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红河剪切带构造抬升和运动形式转换时间的新证据

来源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50次 | 上传用户:atmy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特定的~(40)Ar/~(39)Ar 阶段加热程序和MDD模式处理得到的K-长石冷却曲线, 加之角闪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磷灰石的年龄测定结果, 研究了哀牢山-红河剪切带西北的鄂嘉(YN-2)至东南端金平(YN-18B和YN-19 )及河口附近(YN-20)长约390 km范围内3个地点的冷却历史. 结果表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运动的距离(至少在我国境内研究结果表明)不少于350 km, 左行走滑运动停止后至右行走滑运动开始之间, 剪切带整体为自东南向西北匀速扩展式的抬升.
其他文献
详细讨论了腾冲热海地区逸出气体的化学和氦、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在地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壳浅部存在幔源岩浆侵入活动;现代幔源岩浆挥发组分通过活动断裂带源源不断地向外释放,其主要成分是CO_2,还有少量的He,H_2,CH_4,H_2S和CO等.研究区内南北向断裂最深,它可能与得到幔源岩浆挥发组分直接补充的深部热储直接相通.逸出气体的氦、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指示,现今在热海地区壳内活动的幔源岩浆与导致
山西临汾市地裂缝灾害受控于多种因子.在详尽分析了诸如地质构造、地下水渗流场、地层条件和地貌环境等各个致灾因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它们各自的专题层;然后利用先进的AHP方法确定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应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处理操作功能,构建出地裂缝灾害模拟评价的多元地学信息复合叠加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地裂缝灾害的灾情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精密确定周日波段以内(周日,半日,1/3日)的重力潮汐参数为目标,提出一种重力潮汐精密调和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引入一组紧支连续小波滤波函数以精确提取重力潮波信息,可直接用来对任意步长的重力潮汐观测序列进行调和分析,并能够获得高精度(0. 1%)潮汐参数估值.运用该方法对武汉超导重力仪原始观测数据(步长 20 s)直接实施调和分析,所获潮汐参数清晰反映地球近周日自由摆动(NDFW)的共振效应.
裂隙岩溶水是中国北方的重要供水水源, 而石油污染又是地下水污染的一种重要类型. 和孔隙水相比, 裂隙岩溶水中石油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分布和运移特征. 裂隙岩溶水具有比孔隙水大得多的实际平均流速, 污染物运移是一个对流占绝对优势的问题. 石油污染的范围可以扩展到离污染源数公里远, 但这不是浮油池造成的, 而是由溶于水的石油组分和乳化油造成的. 石油污染物的空间分布, 在平面上集中于强导水带, 剖面上最高
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Nd模式年龄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即tDM>1 800 Ma的花岗岩体主要分布于浙西南-闽西北、武夷山两侧和万洋山-诸广山3个区域内, 而tDM<1 600 Ma的中生代花岗岩体则主要分布于赣杭构造带、南岭纬向构造带和浙闽沿海3个带内. 对这一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作了初步探讨. 结合基性、超基性岩石的年代学数据, 认为中国东南部地壳生长具幕式特征, 其中以早-中元古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新生代钾玄岩系的岩浆岩, 沿哀牢山-金沙江断裂带及其两侧分布. 进行同位素研究的岩石, 包括钾质碱性深成岩、火山岩、煌斑岩和酸性斑岩. 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的Sr, Nd和Pb同位素组成极其相似、变化范围小(87Sr/86Sr=0.705 187-0.707 254, 143Nd/144Nd = 0.512 305-0.512 630, 206Pb/204Pb = 18.53-
选取湘中浅层花岗岩和不同颗粒度的岩石进行高温高压糜棱岩成岩实验,获得其形成的温压条件和微观变形.再同断裂带中所产生的天然韧滑流变糜棱岩一起做TEM观察测试,计算出人工
期刊
对采自南京汤山洞穴一支长400余mm的石笋进行了高精度TIMS-U系定年和氧碳同位素测试, 建立了末次冰期中晚期(54 000~19 000aBP)中国东部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时间序列. 从石笋氧同位素变化曲线中, 不仅检出东亚夏季风降水史中的Heinrich事件, 而且首次发现了末次冰期东亚夏季风活动区气候变化同样存在着Dansgaard-Oeschger旋回, 与极地GRIP冰芯记录有良好的对
从沙漠记录可知性出发,测制了一条横穿白垩纪北半球中低纬度沙漠带的风向记录断面,初步揭示了当时大气环流的格局.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起前东亚确为行星环流控制--北为西风环
天然气在地层中的扩散主要以溶解在水中的方式为主, 因此可以用其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来代替其浓度, 而溶解度是随着地层的温度、压力和地层水的矿化度而变化的.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 其溶解度最大值是一定的, 于是可以用稳态方式来处理天然气在地层中的扩散问题. 另外, 在古埋藏史恢复的基础上, 采用动态的方式来计算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扩散量, 这样也更加接近天然气在地史中扩散的实际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