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来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ocec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既往试验结果显示,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俯卧体位通气可改善氧合状态,但对转归无益;而荟萃分析结果却提示其可改善预后。因此,本试验评价早期应用俯卧体位通气对严重ARDS患者转归的作用。

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466例严重ARDS患者随机分为俯卧位组(维持俯卧位至少16 h/d)和仰卧位组(半卧位)。严重ARDS的定义为:在吸入氧分数至少为0.6,呼气末正压至少为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潮气量接近6 ml/kg预计体重时,氧合指数低于150 mm Hg(1 mm Hg=0.133 kPa)。主要转归为入组后28 d内的全因病死率。

结果:

共有237例患者被分入俯卧组,229例患者被分入仰卧组。俯卧组的28 d病死率为16.0%,仰卧组为32.8%(P<0.001)。俯卧位的死亡风险比为0.39(95%CI为0.25~0.63)。俯卧组90 d病死率为23.6%,仰卧组为41.0%(P<0.001),风险比为0.44(95%CI为0.29~0.67)。心脏停搏的发生率俯卧位组(13.1%)高于仰卧位组(7.0%),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严重ARDS患者中,早期施行延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可显著降低28 d和90 d病死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我国现有文献中报道的蠊缨滴虫肺部感染是否被误判,蠊缨滴虫是否为引起肺部感染的致病原。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6例肺部疾病患者BALF中发现的顶端带有纤毛的活细胞的活动状态、光镜特点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鉴定其来源和性质,确定是否为蠊缨滴虫,同时进行文献检索。以"蠊缨滴虫"和"Lophomonas blattarum"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
背景和目的:睡眠呼吸紊乱被认为与患者的总病死率以及心血管病死率密切相关,但是睡眠呼吸紊乱与癌症患者病死率的关系目前尚未知晓。离体和动物实验结果提示间歇缺氧可以促进癌症生长。本研究以社区样本为基础探索睡眠呼吸紊乱与癌症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Wisconsin睡眠队列研究的1522名受试者进行为期22年的随访,每名受试者随访前进行完整的多导睡眠监测评估睡眠呼吸紊乱的基础水平。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
期刊
背景和目的:从全球范围来看,抗结核药物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以及药物性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既往的系列报道常将轻度转氨酶升高或适应性改变也包括在内,导致研究结果不准确。该研究目的是分析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特征和预后,并确定患者在90 d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7—2011年就诊于印度班加罗尔的约翰医学院附属医院,服用抗结核组合药物后发生DILI的2
期刊
背景和目的: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是常见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也是抗结核治疗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研究目的为观察结核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双重感染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病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埃塞俄比亚吉马大学医院的全部结核病/HIV双重感染患者。在标准剂量的抗结核药物治疗5 d后出现DILI的患者纳入病例组,在
期刊
期刊
背景:自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在2003—2004年大流行以来,又有2个新的人类冠状病毒(HKU-1和NL-63)被确定,但二者仅引起轻微的呼吸道症状。2012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又报道了首例由一种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引发的严重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其后MERS-CoV肺炎
期刊
期刊
背景和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吸入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联合制剂(FSC)治疗对轻至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活动后症状感知和生理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和交叉试验方法,受试者接受6周FSC和安慰剂治疗,各治疗周期点进行肺功能检查和一定负荷量等级的运动试验。结果:共有15例受试者完成试验,平均年龄(64±10)岁,平均吸烟指数(47±29)包年,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F1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