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传媒人韩钟昆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05616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钟昆,男,1932年11月11日生,山西省泽州县大东沟镇南坪村人。中共党员,高级编辑,曾在《山西农民报》社、山西省政府、《山西日报》社、中国科协、《中国科协报》社、《人民日报》社工作,离休前担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新闻传媒工作者。
  他自幼承良师启蒙,早年遇伯乐指引,一生执着多奔波,处处缤纷著华章。幼时他在本村老师的引导启蒙下,初尝《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少年时到镇办高级小学念书,高小毕业后回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员。1948年,在东沟抗日小学副校长孙新的推荐下,入太岳区晋豫中学读书,接触了革命思想的影响。1949年5月在晋豫中学校长樊岗的介绍下,到太岳区《新华日报》社工作。当年,太原解放,他又到《山西农民报》工作。后到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被省政府秘书长卫逢祺收为干事,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1950年秋被省政府副主席裴丽生选为秘书,从此与裴丽生结下了半个世纪的缘分和一生的情谊。1957年2月裴丽生奉命调中国科学院,他便重回报社工作,担任《山西日报》社文艺副刊编辑兼记者。在《山西日报》社一干就是20年。1973年与肖寒、贾春太、刘德怀到大寨采写了陈永贵的典型事迹,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1979年入京,重回裴丽生身边工作,成为老领导在科学技术领域工作上的文秘助手。同时,组建《中国科协报》。为中国科協历届书记孙照寰、王顺桐、中国科协副主席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科学院聂春荣书记等多位领导起草撰写文章,随领导调研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文章大多在《人民日报》《中国科协报》刊登。1981年6月应茅以升指派写回忆文章,内容从抗日战争前茅以升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到日寇进犯上海、浙江时又不得不亲自将其炸毁的痛苦经历,以及茅以升作为旧上海的最后一任市长,与陈毅市长交接的史实回顾文章,均在《人民日报》刊登发表。1987年6月,他应《山西日报》社陈墨章之邀,重回山西工作,组织了“《山西日报》新闻业务学术讨论会”,省级各新闻单位均参与了此次盛会;协助省文化局组织了一台元宵晚会;着力推出了著名的大型歌舞《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和《黄河水长流》。他在每一个传媒岗位上均尽心竭力毫无保留倾情奉献。
  一颗家国情怀的赤诚丹心,根植于新闻传媒编辑岗位上,《人民日报》社向他招手,1989年12月,他奉调《人民日报》社海外版和《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在《山西日报》社和《人民日报》社工作期间,受命到英国、日本等国家访问。1993年6月韩老超期服务退出一线岗位,但他坚持退而不休,除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外,十年来,撰写新闻评论以及创作诗歌、散文、杂文、随笔等文章八百余篇,90万余字。
  文字纠其生,一生文左右。文字里饱含了他太多的情结,谱写着他人生的华章,他为文字而不惜时光的流逝,于是乎,铅华之笔他从未舍弃,即使离休后仍在不断执著地坚持文字的创作,1993年至2016年,他几乎每年写一本书,相继出版了《黄土情》《论海行》《裴丽生传》《长河涛声》《道边的呐喊》《从开国礼炮声中走来》《难忘火红年代》《风雨故人情》《露染的晨曦》《无尽的眷恋》《叶落无声》《山鸟恋林》《依依太行》《扶桑向晚》《孔三传》《秋山红叶》等,即使期间一场大病,也夺不去他手中的笔,意志非凡,时不我待,正如他在八十多岁耄耋之年的两本文学新作《扶桑向晚》和《秋山红叶》,把他的人生映照得无比绚丽光彩!可谓,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韩老,由衷敬佩您,祝长寿安康!
  ——选自《吐月》2016年第1期
其他文献
走在大大小小的路上,我常常想:路为什么总是弯的?这世上万千条路,从高速路到羊肠小道,就没有从笔直开始到笔直结束的。路,是否在暗示着什么?  如果路不会转弯,横冲直撞,想是这茫茫大地就要少了许多美感,多了些郁闷。千篇一律的路直来直去,就像成人的嘴里作稚童的谈吐,怕是让人受不了。童言可以无忌,成人可就要谨言慎行了。路是一个含蓄、委婉的大家闺秀。  路,不像僵直的铁轨做平衡线,赴一场永不相见的约会。它有
期刊
1979年的一个夏天,祖母告诉我,我被龙胜中学录取了。  开学这天,我前往报到,看见白色的教学楼,我以为到了,哪知前头还有一长串码头。码头很高,很陡。我只能又挑起担子,继续攀登。然后看见了宽阔的操场,操场上面还有码头,码头周围绿树成荫,花开正艳。真是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啊。  上世纪80年代,城乡二元结构。乡下是乡下,县城是县城。在经济的社会发展上是这样,在同学关系上也形成了城乡壁垒。县城的同学和乡
期刊
霜降时节,一早一晚开始有了寒意。  人们的衣着穿戴开始变厚。正晌午的阳光洒下来,把人晒得暖融融的。院子里,有两只谈情说爱的鸡在旁若无人的嬉戏。母鸡在前边咯咯哒哒跑、公鸡在后面噗噗楞楞追。猫儿被鸡扰了清梦,懒洋洋地伸个懒腰,对鸡们摆出一付不屑的样子。鸡呀猫呀,完全没有在意秋就要离去,冬天即将光临。  在豫东平原的汾河两岸,阡陌房舍、错落有致。白墙红瓦、疏密相间,在太阳光照耀下,一如印象派大师塞尚笔下
期刊
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我感到一阵轻松。  傍晚,爸爸回到家,告诉我今晚有魔术晚会。听到这个消息,我从沙发上跳了起来,拉着爸爸的衣袖,兴奋地说:“我要去看!”爸爸答应了。  说走就走。我们来到地铁口,坐地铁去民歌湖水上舞台。  到晚会现场时,一排排观众兴致盎然,整齐地坐在水利台阶上,不时传来一阵欢呼声。几分钟过去,主持人走上舞台。眼看表演就要开始了,我激动不已。但是,前面两个节目都不怎么精彩,分身术,
期刊
几年前,我在鄂尔多斯参加当地的一个论坛,听说会有众多企业家云集,我到达会场时,却感觉气氛怪异,只见几头肥猪倒挂于场外,几人围成一群刮毛洗猪、割肉涮肠,会场入口处赫然写着“杀猪菜论坛,猪酒论英雄”。此情此景,真有些滑稽,却又让我思绪纷飞,三国时,曹操刘备二人围炉而坐,煮酒谈天下,自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酒后微醺,凭几分醉意,执几句诳语,两个君主的对话一越千年,豪气万丈。而眼前这场论坛真是让人
期刊
那是1946年9月,是个很有纪念性的月份。纽约的智者酒吧生意极其火爆,每天都有聚会的年轻人,开着1918年德国酸菜(一战时美国对德军的蔑称)的笑话和1945年的德国芜菁(二战时德军的蔑称)的笑话,晚上三点了,仍有不少小伙子在和女友瞎聊着,纽约的姑娘似乎都很喜欢德国酸菜的笑话和德式香肠。只不过当他们笑着闹着走出去,又有一个烂摊子留给酒吧所有工作人员收拾了。  毕竟,这早已不是那个纯真年代了,不会有来
期刊
春花秋月梦依稀,往事几迷离。清明行人魂又断,烟雨茫茫,更添离情意。  春秋代序难由己,只是梦仍记。自问草坟几多愁,秋风萧索染白头。  ———题记  爸,又是清明节气,女儿蹲在你坟前,眼里看着坟碑两边飘忽不定的红烛火光,幻想着你的魂灵漂浮在女儿的春天里。  爸,这十多年来的清明节,女儿每年都来看你,只是匆匆而来,仅为您扯几把草,添几锄泥,插三根香,樽三杯酒,烧数刀纸,念叨一番;又忙忙离去……  今天
期刊
唐时诗人李商隐在《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中有这样一句诗,流传千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百年来,它历久弥新,表述着人们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人,对《我的老师》这个题目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在二十多年的学生生涯里,多個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如浩瀚大海中的一盏盏灯光,指引着我,照耀着我,让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其中有几个老师,我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身为世范,为
期刊
原石民,男,生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字苍岩。斋名心太平室,山西省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人。早年,曾參与故宫的文物整理,后来寓居天津,以画画为生。在京、津先后达10年之久。30年代中期,任山西大学教育学院古典文学教授兼省教育厅督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晋城县人民政府委员、县政协驻会常委、县文史馆馆长等职。1967年逝世。  先生是一位很讲气节的学者、艺术家。还是在天津举办个人画展时,一个日本军官
期刊
郭胖胖,女,1938年11月生,山西省泽州县李寨乡望头村人,中共党员,国家二级演员。1951年参加工作,曾任晋城县戏剧学校教师、校长;县二黄剧团副团长、团长;晋城市城区文化馆馆长;晋城县第一至七届政协委员;晋城市(县级)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晋城市城区第一、二、三、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群山巍峨,沟壑纵横,山中有村,村边有河,山脉连绵,沟河蜿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