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方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nxy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应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对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习方式;转变
  如今,新课程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机械、死记硬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状况,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发展个性。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以“灌输——接受”为主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较弱,学生的才华和智慧得不到应有的展示。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以供商榷。
  一、设置合作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置有效合作教学情境,点燃学生互助合作情感“火花”是解决问题、克服苦难、主动进取的“助推剂”。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的根本原因,是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找准问题的“症结”,进行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作为支撑。而初中生内心情感具有波动性和反复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善于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设置出融洽、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主动“投身”教学情境,开展行之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活动。
  如教学“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的异同点”内容时,如果单独让学生进行探知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根据数学学科的整体性以及丰富性等特性,在讲解该知识点时,采用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设置出“某电信公司开展有奖通讯消费”的一次函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组成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图像法,观察分析图像,并通过转化,引导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数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合作、补充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从而实现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有效掌握。
  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还得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学习有了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并会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有多条途径取得学习结果,解题结果,要鼓励学生不以“定法”为成规,以创新的思维去学习数学,大胆假设,勇于探索,直到得出结论。一题多解的情况在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对于学生不同的假设与解法,要给以鼓励,给以表扬,达到“百川归海”的效果。学生能以多种解法解同一道题,说明学生是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同时表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向发现式学习方式转变。
  《新课标》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我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三个步骤达到教学目的。
  1. 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 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
  3. 把三个内角的顶点拼在一起。
  你会发现什么?(学生活动)
  D同学:刚好拼成一个平角.
  E同学: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F同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G同学:………
  因此,教学中注意挖掘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再现数学的抽象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提出、构造问题,鼓励学生去猜想、实践,学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转变学习方式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的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使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通过观察、动手实验归纳定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综上所述,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从点滴抓起,坚持不懈,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去强调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必将有利于数学教学的提高和确保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我们已进入知识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各类技术在不断进步,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作为教师,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灵活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是当今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缺乏了自由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
一 rn二爷是个放羊的.rn二爷这七十多年,简单说,就是放了一辈子羊.小时候是给东家放,解放后给生产队放,再后来,给村里每家每户放.rn给生产队放羊时,二爷还在壮年.村里上了
一 rn月花和二龙打算先去镇上赶集,顺脚到娘家看一回娘.杨家庄的杨根旺却捎过话来,让二龙到杨家庄商量外出打工的事.二龙急三巴四到杨家庄找杨根旺去了.rn月花站在院门口,
王志宝的妻子叫王志玉.志宝志玉,听起来像兄妹两个.当初他们谈对象时,两人也都有些不好意思,好像天下再没有男人了,再没有女人了?真是的!但当他们滚到了床上的时候,就什么都
随着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初中毕业会考试题的难度越来越大,测试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考察数学能力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题越来越多,这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许多新的压力。因此初中毕业班教学也应有相应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开宗明义的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主体性哲学的影响和我国改革开放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提高,我国哲学界展开了关于人的主体性的热烈讨论,并迅速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理论工作者以
凌晨两点,云秀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惊醒之后,便一直醒到天亮.rn连续两个晚上,云秀都在焦躁和忍耐中度过.天一黑,她就坐卧不安,在房子里走来走去,不时还要去院子或是大门外张
【摘要】数学知识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学习数学,更多的应该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问题,善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渗透;生活化数学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教科书上的知识激活,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给课堂以“生活”的活水,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
刀子一夜未归,害得胭脂一夜没睡踏实,她点灯等了一夜.天刚亮,她就下了炕,收拾利麻了去开门.rn门一开,哗啦滚进一个人来.胭脂并没吃惊,知道是刀子.因此对他的怨恨又多了一层.
瞅天!一村人都在眼巴巴地瞅天,呼风唤雨.天却旱透了,寡白薄情的一张脸,从清明到谷雨,没挂住一片云彩,没吐一口唾沫星子.地里踩一个脚印下去,腾起的尘土烫得人心发皱起卷,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