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写话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ong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现在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明显降低了,现在的课标强调的是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体验。如何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呢?只有从学生感兴趣的人、事、物等入手,让学生喜欢写,注重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写话就会融入学生生活,记录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创造学生生活。学生剖析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写话就会成为学生真实生活的需要,为后面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
  [关键词]培养;写话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142-01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1]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现在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明显降低了,强调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体验,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是相吻合的。在新课标中,对写完整、通顺、连贯等语言文字规范化没有作明显的要求,而是要求学生在写话中运用词语,学习使用标点,培养写话兴趣。如何培养写话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说话为基础,激发写话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由于有着能说而不善写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时可以结合口语交际,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扩充他们的写话素材,使得他们对写话有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说话课上,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配上色彩鲜艳的插图,悦耳动听的音乐,采用看说、听说、对话、朗读、演讲、复述、绕口令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训练,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二、开展活动,激发写话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2]低年级的作文多数以直观为主,以生活经验为主,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活动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如:一节语文课上,我走进教室,看到很多同学带了风筝,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向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要求出去放风筝,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我在一旁还稍加讲解,放风筝结束后,我这样引导学生:今天天气怎么样,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同学们是怎样放风筝的?天上的风筝又是怎样的?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地上的观众怎么样?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
  
  三、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写话兴趣。
  
  作文的评价是一种连续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因此,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所以教师不能吝啬作文的分数,也可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培养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评价方式:
  1.采用激励性评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3]新课标摒弃了以往的“思想健康、观点正确”的作文要求,只强调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所以,教师不应该再以成人的目光和语言习惯去苛求学生,用高标准、严要求来评价学生的作文。教师应该立足从儿童的认识和语言实际出发,采取鼓励的原则,只要学生写“真”就是好样的,就要给予肯定和赞扬。经过长期坚持可以看出,评语的改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都喜欢写作,觉得那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2.采用同学间互评,激起学生写话的欲望。
  以往课堂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采用同桌互评、小组评议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定期开“写话读评课”,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朗读自己得意的写话内容,学生自己当老师,可以随意请同学评议。
  总之,只有从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注重点燃学生写作热情,写话就会融入学生生活、记录学生生活、丰富学生生活、创造学生生活。学生剖析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写话会成为学生真实生活的需要,为后面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我坚信:给孩子一片五彩的天空,他们定会像小鸟一样展翅翱翔,定会用五光十色的笔来描绘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巢宗祺、雷 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2 李 英.论发展性教学的体验成功——一种学生指向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3 吴宗豪、丁 烨、杜 弘.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热点概述.课程.教材.教法,2007(4)
其他文献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遭遇了矛盾凸显期。党中央从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涵。    一、提出背景    2003年初,我国暴发了大规模的“非典”,这是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直接动因。“非典”主要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
期刊
[Abstract]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culture. They are inseparable. On the one hand,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language is influenced and shaped by culture. Understand
期刊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十五年,写作文评语是必做的工作,自然也有一些体会。本人认为,作文评语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窗口。好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交流的难得机会。  多年来,笔者对如何写好作文评语,做了一些尝试,现不避浅陋,将点滴体会写出来,请专家和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使学生
期刊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然而,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强调和重视教师的教法,从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主导思想都是考虑教师如何教,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忽略从学生这一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忽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理论界的共识,培根曾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在此基础
期刊
一年一度的初三毕业考试,既作为初中阶段的毕业考试,也是一次高中选拔性考试,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针对语文学科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内容广、知识杂的特点,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备考,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好成效,是历年来大家共同研究的话题。在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对初三语文复习的一些浅见。    一、把握标准,明确方向。    作为教师,首先要把握《语文新课程标准》,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把握命题的依据、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的职责不是就每一篇课文面面俱到,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人文素养)。这就需要建构课堂教学内容,确立较为单纯的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建构;基础;原则;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90-02  [Abstract]The responsibility of Chine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与主旋律极不协调的音符却是:学校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可教”的甚至是“不可救药”的问题学生。他们厌恶学习,不求上进,游戏人生。胸无点墨却孤芳自赏,桀骜不驯;整天模仿社会一些闲散人员的行为,逃学闲逛,赌博斗殴,自称“玩酷”;待人不诚,咄咄逼人,甚至对待自己的父母也会使用欺诈手段,却自认为是“
期刊
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修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  教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只有不断的思考,才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才能胜任语文教学,没有思考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果教师的教学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吸引学生的魅力,是对教育的亵渎,也是缺乏人道精神。  这几年,大家都在关注新的《课程标准》,课标是课程标准,并不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神圣使命。如何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结合本人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宽松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教学环境和学生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科学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
期刊
一篇课文教学的起始,导入课文的几句开场白的精心安排,就是导语设计。其目的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1]导语的内容可以交代时代背景,教学目的,引发学生学习志趣;或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由已知求未知;或适当强调课文的重要性,引起重视;或提出问题,讲点有关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