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心理调适”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往往我们错误地以为,心理学是中学以后的话题,而心理调适只是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其实不然,小学生也有真实的心理状态,小学语文也是一门渗透感情的学科,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同样需要心理调适。小学生可以在课文的品味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或感动,或兴奋,或感恩,或后悔……情绪犹如温度计,能使人沸腾,也能使人冷却。洞察学生心理,进行科学的心理调适过程,可以对我们的语文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升温”。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心理调适 情境 手段 取材 效果
  一、心理调适需要“创设情境”
  浇树浇根,治病治心。学生的心理扭曲,不能顺应教学的导向时,我们执教者不能不管不顾地依然往下教学,应该放慢教学的步伐,理智地处理课堂出现的“突发状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把学生的心“引”回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有一篇课文题为《梦想的力量》,讲的是一个加拿大的孩子小瑞恩为了给非洲孩子打井,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小笔资金,从70元到2000元再到筹集买钻井机的一大笔钱,事迹影响到整个社会,从非洲一口井发展到成立基金会,整篇课文极有条理的描述打动人心,很有震撼力。
  我在教学中问题无预期地出现了:在学到瑞恩日常生活积累资金的办法时,没想到学生反应热烈,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竟然对瑞恩帮爷爷做事获得报酬的方法提出质疑:“我下次帮妈妈洗碗也要收钱!”有的学生甚至直接说:“把非洲人民带到其他国家去不就行了?”我意识到,学生此刻的心情与课文背道而驰,再讲下去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适得其反。看到乱成一团麻的课堂我惊出一身冷汗:这些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教学效果?这是在备课中我始料未及的。我仔细想了想,冷静下来合上课本。等课堂沉寂下来,我才轻声慢语地说:“同学们,请我们想一想当时的非洲孩子迫切渴求水的心情吧。他们因为缺水忍受酷热的煎熬,每天定量喝水,几天甚至十几天不能洗上一个舒服的热水澡,他们不能像我们一样安心地坐在教室里上课,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教室开始沉静下来,我接着用高亢的语调说:“同学们,面对这些可怜的同龄人,难道我们不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助他们一臂之力吗?瑞恩是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他想方设法为打井而筹集资金,终于达成了非洲孩子的心愿,他的行为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这个队伍中来,直到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话是开心锁,教室格外沉寂,我知道,孩子们被我的话深深感染了。久久地,孩子们仿佛还沉浸在我创设的情境中,教室里安静得连掉下一枚针都能听见。我趁热打铁引入新课的学习:“让我们接着看课文,继续分享瑞恩的执着与成功喜悦吧!”
  几分钟的心理调适过程并没有耽误课文内容的正常教学,反而如一剂良药正慢慢渗透孩子们的内心,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二、心理调适需要“辅以手段”
  科学的手段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工具。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辅助的手段进行引导,那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常我们看到老师们用表演方式、挂图、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需要不同的手段进行心理调适,让学生顺利完成阶段学习。
  在《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讲到“扁鼻子军官发怒了,他瞪着凶狠的双眼,突然伸出像鹰爪的双手,揪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拉……”一段时,有的同学义愤填膺,有的同学却无动于衷,似乎课文的描述与自己无关,雨来的故事更是跟自己无关。我顿时想到:必须唤起学生的爱国心,必须让他们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毕竟抗日战争时期离他们这个年代相隔太久了,对于战斗英雄和生活英雄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我没有说话,悄悄地打开了教学课件,教室里响起了浑厚的男中音:“抗日战争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铁蹄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践踏,烧、杀、抢、掠,祖国母亲在八年的苦难岁月中变得遍体鳞伤,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奋起反抗,其中涌现了董存瑞、叶挺、徐向阳、狼牙山五壮士等一批优秀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看着课件上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画面,倾听着感人肺腑的解说,我看到同学们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看完课件内容,我接着提问:“此时的雨来是怎么想的?能把你的观点说说吗?”有的同学认真说道:“他想一定要保守住通讯员李大叔的秘密。”有的同学坚定地说:“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我一定要坚持住!”有的同学自豪而果敢地说:“我是小英雄,我不怕死!”听着同学们一声声稚嫩的童音,我的眼眶湿润了,原本沉重的心情顿时释然。
  事情就是这样,科学得当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化腐朽为神奇;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调适,能打开课文教学的另一扇窗户。
  三、心理调适需要“就地取材”
  语文学习中的心理调适,包括“贴近学生心灵”“就地取材”,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有亲切感,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我们教室就有很多这样可取的“材料”,它们能够无声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教室张贴的名言警句,可以在学习励志的课文时,让学生感受到勉励的力量,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轨道。如用“AABB”形式说叠音词,我就经常“就地取材”引导学生这样说:我们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我们坐得端端正正,我们的字写得工工整整……这样的“材料”能够让学生印象格外深刻。
  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当中的具体事例来“零距离”地理解课文揭示的哲理。如讲到《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结合所见所闻说一说: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有的官员面对金钱的诱惑走向堕落,有的学生对于网吧的诱惑误入歧途,有人在美女的诱惑面前失去自我,有人在地位的诱惑面前失去人格……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是解释为什么要把“大鲈鱼放回湖里”的“最好材料”。进行写作指导“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内容时,我也结合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写身边的同学、老师、亲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突出人物个性,用“我们猜一猜”的方式检验谁写得最形象,学生从真实的人物中获得写作的材料,写起来有血有肉,很好地体现了“言之有物”。
  显然,“就地取材”与枯燥无味的说教相比较,更加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学习的困惑问题。经常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就地取材”,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事物习惯与分析事物的能力,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何乐而不为呢?
  四、心理调适需要“亲近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变成小孩子”,就是亲近我们的学生。那种高高在上、言辞凿凿、唯我是从的老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学中亦是如此。
  亲近学生,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书”。我就经常和学生一起分组读,大声地读,扮演角色读,有感情地读,师生配合读,有时还在班上我组织一个师生读书比赛……在读书的过程中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师生打成一片,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读”得安心,“读”得舒服,“读”出平等,“读”出幸福。
  亲近学生,可以和学生一起“写字”。我们老师的字可能没有书法家的漂亮,但是,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写端正的字,先在黑板上示范写,让学生照样子写,也可以和学生一起临帖,比比谁不写错别字,谁写得更工整,可以和学生完成“书法作品”,张贴在“作品展示栏”,让学生对写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成就感,从而喜欢写字,牢记生字词。
  亲近学生,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表演”。如:和学生一起表演《杨氏之子》一文的场景,学习杨氏子的文明待客,机智待人。可以和学生一起表演《桥》一文可歌可泣、令人震撼的情景,形象地再现一位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写字”,一起“表演”,看起来再平凡不过的环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不能等闲视之,往往在和学生共处的分秒之中就能意外地让学生陶醉于此情此景,能预期地收获教学的所得。
  就是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注意运用心理调适过程,和学生一同乐,一同苦,一起伤感,一起兴奋,一起激情澎湃,一起思绪万千,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擦出灿烂的情感火花,成功到达理想教学的彼岸。(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在当前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呈现一派欣喜的局面:教师带领学生在文本中穿行,潜心品读、体悟文字,让学生见证并实践着“润物细无声”的体验式语文。这就是时下较为推崇的小学语文片断精读模式。应该说,片断精读给课堂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使得以前死板守旧的条分缕析变成了个性化解读,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用自己的视角来会文悟意。  一、抓点带面,开阔视域  学生在文本中能行多远,取决于教
期刊
在目前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之所以选择说课这种形式,是因为上课、听课等教研活动都要受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如果青年教师经常把第二天要上的内容说给同行或结对的师傅听,既能发现问题,又能积累经验,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简洁、有效的途径,更是教师成长的快速通道。  一、教材分析要透  无论上课还是说课,前提就是准确理解教材的意图。如何理解?就是读懂教材。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熟悉教材一直以来都
期刊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个性正处于不断发展的活跃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这一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更要重视学生个性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正是基于此,对小学阶段学生数学个性培养进行策略探析,从个性审题、多样解题、合作创造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提出了自己几点教学思考,希望有所借鉴。  一、个性审题,调动资源增添思维乐趣  审题是数学学习的第一关。在传统的审题教学中,教师多是循规蹈矩
期刊
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
期刊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语文教学应鼓励师生即兴创造,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由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是完成预设的僵化程序。  以《燕子》教学片断为例:  生(读最后一段话):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但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距,久而久之,学困生也就应运而生。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数感、运算能力等方面着手,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绝大多数并不是一开始就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距,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心理障碍才变成学
期刊
练习课中的“练”不是简单机械地练,练习课中的“习”不是简单的习得,而应该是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让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开学不久,我上了一堂数学练习课,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6.口算下面各题:  12×3 15×6 14×4 37×2  36÷3 90÷6 56÷4 74÷2  36÷12 90÷15
期刊
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它们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也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联系起来,几何也就成为了数学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涉及的内容之一。小学数学中的几何教学是几何的开篇,也是几何的基础。这个时期的几何可以称作是一种建立于“经验”之上的几何,要想提高小学生几何基础的学习质量和解决几何习题的能力,就要从强化学生的几何基础概念以及培养其灵活严谨的解题思想等方面入手
期刊
自制教具是《科学》课程资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使课堂充满童趣,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也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教师应在已有教学器材的基础上,对自制教具进行探索和实践。  1.用塑料制品自制教具——七彩的转盘在七色光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七色光”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课中的一节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光是由七种色光合成的,学会
期刊
“课堂是师生的生命际遇空间,是师生思想和情感聚会的场所。”一个完美的课堂是彰显教学艺术、实现智慧与创造的课堂,是互动有效、情感快乐的课堂,是展示缤纷心智、引爆倾诉和论辩渴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让你忍不住驻足、体悟、沉思、收获!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篇较难解读的文章,尤其是去感悟文中那不受“近代文明”污染的原始古朴的人性;走近那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领会那种自在自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