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应用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脑外科患者应用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42例脑外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输液时间7-21d,平均为15d。静脉留置的时间为3-14d,平均时间为10d。其中出现导管阻塞27例,导管脱落13例,静脉炎17例,经过积极的采取措施均良好治愈,未出现严重的后果。结论 静脉留置针可减轻反复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脑外科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
  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技术迅速的发展与进步,静脉留置针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传统头皮针的替代品,易于固定,不仅可以减轻由于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可以保护患者的血管,比较适用于血管条件差、长期输液或者不适合反复穿刺的患者[1],由于脑外科的患者常常伴有意识障碍,病程较长,需要长期输液等,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更为广泛。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142例脑外伤患者,为了提高脑外科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了142例采用静脉留置针的脑外科的患者,其中男92例,女50例,年龄6-78岁。其中,昏睡28例,昏迷18例,谵妄14例,躁动11例,输液时间平均15d。输入的药物为5%的人血白蛋白,20%的甘露醇,生理盐水,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等渗葡萄糖注射液,能量合剂及抗生素等,从住院到出院一直使用22号静脉留置针。
  1.2 穿刺方法 穿刺前,检查静脉留置针,严格的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的原则,操作者左手固定患者皮肤,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持针翼将针尖斜面向上,在静脉的上方与头皮成30°作用缓慢的进针,出现回血后将角度将为15°,然后持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右手将针芯拔出,确认回血通畅后使用专用的透明敷贴覆盖并固定针眼处周围的皮肤和套管针,使用胶带将肝素帽同输液器的连接处固定,防止脱落。保持留置针的延长管和血管平行,将肝素帽固定在留置针上方[2]。
  1.3 护理方法
  1.3.1 置管前指导 置管前详细耐心的向患者讲解静脉留置针的目的与意义,让患者对置管的护理常识及静脉留置针的优点与常见并发症有正确的理解,提高患者自我保护的意识,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洗漱和洗浴时应注意防止局部进水,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脑外伤的患者由于出现昏迷、昏睡、躁动、谵妄等对自身无法控制,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利于护理的顺利进行。置管前患者需保持平卧,中断其他相关操作,将患者的双手稳定于床上,如果需要在下肢留置静脉针则约束患者的双下肢,躁动的患者则需要将肩部稳固[3]。
  1.3.2 置管部位选择 置管前对患者全身的情况、病情、机体营养、静脉血管弹性、治疗药物等进行详细的评估,避开手术的操作区、容易受压及不易于固定的部位。选择相对粗、直、血流丰富、有弹性、无静脉瓣、易于固定、避开关节的血管,遵循由远到近、左右交替的原则,先上肢后下肢。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当避免在下肢的远端置管,时间也不宜过长;血管补充盈的患者,可使用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刺激血管充盈后,再穿刺。
  1.3.3 留置针的固定 选择透明胶纸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固定,不仅固定针体,还保护针眼,尤其适用于固定关节部位。加长的静脉留置针输液完毕后,将留置针延长部分紧贴着留置针的外侧根部向穿刺的方向反折,使用胶布将反折的部分固定在针翼上,防止血液进入到反折部分,可大大的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密切观察无菌敷贴的情况,定期更换,以防止由于敷贴的粘贴不良而导致各种并发症。在敷料贴上标明留置的时间及姓名,每天使用安尔碘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并更换敷贴,使用无菌纱布将肝素帽包裹,每周更换1-2次肝素帽。
  1.3.4 封管的护理 封管时,应严格的遵守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每次输液完毕后使用5-10ml的无菌生理盐水正压封管,每隔6-8h进行冲管1次,或者使用3-5ml的含10-100U/ml肝素钠的生理盐水进行封管。采用不间断、连续、边推注边旋转的方式推出针头,缓慢的将封管液推注使其充满导管腔。
  1.3.5 静脉炎护理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在输液的过程中,如果输液药物的刺激性强及渗透压高,应注意输液时的速度,加强对局部皮肤与血管情况的观察,倾听患者的主诉,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的处理。如果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体温升高,静脉硬如绳索,滚滑且无弹性则可明确为静脉炎。
  1.3.6 导管堵塞护理 引起导管堵塞的原因有很多,与封管液的种类与用量、封管液的推注速度、静脉营养输液后未彻底的冲洗导管等因素有关。如果封管液的选择无明显的禁忌症应当使用肝素封管,封管液的推注速度不应过快,静脉营养输液完毕后因当正确彻底的冲洗管道,并正确的封管。
  2 结 果
  本组患者输液时间7-21d,平均为15d。静脉留置的时间为3-14d,平均时间为10d。其中出现导管阻塞27例,导管脱落13例,静脉炎17例,经过积极的采取措施均良好治愈,未出现严重的后果。
  3 讨 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对患者的血管刺激性小等优点,广泛用于临床,不影响患者活动,有利于及时抢救与检查[4],还可保证静脉炎用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由于脑外伤的患者存在昏迷、昏睡、躁动及谵妄等症状,在护理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在临床上应用静脉留置针,妥善固定,加强巡视,仔细观察,可有效的减轻由于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程洁.脑外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28-129.
  [2] 邵松艳.静脉留置针在脑外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科技信息,2009(14):349.
  [3] 郭雪峰,王年青,赵京英,等.脑外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6):235.
  [4] 李莉,马世玉.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于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1(5):443-44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6—0065—02  【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仪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对收治的桡神经损伤术后患者随机抽取切割伤47例,按照是否进行电刺激治疗分为电刺激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在药物治疗等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异。治疗组进行经皮电刺激治疗6个月后观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随访6~12个月,治疗纽
简介美国2000国家塑料展览会(NPE2000)上展出的合成树脂、塑料助剂、塑料制品和成型技术等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
探讨了PP-g-MAH/PA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并同PP/PA6共混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P-g-MAH/PP6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符合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规律,非牛顿性比PP/PA6强,熔体粘度比PP/PA6共混物高。
近年来,现代学校制度逐渐成为政府和教育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在构建和设计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中,教育市场化和教育产业化的影响十分严重。多数学者以经济制度的眼光来看
目的探讨应用CAG方案治疗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对35例应用CAG方案行辅助治疗的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结果患者8例1个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各高校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面对新形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改革已迫在眉睫。所以,要明确改革目标,构建新的组织结构,改革行政管理的运行机制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治疗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4例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9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的时代,也是学习型社会的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已经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在教育资源和科研方面具有特殊优势
首次提出极不相容共混体系的概念,综述了几种常见的极不相容共混体系的形态,及这种体系的组成,粘度比,混合时间,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经及增容剂对它们的形态的影响。
介绍了塑料弹簧的优势、特定的应用空间和材料选择原则及计算校核方法。在结构设计上创造性地使用塑料弹簧,可以实现其独特的功能,而先进的CAD/CAE计算手段有助于塑料弹簧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