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英语,内容相对简单,加上小学课程不多,大多数小学生对英语比较喜欢,但学到的知识是零碎的,学生很难组成一套完整的英语体系。步入初中以后,英语教材涉及的内容繁多,教师讲课有了一定的系统性,开始教学生认读音标、单词、句子、语法等。结果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进度,倍感吃力。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的英语语法越来越多,学生更感觉力不从心。学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不断练习与强化的,学英语更是如此,它需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单词,因为它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有些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还保留着小学时学英语的习惯,致使他们无法跟上初中的英语教学进度。那么,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呢?
小学低年段要注重习惯养成
多视听
小学阶段的英语,大多以对话为主。多听多看是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英语基础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听力中,只有多听才能抓住重要字词,进而掌握语句。在一些常用的情景对话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英语对话视频在班上播放,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掌握单词、学习句子,进而掌握词汇用法等。如,在At the Zoo教学中,我搜集各种小动物图片,制作成视频,同时加入各种动物的叫声,在班上播放,每响起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相应的动物的名字。这种视听结合的英语教学方法,不仅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重阅读
阅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前提,也是感受语言、形成语言习惯的重要方式。在阅读中,要坚持以课本为重,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并试着给别人讲读。教师要适当给予纠正,比如表示颜色的单词:green,red,blue,yellow等,有的学生读得时候是一个声调,这样读出来的单词既不正确,也没有声调的音律美。这时需要教师给出示范性阅读,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读,来回读几遍,学生的读法会越来越正确。小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他们初中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动,他们性格活泼,善于表现自我。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教学,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如,每学完一课的英语对话,我会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对话,然后再调换角色进行再读。有时候还会鼓励他们写几句与课本相似的句子。这样既巩固了课本对话,又加强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习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如果把这些好的学习习惯一直保持下去,学生的英语学习将不再是难题。
小学高年段要注重铺路搭桥
初中的英语铺盖面广,其主要的基础在于音标。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讲课时,要适当渗透音标内容,为学生初中学习铺路搭桥。
识别音标
三年级英语单词语音大多是辅音,如b-/b/,p-/p/,但到了高年级,教师要适当穿插元音字母的发音教学,如/e/,然后再举一些相关的示例,如:bed,pet等。再比如音标/ei/,举例:cake,name,make等等,让学生在单词中寻得音标的发音规律,这样记得单词比较牢固,遇到同样类型的单词,自己也会尝试读。当课本中出现一些新单词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音标阅读,但不要让音标成为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慢慢渗透。
立足生活
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表达或写作。如春节的时候,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大家的祝福,如,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写过这样的一条英语祝福:Happy new year to me ,I wish my mother a happy life in the next year,and I hope I can make many friends.除了春节,还有很多节日都可以作为小学生写作的题材,如,Mid—Autumn Day,Teachers’ Day,Children’s Day等等。这些题材都可以列入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范围,为他们的初中学习和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加强实践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模仿,多实践,增加学习英语的机会。比如,At The Library,教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有的学生可以扮演图书馆里员(Library clerk),有的学生扮演借书人(bookman),Library clerk讲述借书规则Rules,然后bookman展开咨询、借书一系列对话。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表演进行测评和指导,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表揚。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自信,还能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
结语
总之,小学英语是初中学习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伸,它们是相互支撑、一脉相承的关系。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肩负着小学、初中英语衔接的重任。所谓中小衔接,并不是要求教师脱离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而给学生强硬灌输初中的知识,而是在立足学生学习特点、自己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渗透比较简单的初中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比较系统的、有关联性的。
小学低年段要注重习惯养成
多视听
小学阶段的英语,大多以对话为主。多听多看是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英语基础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听力中,只有多听才能抓住重要字词,进而掌握语句。在一些常用的情景对话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些英语对话视频在班上播放,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掌握单词、学习句子,进而掌握词汇用法等。如,在At the Zoo教学中,我搜集各种小动物图片,制作成视频,同时加入各种动物的叫声,在班上播放,每响起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相应的动物的名字。这种视听结合的英语教学方法,不仅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重阅读
阅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前提,也是感受语言、形成语言习惯的重要方式。在阅读中,要坚持以课本为重,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并试着给别人讲读。教师要适当给予纠正,比如表示颜色的单词:green,red,blue,yellow等,有的学生读得时候是一个声调,这样读出来的单词既不正确,也没有声调的音律美。这时需要教师给出示范性阅读,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读,来回读几遍,学生的读法会越来越正确。小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他们初中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比较活动,他们性格活泼,善于表现自我。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教学,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如,每学完一课的英语对话,我会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对话,然后再调换角色进行再读。有时候还会鼓励他们写几句与课本相似的句子。这样既巩固了课本对话,又加强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习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如果把这些好的学习习惯一直保持下去,学生的英语学习将不再是难题。
小学高年段要注重铺路搭桥
初中的英语铺盖面广,其主要的基础在于音标。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讲课时,要适当渗透音标内容,为学生初中学习铺路搭桥。
识别音标
三年级英语单词语音大多是辅音,如b-/b/,p-/p/,但到了高年级,教师要适当穿插元音字母的发音教学,如/e/,然后再举一些相关的示例,如:bed,pet等。再比如音标/ei/,举例:cake,name,make等等,让学生在单词中寻得音标的发音规律,这样记得单词比较牢固,遇到同样类型的单词,自己也会尝试读。当课本中出现一些新单词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音标阅读,但不要让音标成为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慢慢渗透。
立足生活
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表达或写作。如春节的时候,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大家的祝福,如,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写过这样的一条英语祝福:Happy new year to me ,I wish my mother a happy life in the next year,and I hope I can make many friends.除了春节,还有很多节日都可以作为小学生写作的题材,如,Mid—Autumn Day,Teachers’ Day,Children’s Day等等。这些题材都可以列入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范围,为他们的初中学习和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加强实践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模仿,多实践,增加学习英语的机会。比如,At The Library,教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有的学生可以扮演图书馆里员(Library clerk),有的学生扮演借书人(bookman),Library clerk讲述借书规则Rules,然后bookman展开咨询、借书一系列对话。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表演进行测评和指导,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表揚。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自信,还能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
结语
总之,小学英语是初中学习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伸,它们是相互支撑、一脉相承的关系。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肩负着小学、初中英语衔接的重任。所谓中小衔接,并不是要求教师脱离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而给学生强硬灌输初中的知识,而是在立足学生学习特点、自己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逐渐渗透比较简单的初中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比较系统的、有关联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