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恰当的导入,为有效的数学课堂铺下基石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同时也对重点、难点突破、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成功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好导入新课的方法,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一、温故导入
  
  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十分密切,旧知识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旧知识让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出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看到,在6的末尾添上一个0,6就从个位移到了十位,计数单位也随之由“-”变成了“+”,也就是原数由6个一变成6个十,所以就扩大了10倍。再这样研究添两个0或三个0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在一个自然数的末尾添0,原数的数位就发生了变化,由较低的数位移到较高的数位,所以原数就扩大了。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再研究小数性质的算理,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讲完准备题,课堂上问学生:刚才我们研究了在自然数末尾添0,原数有什么变化?上节课我们又学了小数,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很自然会有这种想法:如果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会怎么样?这样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做了有利的铺垫,使学生产生联想,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二、兴趣导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就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制作了春、夏、秋、冬四张色彩清晰的四季风景画的幻灯片。上课开始时,依次放映后让学生观察,说出各是什么季节,并说出春、夏、秋、冬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春、夏、秋、冬四季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学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了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四、观察导入
  
  根据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概念教学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教学新概念要建立在生动形象的直观上,这是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通过观察让学生眼看、耳听、手动、口讲来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在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以后,再让他们对所观察的事物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认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概念。如在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性质时,让学生计算5×4,4×5,15×6,6×15再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果,乘数和被乘数的位置,分析它们不同形式的算理,从而得出整数乘法的第一个运算性质a×b=b×a。这种观察引入的方法,进一步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概念理解得深刻透彻。
  
  五、道具导入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教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是一面我国的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六、故事导入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好队做操,小红前面有4个同学,后面有3个同学,这一队共有几个同学?许多同学不加思索地列出4+3=7(个)。此时,我并没有急于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10只小羊在羊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一块草地上吃草。吃完草回家的时候,羊妈妈带着孩子排队回家,路上羊妈妈看孩子少了没有,一数,叫了起来,不好!丢了一只小羊,可她向前看看,向后数数,她的孩子并没有少,奇怪,11只羊怎么会变成10只呢?”小朋友都笑了起来,说羊妈妈真糊涂,她把自己给忘了。这时导入习题教学,学生兴趣盎然,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其他文献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十五年,写作文评语是必做的工作,自然也有一些体会。本人认为,作文评语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窗口。好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交流的难得机会。  多年来,笔者对如何写好作文评语,做了一些尝试,现不避浅陋,将点滴体会写出来,请专家和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使学生
期刊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忽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培根曾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在此基础
期刊
一年一度的初三毕业考试,既作为初中阶段的毕业考试,也是一次高中选拔性考试,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针对语文学科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内容广、知识杂的特点,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备考,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好成效,是历年来大家共同研究的话题。在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对初三语文复习的一些浅见。    一、把握标准,明确方向。    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握《语文新课程标准》,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把握命题的依据、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的职责不是就每一篇课文面面俱到,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人文素养)。这就需要建构课堂教学内容,确立较为单纯的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建构;基础;原则;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90-02  [Abstract]The responsibility of Chine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与主旋律极不协调的音符却是:学校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可教”的甚至是“不可救药”的问题学生。他们厌恶学习,不求上进,游戏人生。胸无点墨却孤芳自赏,桀骜不驯;整天模仿社会一些闲散人员的行为,逃学闲逛,赌博斗殴,自称“玩酷”;待人不诚,咄咄逼人,甚至对待自己的父母也会使用欺诈手段,却自认为是“
期刊
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修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  教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只有不断的思考,才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才能胜任语文教学,没有思考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果教师的教学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吸引学生的魅力,是对教育的亵渎,也是缺乏人道精神。  这几年,大家都在关注新的《课程标准》,课标是课程标准,并不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神圣使命。如何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结合本人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宽松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科学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
期刊
一篇课文教学的起始,导入课文的几句开场白的精心安排,就是导语设计。其目的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1]导语的内容可以交代时代背景,教学目的,引发学生学习志趣;或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由已知求未知;或适当强调课文的重要性,引起重视;或提出问题,讲点有关趣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现在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明显降低了,现在的课标强调的是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体验。如何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呢?只有从学生感兴趣的人、事、物等入手,让学生喜欢写,注重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写话就会融入学生生活,记录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创造学生生活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觉的广度,还是思维的整体化程度,他们都是比较低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低年级学生学习时,注意方法与策略,让他们在课堂上,画一画,画近与文本的距离;找一找,找出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演一演,演出真实的感悟;猜一猜,猜中文本中的主题,用这些活泼的方式,“玩”出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活力。  [关键词]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