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不一相,独守一份心境r——浅谈紫砂壶“束圆”的创作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573338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壶融合了诸多工艺形式,由粗糙的实用器蜕变为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骄傲,它从众多茶器中脱颖而出传承至今,体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紫砂壶的兴起和繁荣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民族心理、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审美特征.换言之,紫砂壶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只有诞生于中国,它才得以长足发展.本文以紫砂壶“束圆”为例,浅谈其创作理念.
其他文献
虽然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器发展衰弱,但景泰年间的五彩瓷器却较为出色.在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下,生产出精美的瓷器实属不易.明景泰“五彩凤纹盖罐”的装饰纹样、色彩搭配都富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美好吉祥的意愿,与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明景泰时期五彩瓷器的典型代表.从明景泰“五彩凤纹盖罐”的制作背景、纹样设计、五彩设色等装饰艺术特征出发,谈谈“凤纹盖罐”的文化内涵,以及景泰时期的陶瓷发展概况.
中国是一个茶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茶起源于中国并兴盛于中国,由茶文化引申而来的茶具文化也是丰富多彩,茶具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以陶瓷艺术最为出色,历史上最初的茶具便是由陶土烧制而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茶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求茶具具有突出的实用性,还应该具备丰富的艺术特色,供人欣赏,因此陶瓷茶具的创新成为了现代陶瓷艺术的主旋律.
“天圆地方”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天地观,是对于天地形态最原始且根深蒂固的一种认识.它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影响着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文化乃至传统的造物观都有它的身影.本文通过对“天圆地方”学说的深刻探索,寻找其对传统造物观的影响,并结合传统陶瓷器物洞悉“天圆地方”学说与传统陶瓷设计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纵观紫砂发展的历史,从有确切实物记载的明代至今不过几百年,而在紫砂器上带有文字镌刻内容的是从明代晚期开始的,紫砂真正进入文人壶概念的阶段是从清代陈曼生开始的,世称“曼生壶”.
期刊
宜兴紫砂壶由茶而生,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的功能相较于普通的陶瓷器皿来说是更加实用的,更是因为紫砂匠人们在传承紫砂壶的过程中,做到了既不忘初心,又敢于创新,正如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久奋斗的理念.本文介绍的紫砂“不忘初心壶”正是以红色精神为切入点,将信念融入壶中.
紫砂壶是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讲究制作技巧,还讲究精神内涵,一把优秀的紫砂作品必定具有超越形体之外的文化力量,它不仅是实用器,更是人们的精神栖息地,可以让身心压力过大的现代人栖于物、隐于物.本文以紫砂壶“团圆如意”为例,浅谈其中隐含的佛教文化.
“束柴三友”是紫砂壶艺术中的经典款式,由松、竹、梅三种艺术形象共同构成,构思独特、技艺精湛,文化品位极高.“高束柴三友壶”在经典款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高”的特征,更显窈窕俊秀,本文通过对泥料、造型与装饰的分析说明了此壶的艺术特征,亦揭示了“束柴三友”这一款式的艺术价值与文化精神在紫砂壶艺术中的呈现.
中国人爱好喝茶,由于茶文化的盛行,各种茶具也是应运而生,其中以紫砂壶最为知名,紫砂壶由特产于宜兴的原矿紫砂泥制成,这种矿料具有独特的结构,使紫砂壶具备透气不透水的特性,用紫砂壶泡茶能最大程度地发散茶叶的色香味,且紫砂壶经过茶水的长久滋润,还能产生温润如玉的包浆,给人以优越的养壶体验,本文以紫砂壶“牛转乾坤”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寓意.
陶都宜兴盛产的紫砂壶是一种兼具文化内涵、造型艺术、实用价值于一体的艺术茶具,它会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以及精神寄托的港湾,本文以紫砂壶“一帆风顺”为实例,粗浅地鉴赏一下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韵味.
宜兴紫砂陶刻以一壶一茶融人间烟火,以一刀一刻寄山水真情,虚实间无不传达着茶文化与紫砂文化的独特韵味.紫砂陶刻之美,通过运用材料、工具、技法等多种手段,赋予古老的紫砂画面之美、意境之雅.而这些离不开以任淦庭、邵云如、毛国强、鲍志强等为代表的历代紫砂陶刻艺人的辛勤耕耘,他们以刀代笔、以坯代纸,以精湛的技艺表达着紫砂陶刻独特的审美和价值观,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使紫砂陶刻承先启后,绽放出勃勃生机,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紫砂作品“童子”也是一件具有高超技法与美好人文寓意的紫砂陶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