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哲学课的开设对品德教育的有效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ond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古往今来的许多中外教育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启迪学生的思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指的就是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苏格拉底的座右铭则是“没有思想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可见能系统地对小学生乃至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思维的训练,早期在儿童心中播种哲学的种子就能更好地训练人的思辨能力。美国哲学教授李普曼是儿童哲学的创始人。1969年《聪聪的发现》宣告儿童哲学的诞生。七十年代得以发展,其观点、方法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儿童哲学是为孩子们写的哲学。
  关键词:儿童哲学;品德教育;教育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和对话形式,把柏拉图和黑格尔的哲学思维方法精髓简化到儿童能理解、运用的水平。它针对儿童日常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逻辑地、有条理地分析,最后合乎情理地解决问题。此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把在儿童哲学课中得到的启示,开发出的新思路,迁移到品德课、社会课的学习探究之中,使其在品德教育中发挥有效作用。现就此课程的开设,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潜在的积极有效作用作初步的探讨。
  一、 有助于学生树立平等、民主的观念。
  现在大多学生在家娇生惯养,主观意识太强,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不善于必要的妥协。因而在学校里往往也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行为倾向,不利于“平等、民主”的班风建设。儿童哲学课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合作关系: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教师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学习者的角色参加讨论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品德课引进儿童哲学教学思想,可以尽量避免让“发言佼佼者”垄断课堂,无论是成绩优越的学生,还是语句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大家的讨论探究之中。为了更好地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可以设置小组奖励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促使了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很好地鼓动、帮助自己和组员们争取发言权,因而营造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儿童哲学课的教学思想不是竞赛性、排他性的,它力求一种民主空气,一种商讨的环境。课中,我们的学生常常会以这样的开头引入发言,例如:“站在我的立场看,我认为……”;“我同意**同学的观点……”;“我反驳**同学的观点……”;甚至是“老师,我不同意你的意见……”等。我们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知识积累来充实自己的观点,使课堂交流民主化;创造“言论自由”的辩论空间,使教学管理民主化;演变“教与学”的传统模式,使师生关系民主化。从而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中挖掘潜能,使良好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都得到同步发展。
  二、 有助于学生辨证能力的提高。
  质疑、思疑的最终目的就是解疑。在品德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得出较正确的道德观念,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明理的目的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辩”,即组织学生对道德认识展开辨析讨论。通过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不同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中,学生的道德概念不仅得以澄清,而且对文中的道德观念的印象也会大大加深。而儿童哲学课就是以学生的“辩”来组织课堂,这对于学生的“思辨、口辩”迁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所谓的“口辩”能力不旨学生的发言如何精彩动听,而是鼓动学生说说平时想说但没勇气、没机会说的话,学生朴实的语言往往蕴涵着真理。我们欢迎学生在课堂针锋相对地展开辩论,而不追求共识的达成。因为这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发展,提高口辩水平。在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注意听同学的发言,然后补其所漏,攻其要害,经过修饰、补缺,演变成自己的语言,形成新的观点。我们对于一些话题的讨论与品德教育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连带关系。
  我们曾对“谦让”问题进行探讨。现今社会,人们不断地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享受,在金钱、荣誉面前,试问有对少人可以傲视一切,慷慨让出?有的人更是为了这些而不择手段。那么,在我们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家庭利益与他人利益,兴趣与友谊矛盾时,如何正确地发扬谦让精神呢?在讨论中,学生举出一个例子:一个小孩与一个老人被同时送往医院抢救,都急需同一血型的血,但这时,医院血库刚好只剩少许这一血型的血袋,那么双方家长该怎么处理此问题,该做出谦让吗?有的说:老人应把血让给儿童,因为他的生命刚开始,而自己的生命已经快到尽头。但另一学生反驳:难道人的生命还分老少、贵贱吗?老人的生命就不值得去挽救吗?……的确,在生与死的面前,要做到谦让是何等不易!最后,我们小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需一方作出谦让,必须从事情的多方面去考虑,比如从伤者的病情出发,以双方家长的态度为依据,力求事情的妥善解决,因为有时一味地让出并非能使事情圆满。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要以宽大的胸怀让出方便、让出荣誉、让出享受等的基础上,更应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生活中的“谦让”精神。从身边的“小让”扩展到“大让”问题上的讨论。明白“谦让”不仅是一种小盈小利的推却或让出,有时更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和自我价值的见证。
  三、 有助于学生探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是人类活动的广阔领域。我们的教育如果背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就会失去它的实效性与生活化功能,从而最终丧失它应有的教育价值。因而小学品德教材也安排了教育学生如何社交的课文。如五下《我来做市长》,六上《感受村民的选举》等。但现在的学生大多依赖性重,对现实生活的判断及选择能力较差。因此,我们的课也设计了一些有关社会问题的探讨,如让学生针对“专业人才的竞争市场”进行讨论,在思想意识上加深学生对全面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再如让学生通过对“过节送礼”的目的調查,让学生明白“拜年”作为一种风俗习惯当然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拍马”“走后门”的途径则要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么做一来让学生展开羽翼,接触社会,提高识辨能力;二来让学生也关注时事,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因而对于事物的认识与理解也应存有辩证思维的倾向,但是还需要不断地去开发,去培养。通过儿童哲学课,我们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对事物置疑、分析、演绎和辩证认识的态度,促使学生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他们在接触社会、感受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将知识能力发挥成放射性状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理性与感性融为一体,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认识社会、懂得生活。   四、 有助于情感教育的深化。
  品德课最具特色的就是“燃情”和“染情”。教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以达到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呢?我认为渗透“儿童哲学”思想是一种好途径、好办法,因为儿童哲学课拓展了情感教育的领域,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有效地提高了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 激化矛盾、以情燃情
  学生所持观点的矛盾就可能是学生情感的交错点。作为教师,应善于激化这个矛盾,燃起学生各自为持有的论点去寻找论据的兴趣,进而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矛盾无所不在,学生纯真的语言就常常暴露出矛盾。如上《竞选班长》这一课时,学生发言道:“我认为没有能力的人不能去竞选班长,因为他不可能会管理好一个班级!”对于此类的发言,应抓住其矛盾所在进行激化:“一个没有能力的人就不能担任班中的重要职务,是否意味着他永远没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稍加点拨,就能激起矛盾话题,使学生产生情感冲突。通过对此话题的探讨,我也全方位地了解到处在班级不同“位置”的学生对于“竞选”都有哪些深刻的体会,这对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因生施情”也很有启示。
  (二) 课外延伸、深化情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生在家中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行为情感,对学生的社会行为、情感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上《有趣的家庭会议》这一课,学生就讨论到有关“义务”和“权利”的问题。在一个家庭中,大人的义务是什么?权利是什么?小孩又应该履行什么义务?拥有什么权利?学生还谈到有关“规则”问题:为什么一个家庭总有那么多的家规?课后,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每个学生组织自己的家庭成员开一次家庭会议。之后有不少学生向我反映:开了家庭会议后,家长似乎更了解他们的心思,如不随意翻阅他们的私人书籍或信件,不刻意安排他们上补习班;而他们也体谅到父母的辛劳,愿意承包个人卧室的一切卫生……这样的活动设计既架起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桥梁,也使学生在课堂上所表达的情感受到了真切的体验。
  社会发展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强烈,未来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人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生活环境,要求人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儿童哲学课作为一门拓展性课程,它没有语文课本上那惟妙惟肖的语句,没有音乐乐谱上娓娓动听的曲子,也没有体育课堂上那般的生龙活虎。它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眼、耳、口及整個思想跟着不停地运转,用思维贯穿、用情感投资,从而达到知识的丰营,社会经验的积累。在小学开设儿童哲学课是可行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以上只是浅谈其在品德教育中的积极有效作用,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地开发、深究此课程,它将更好地成为各学科之间的中枢。
其他文献
摘 要:特殊教育的课堂和普通学校的课堂大有不同,因为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轻度学生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享有正常的教育环境,所以培智学校的教学对象都是中重度的残疾少年儿童,每个人身患一种或几种疾病。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家庭实际情况,由一位家长定期或不定期走进班级助教。学校对这些助教家长实施《家长助教制度》,签订《助教家长责任书》,使家长们的助教纳入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成为一只可以合作的队伍
作为《新闻战线》杂志的编辑,虽然对辽阔美丽的青藏高原向往已久,但是,我更想知道的是,青海日报人怎样在青海这块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工作、生活。今年6月,我有机会走进青海,认
递纸条曾经在班级沟通中盛极一时,对于很多学生来讲.交换秘密通常是私下的.在学校中消磨时光的一个好办法是互通信息,特别是在他们不喜欢上的课时.尽管不会造成大的影响,递纸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伯格认为: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人格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种教育方法,它以人文关怀为核心,构建德育网络,开展主题活动,潜移默化,激发情感,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年来,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着力点,通过感恩系列活动、文明礼仪教育、课本剧、辩论比赛等把社会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内化为学生稳定的行为方式,将人
发展了一种红外发光二极管(IRED)辐射波长和强度的积分式(非分光)测试技术。它采用二只不同光谱响应的光电探测器,一只探测器的相对光谱响应在足够宽我谱范围内修正成常数,另一只探测器
目的建立大细胞肺癌免疫组化试剂盒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基于所制备的抗大细胞肺癌单抗和HRP酶标兔抗大细胞肺癌单抗抗体,筛选出大细胞肺癌免疫组化试剂盒最优检测方法,并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政府与各大高校也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纵观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目前的状况,大都呈现出一种形式单一、重理轻文、系统性差、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状态。面对社会与家长施加的压力,各大高校管理者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谨慎看待这些问题,改善教学观念,完善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高校第二课堂管理制度,从而实现高校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教育的高效管理,建造高校学生的学术科技平臺、思想政
为了进行红外战术导弹的总体性能测试和评价,研制一种能模拟红外目标辐射和红外干扰辐射的目标模拟器是十分必要的。该文介绍一种带干扰的红外目标模拟器的原理、结构和控制,经
摘 要:阅读作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方面的阅读,深化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阅读;小学科学;自主学习  阅读作为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逐步融入到科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学生初步认知科学的阶段,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方面的阅读,深化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该文简要分析了目标跟踪的过程和数据融合的概念,然后从融合的角度对如何综合 用红外和毫米波信息提高系统的目标跟踪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