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你吃杀猪菜了吗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r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我在鄂尔多斯参加当地的一个论坛,听说会有众多企业家云集,我到达会场时,却感觉气氛怪异,只见几头肥猪倒挂于场外,几人围成一群刮毛洗猪、割肉涮肠,会场入口处赫然写着“杀猪菜论坛,猪酒论英雄”。此情此景,真有些滑稽,却又让我思绪纷飞,三国时,曹操刘备二人围炉而坐,煮酒谈天下,自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酒后微醺,凭几分醉意,执几句诳语,两个君主的对话一越千年,豪气万丈。而眼前这场论坛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来客六百多人,场面宏大,现场甚至有人请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审官员为活动颁发了“规模最大的杀猪菜品尝活动”证书。
  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煤老板们,身上倒真有着一种草莽之气,自称英雄也只是一种自我调侃,吃着杀猪菜,满桌子都是油乎乎的嘴,这个论坛自然没什么大事可论,倒是作为消遣娱乐、畅谈叙旧颇有几分新意。
  陕北与蒙西南地区,地理相连,风俗相近,每近寒冬,这一带处处都是这种场景。
  小雪杀羊,大雪杀猪。节气和严寒提醒人们磨刀霍霍,迫不及待投向猪羊。在陕北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寒冬到来后杀一两只猪,称为杀年猪。杀猪场面热闹非凡,只见三五壮汉,跳在猪圈里围追堵截,将惊恐的肥猪堵在死角,一人冲上前两手死死拽住猪尾巴,另外几人一齐拥上,将猪按倒五花大绑,屠手在一旁威风凛凛,吆五喝六。
  屠手一般由村里掌刀经验丰富者担任,他不慌不忙,牙深深反咬着刀背,卡着两腮,摸准穴位,抽刀利落,下手麻溜果断。
  杀猪一旦找不准穴位自然成为众人笑柄,腊月杀猪忙的季节,屠手炙手可热,请不到有经验的老者,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便被委以重任。有一次,一年轻人硬是被“赶鸭子上架”。猪叫人慌,一刀子捅下去,自以为圆满收官,哪料,手一松,猪扑腾翻身将围住的众人撞开,慌不择路,径直奔去。人在其后狂奔大喝,“快围住,刀还在猪脖子上插着哩”,猪被追的满沙梁跑,直到血流净,一头扎地,方才被赶上。众人又像是狩猎获得了胜利成果般,将猪扛回来,而屠手也自然少不了被一阵嘲笑,“吃了女子奶了,咋手上甚劲儿也没。”
  猪宰好后,麻利的屠手开始蜕毛、刮皮、割肉,卸掉一只猪游刃有余,毫不费力。北风凛冽,寒风中的男人们干的火热,家中的婆姨们也将灶火烧得通红,等待男人们割肉回家。
  陕北人将杀猪这天的菜叫做“杀猪菜”,中国南方也有很多地方杀年猪,在这一天请客欢聚,称之为“喝杀猪酒”,邀一些亲朋,用当天的猪肉炒几个菜,喝点小酒,欢庆盘点一年的劳作成果。
  陕北人不习惯炒菜,祖祖辈辈吃腌酸菜觉得还是酸菜顺口。虽有调查报告显示,陕北人因吃酸菜成为全国胃癌高发人群之一,也没能挡住他们对酸菜的热情。与平日所吃的的“熬酸菜”略有不同,这一天的杀猪菜虽然也仅有酸白菜、土豆、当日鲜猪肉几样原料,但特点是油大、肉多,肥而不腻,油肉鲜香,味道妙绝。
  吃杀猪菜,酒当然不能少。陕北人好酒,寒冬来临每逢哪户杀猪,便邀请邻里乡亲、城中亲朋到乡下欢聚,尝鲜喝酒。每次与杀猪菜“遭遇”,人们总是难抵诱惑,将那些现代文明带来的富贵病抛之脑后,忍不住大快朵颐,风卷残云。喝着高度数的曲酒,划拳唱曲,尽情欢畅,屋外寒风朔气,屋内豪情似火。
  “回农村吃杀猪菜吧?”这是城里朋友在冬天经常说的。吃杀猪菜已经成为一个让大家心照不宣的回家理由。
  每次回家欢聚,逢遇此景,我便会想起鄂尔多斯的那一幕,會被现场气氛包围,一种情绪从胸中升起!古人将“猪”叫做“豕”,在“豕”字上面加“宀”不就是“家”么,“宀”代表房子,有房子有豕才像个家。
  在外风雨飘摇,淹没在城市的喧嚣中,夜深人静,总会想起某个地方,除了有两孔窑洞,我们的亲人,还有一个猪窝,两头肥猪流着哈喇子,用嘴拱着石头槽子,唧唧哼哼,唧唧哼哼。
  我突然明白,对杀猪菜的记忆就是对故乡印象的一遍遍回顾温习。我们念叨的未必真是“杀猪菜”,或许是为了回乡拾回一种遗落很久的记忆或某种情愫吧。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巍巍古樟兮,郁郁参天!揽日月而积芳懿兮,荫庇良子俯桑江。桑水滔滔奔东海兮,樟影荫翳守故园。耸嵯峨飞云歇驻兮,江山千里馥奇香。仰高枝鹰鶊旋翼兮,斐叶逍遥飞鸾鸟!郁郁参天兮———巍巍古樟!俯仰天地心浩然兮,虬枝流霓架虹霄!  巍巍古樟兮,苒苒春秋!沐春霈而舒展兮,愛山河之多娇;撼夏雷而自若兮,吐芳馨以矫矫;历秋霜而从容兮,渺寒霏以寄傲;披冬雪而长青兮,且峥嵘以歌啸!苒苒春秋兮———巍巍古樟!风节映松柏
期刊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有幸拜读了党长青老师的散文《捋不直的故乡炊烟》,党老师饱含深情的文字,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此时的故乡,正是草木吐绿、鸟语花香的人间四月天。思乡的情绪揪着我的心,仿佛又飞回了魂牵梦绕的黄土地。晚风习习,溪流潺潺,炊烟袅袅,余晖脉脉,那是每一个农人劳作一天晚归的最唯美的画面,也是每一个牧童晚归最难忘的记忆。  故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是我们心目中的一片净土和精神家园。
期刊
两江镇位于临桂区的中西部,北邻渡头、茶洞,南接四塘,东与二塘县城交界,是临桂区四大圩镇之一,历史悠久,是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先生的故乡,两江镇集市的各种小吃更是花样繁多,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其中的油炸饼就是一道极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两江油炸饼,顾名思义,就是把做好的米浆等用勺子盛好放到烧开的油里炸成的,它外形是圆的,有的呈八角形状,有巴掌那么大,颜色金黄,十分诱人,香脆可口,街头巷尾
期刊
文学诗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丰收节”,适逢“2018中国·昭化亭子湖冬枣采摘节”举办,我们来到丁家乡。  丁家乡坐落在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西南边,面积31.05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人口不到5000人。这样一个小地方一直默默无闻,近年来,却因为“冬枣节”誉满广元。小小乡村,被甜甜的冬枣氤氲发酵,吸引游人如蜜蜂采蜜,络绎不绝而来。  丁家乡远在偏隅,我们去双龙村,狭窄的山路弯弯曲曲,沿路可见枣
期刊
风和雨的战争  风和雨原本是一对亲密无间、非常要好的好朋友,风走到哪雨就跟到哪,总是形影不离。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他们之间竟然起了一场战争。  事情是这样的:风无意中看了一篇报道,知道雨偷偷跑出去,又做坏事儿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坏事,因为雨一下子就让许多人淹死了,让许多禽畜淹死了,还有许多房屋也毁了,许多桥梁也毁了,许多道路也毁了……人们正在诅咒雨呢。甚至,有的还骂风,指责风不好好管教一下
期刊
“我出去了。”  “我同你去。”  那是你柔和而坚定的声音。  你将你已经有了皱纹的手偷偷塞进我的手里,年少的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挣脱———或是无意而为,或是明目张胆。然而,你总会固执地抓住我的手,稳稳地抓住,就好像你真的不在乎我是否还会继续挣脱一样。  那条路好长,从家门口一直走到大马路上。可你却一直重复着这样一个动作。  外婆,我真的猜不出你有多爱我。  小时候,我总是嫌弃你的手———那双手不像母
期刊
走在大大小小的路上,我常常想:路为什么总是弯的?这世上万千条路,从高速路到羊肠小道,就没有从笔直开始到笔直结束的。路,是否在暗示着什么?  如果路不会转弯,横冲直撞,想是这茫茫大地就要少了许多美感,多了些郁闷。千篇一律的路直来直去,就像成人的嘴里作稚童的谈吐,怕是让人受不了。童言可以无忌,成人可就要谨言慎行了。路是一个含蓄、委婉的大家闺秀。  路,不像僵直的铁轨做平衡线,赴一场永不相见的约会。它有
期刊
1979年的一个夏天,祖母告诉我,我被龙胜中学录取了。  开学这天,我前往报到,看见白色的教学楼,我以为到了,哪知前头还有一长串码头。码头很高,很陡。我只能又挑起担子,继续攀登。然后看见了宽阔的操场,操场上面还有码头,码头周围绿树成荫,花开正艳。真是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啊。  上世纪80年代,城乡二元结构。乡下是乡下,县城是县城。在经济的社会发展上是这样,在同学关系上也形成了城乡壁垒。县城的同学和乡
期刊
霜降时节,一早一晚开始有了寒意。  人们的衣着穿戴开始变厚。正晌午的阳光洒下来,把人晒得暖融融的。院子里,有两只谈情说爱的鸡在旁若无人的嬉戏。母鸡在前边咯咯哒哒跑、公鸡在后面噗噗楞楞追。猫儿被鸡扰了清梦,懒洋洋地伸个懒腰,对鸡们摆出一付不屑的样子。鸡呀猫呀,完全没有在意秋就要离去,冬天即将光临。  在豫东平原的汾河两岸,阡陌房舍、错落有致。白墙红瓦、疏密相间,在太阳光照耀下,一如印象派大师塞尚笔下
期刊
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我感到一阵轻松。  傍晚,爸爸回到家,告诉我今晚有魔术晚会。听到这个消息,我从沙发上跳了起来,拉着爸爸的衣袖,兴奋地说:“我要去看!”爸爸答应了。  说走就走。我们来到地铁口,坐地铁去民歌湖水上舞台。  到晚会现场时,一排排观众兴致盎然,整齐地坐在水利台阶上,不时传来一阵欢呼声。几分钟过去,主持人走上舞台。眼看表演就要开始了,我激动不已。但是,前面两个节目都不怎么精彩,分身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