚硬的东西因缺少柔和,而不愿意扎堆,或者说因彼此的坚硬和独立,很少能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但角铁除外,角铁生下来就是为了互相支撑,就像树枝,枝与枝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生下来就是为了长出树叶,为了在天空舒展自己。
  在工地上,角铁,一根一根被组装在一起,它们互相服务,互相鼓励,高处的、低处的,水平的、横向的,对于角铁来说无所谓,反正都是彼此撑起来,成为一基铁塔。这一点与人不太一样。在一个群体里,不同的人总是有着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地位。
  在工地上,我看见一根角铁踩在另一根角铁的肩上,这一根角铁正骑在那一根角铁的头上,一根角铁和另一根角铁拉着手。夜晚来临时,角铁在不停地诉说。
  当成吨的角铁从铁塔厂出发,被火车运来,被汽车运来,被拖拉机运来,被卸在一个荒山上,这个荒山方圆几十米的地方就叫工地了。四周的石头寂寞地望着天空,多少年了?石头自己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石头多少年没见过除了荒草之外的其它事物了,石头突然多了邻居,石头有点小兴奋。
  一个人寂寞久了,会不自觉向往另一个人的到来,这方面人与石头大约一样吧。
  一些草正在干枯,一些草被角铁压在身下,时光由亮变黑,变锈,变得斑斑驳驳。任何人、任何东西都战胜不了时间。角铁能吗?角铁知道自己也不能,角铁能的就是一旦成了铁塔,就要像一基铁塔的样子,扛起责任,完成自己的一生。   我常常想,一根角铁究竟要怎样才能敞开心扉让更多的人理解?
  一根角铁在荒山上渐渐陷入深思。
  三
  不远处的山脚下,一辆卡车突突突地开来,卸下一堆角铁。一个人拿着一根撬棍,这儿拨一下,那儿拨一下,用足够的耐心让一切变得整齐。
  一根角铁站起来,又躺下,后背冲着另一根角铁,另一根角铁就沿着他的脊背,啪,啪,啪地走过去,角铁将走向哪里?
  其实角铁知道,自己被运到这里,就是要组装成一基铁塔,不管大角铁还是小角铁,都将通过螺丝的串接而成为一个新的生命。角铁排着队从工厂里走出来完成自己的使命,角铁将按照图纸的安排,重新进行组合,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呢?
  一只手摸索着角铁身上的编号,一个人在大声地喊着编号,一些角铁的位置被重新定义。
  角铁与角铁之间的连接需要一颗或几颗螺丝,需要一把扳手一扣一扣把螺母拧紧。拧一下,一根角铁就与另一根角铁的距离近一些,几把扳手一起拧时,更多的角铁就以一种新的姿势连在了一起。
  你支撑着我,我支撑着你。
  你扛起我,我扛起你。
  角铁和角铁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坚强的团队,成为一个铁的拳头。
  一根角铁挺挺自己的腰,在风中,在无垠的旷野。
  生活呢?没有铁塔之前的电,是弱小的,是不禁风雨的。最初的铁塔也是小的,比如35千伏的铁塔,单薄、矮小,甚至有点弱不禁风、羞羞答答的,后来到了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750千伏,今天到了特高压——1000千伏,不管是身高还是能量,都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完美匹配。有人说,特高压的发展提升了中国能源战略,从重要序列上讲与原子弹和宇宙飞船并列,甚至比前两项更加令人振奋,因为它普惠了亿万家庭。能为普惠亿万家庭的事尽一份力,是一件光荣的事,我这么想,不知道角铁是否认同。
  每想到此,我站在铁塔下时不由得会收腹吸气,会仰望点头,会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自豪。
  在工地的日子,我最喜欢春天踩在冒着热气的土地上,踩着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毛茸茸的,踩在上面,心情别提多高兴了。我一边唱着小曲,一边踩着小草走向铁塔。有时我是去组装铁塔,有时是去检修铁塔,有时什么也不干,就是想去看看铁塔,看看曾经被我抚摸过无数次的角铁,看看它们历经风雨之后的样子,和它们说说话,或者什么也不说,就是单纯地看看。
  其实也不是单纯的看看,我有自己的使命,比如观察,比如记录。一个老农到自己的庄稼地里转转,不仅仅是为了赞叹自己的庄稼;一个农学家到自己试验田里,不仅仅是为了看看风景。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在的使命和外在的快乐。
  我用力晃晃鐵塔,铁塔一动不动。一根根的角铁,各就各位,手拉着手,肩并着肩。角铁就是这样,值得我们学习。
  四
  在工地组装铁塔的日子久了,我对每一根角铁,每一颗螺丝都生出了感情,对每一根角铁都反反复复地抚摸,好让每一根角铁都感到我的在意。
  在意不在意一颗螺丝、一根角铁,它们是能感受到的。比如有时累了,烦了,疲倦了,拿螺丝或角铁的手就显得随意,充满了怠慢。这时候,往往本来容易安装的角铁就开始在风的鼓动下扭动起来,很难顺当组装在一起,像一个不配合穿衣服的孩子;一颗螺丝常常从手里无端地滑落,扑通一声掉到了地面上。这时候我知道得调整自己的情绪了,要把自己弄得高兴一点,快乐一点。人一旦快乐了,拿角铁的手就会专注许多,就会亲切柔和许多。
  角铁有时像一个女人,对男人的感觉十分敏感。
  横着、竖着的角铁,在工地站立着,一些施工的旗帜在工地上飘扬,高高低低的,令人瞩目。
  一些人,在工地上走来走去,像戏台上的武戏,忙碌而充满了斗志,每一步都踩着鼓点,看着忙乱,实则有序,井井有条。
  没事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长时间注视着角铁。
  而角铁沉默着,冷静地面对一切。
  更多的时候,我和角铁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互相支撑着站在无边无际的旷野,一天又一天。任凭风吹雨打,任凭岁月流逝。
  有时想一想,在阳光下闪着光的角铁把自己交给了我们,就像爱恋的女人把自己交给了我们,这是多么重的责任啊!我常常暗咬牙齿,我得把自己当成角铁中的一员,尽管有时我做得并不好,尽管常常感到疲惫不堪。我的队长常说,和角铁打交道久了,你就会成为一节角铁,成为了一节角铁,你就知道角铁其实也挺不容易的。角铁在工地上被组装的人固定在一个地方,我们轻松地安排了角铁的一生。
  谁又安排了我们的一生?
  成为一节好角铁,不易啊。我们得学会珍惜,比如既然一生与角铁相遇了,与一个朋友相遇了,与一个女人相遇了,就要相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既有缘,必相惜,必在意,必有情。用一颗满含深情的心去感受一根角铁,一颗螺丝,一个朋友,一个女人。感受每一天的相遇,用一颗心去理解,去爱所有相遇的人和事物。
  五
  我习惯于太阳落山之后,抓紧这小小的间隙再干上一阵。这时候太阳的余晖在西边的山后红着,一些树的影子正在回归树本身,一些鸟在空中飞来飞去,它们在做着一天最后的活动,大地正在趋于安静。
  干完最后一点活,从几十米高的铁塔下来或从几米深的基础坑里爬上来,用力拍拍身上的尘土,把工具一股脑放到拖拉机上,坐上去,突突地回住地。
  拖拉机一路爬行在乡间无人的道路上。树们开始窃窃私语;两边的庄稼在打着盹,似睡非睡;一些炊烟在空中互相绞缠着,分分合合,升起又消失;几只大小不一的狗趁着主人忙于做饭,结伴在村庄里转来转去,好像在巡查什么。
  一路上,拖拉机上聊天的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有时又飘得很远,一部分撞到树的身上,返了回来。
  走着走着,远远近近村庄上的灯光,就开始毫无保留地照着一切。灯光其实多么像我们的生命,我们不知道它能照多久,不知道它有多明亮,也不知道它何时熄灭,但我们看见灯光就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和希望的存在。
  灯光,在黑夜里亮着,照着一些树啊,房子啊,照着我模模糊糊的意识。世界变得虚幻起来,安静、辽阔。
  当黑暗彻底淹没时,我们就到家了,其实就是到了住地,就是我们租住的房屋,那里有食堂,有宿舍,有好酒。
  而此时,拖拉机上一准有人在梦乡里出出进进。
其他文献
出一次远门,过长街,穿烟雨  赴一场凉下去的宴席。去年  在犁辕山下,朋友的小院借云下雨  九月桑麻遍地,棵棵都有话说  说古铜色的夕阳在酒杯中晃动  说原野广阔,风吹着无限的悲喜  而我们依然渺小如麻,依然有爱  依然在尘世品尝桃源之苦  还说木篱笆约等于泥墙的旧  小雨沾衣约等于普施甘露,微醺薄醉  约等于万物安好,而蓄谋已久的相见  恰好约等于某一次的不期而遇  说着说着,天就慢慢黑下来  
我无法猜测一棵老松是如何死去的  它先黄了一根枝桠  接着是另一根  当它半截身子的松针都枯槁时  风正将它的姿态写入凝固的空中  原来死亡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死亡发生时,你一无所知  死亡像小心翼翼的雨水  慢慢浸湿了生的屋顶  直到夏季的一阵大风来袭  老松轰然倒塌  我发现那些朽枝如灰如烟尘  你轻轻一握便断成数节  谁能替代老松在它站過千年的地方继续站下去  以防止一座大山因失去平衡 
去年4月,我和同事被派到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作京城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起初,我感觉有些不适应,这与我在区委党校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差异较大。  闲暇时间,我开始不自觉地把“学习强国”中中央最新的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农村实际结合起来思考,和驻村队员一起讨论学习,这让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慢慢的,“学习强国”既帮助我找到了党校理论学习的那股劲头,同时学到的很多观点和政策在精准扶贫工作和农村实际
从不曾离开,也不曾徘徊  从不曾失落,也不曾伤怀  就是这一只飞天,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从绝美敦煌到巍峨昆仑  从绵延天山到九州中原  一路跳着音调古朴的霓裳羽衣舞  夜夜飞歌,日日回旋  就是这一只飞天  在王之涣的《凉州词》里飞过  在王昌龄的《出塞》曲里飞过  岑参用《白雪歌》为她离愁感伤  李颀用《古意》和《琴歌》为她慷慨悲凉  就是这一只飞天  从茫茫雪山戈壁到气势恢宏的长安  从苍莾
一.错将非纯电阻电路当成纯电阻电路进行计算  例1 锂电池能量密度高、绿色环保。现用充电宝为一手机锂电池充电,如图1所示,充电宝的输出电压为U,输出电流为I,该锂电池的内阻为r,则( )。  例3 输电线的电阻共计1 Ω,输送的电功率是100 kW。若用400 V的低压送电,则输电线上发热损失的功率是多少?若改用lO kV的高压送电,则输电线上发热损失的功率又是多少?  例5 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
4月8日零时整,随着一声声“放行”令下,数以千计小汽车从武汉288个离汉离鄂通道驶向全省、全国。  此刻,武汉关的钟声敲响了。江上,满载货物的轮船响起久违的起锚汽笛声。  零时50分,西安开往广州的K81次列车从武昌火车站缓缓驶出,这是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后,首批400多名旅客乘坐火车离汉,前往湖南、广东。  这一刻,期盼已久。历经整整76天管控,江城三镇交通恢复畅通;两江四岸,灯光璀璨
艀于秋风画扇,移步月上长廊  听百里号角,吹破连营  隔千里之外,是你的影子做成了塔墙  爱是那一注清泉,无法映照逝去的那点春色  不往春秋,梦里哭泣的,一定是三国  唐链接的是宋,最好的词,与书页一起翻飞  我坐在屋顶上,和夜色一起对饮  开启的头发,被宋词死命地纠缠  活得如此做作,心里的江湖没有涟漪  小令让苏轼下了酒,而陆游一手忧伤泼在城墙  幽怨的眉睫,没有来路地哭  我听见秋风说要做风
梦里竟化身老树,在吟风中  我听见,时间的裂隙不停开合  有什么漫过周身  一种忘我而感动的混沌  或许是和云的默契  从不追问流浪的尽头  正如风过穹崖,两相致意  一切清淡的告別只因残忍的重复  一些过往洒落窗前  和老去的墨一起压在案头  风吹不开凝结的字句  却将我落了一地  襟中生出一轮圆月  送给无数幽暗中摇荡的昨日  那时人们彼此为镜,为火苗  多像江影动星河,赤道望冰川  心就是不
陈培浩,1980年出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广东省作协签约评论家,现为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已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文艺理论与批评》《南方文坛》《当代文坛》《文艺争鸣》《中国文学研究》《中国作家》《文艺报》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論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已出版《迷舟摆渡——陈
每个人在不同社会生活中都有不同的身份,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第一身份就是“共产党员”。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意味着党旗下的誓言,意味着为民服务的职责,意味着初心不改的使命和担当。  “为什么入党?”这既是每位党员入党前必须深刻思考、交待清楚的问题,也是入党后党员时刻提醒、激励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