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办公楼展示陈列空间设计分析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62648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探究高校办公楼展示设计的过程中,在注重空间布局与展示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校园文化的展示。在高校办公楼这种教育办公场所中更好地表达展示陈列设计水平的手段是从突出展示陈列设计空间的整体效果为主,均匀分割整体布局。通过介绍展示设计中的空间规划和陈列设计,并从沈阳建筑大学机关楼设计入手,阐述办公空间中的展示方式。通过沈阳建筑大学机关楼的设计尝试,总结出高校办公楼在展示陈列方面所需的功能,并以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以期探索出更为合理的设计形式。
  关键词:展示陈列 办公空间 校园文化 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1-0152-02
  引言
  展示陈列设计既包含空间规划,又包含视觉传达表现。在展示陈列设计中,空间与布局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展示陈列的效果。作为一名展陈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并处理好展示陈列空间在高校办公楼这种拥有设计限制环境下的关系。高校办公楼展示设计既是一种办公环境设计代表,也是一种展示陈列空间的设计。高校办公楼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外来人员和办公人员而言,高校办公楼的展示设计可以宣传校园文化,提升校园形象。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机关楼为对象,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尝试,藉此寻求办公空间与展示空间有机融合与和谐共生的方式。
  一、沈阳建筑大学机关楼现状
  (一)学校简介及校园文化
  沈阳建筑大学是一所原隶属于国家建设部,现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以建筑、土木等学科为特色,以工为主,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沈阳浑南区的主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网格式的教学区、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稻田景观、八王书院等无一不体现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特色。
  (二)机关楼简介
  沈阳建筑大学机关楼于2002年建成,占地面积约2800m2,一共分为五層,使用面积约12000m2。共有37个部门在此办公,其中一层大厅内设有校史馆。
  (三)空间使用现状
  机关楼目前公共空间利用率较低,由于新建了建筑大学校史馆,原本一层的校史展厅,现在也处于空闲状态。同时还存在休息空间少且单一,交通空间几乎没有展示设计,白墙污损,导视系统不完整,部分灯光照明失效,储藏室位置占据主要房间等情况。
  二、学校机关楼展示陈列设计中的空间规划
  空间作为展示陈列设计的载体,既贯穿展示陈列设计整体的主要因素。又是展示设计的核心。对于高校办公楼展示陈列设计空间规划而言,可以分为三方面内容:一,实体空间,主要包括真实的内容。例如,展品、地面、植物、家具等实际拥有的空间;第二,虚拟空间,其中包含以材料、色彩风格、灯光照明等进行的非实际分割的空间;第三,感知空间,它是使人感知环境使用功能的认知空间。通过合理的流线和功能改造,将这三方面进行相互结合,将更有利于展示陈列空间的规划。
  (一)展示陈列空间中的流动性
  展示陈列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不同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手段向参观者传达文化理念,并利用不同的展示陈列方式,在展示陈列空间中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展示陈列空间设计的效果会随着展示平面规划布局的不同,而产生与其相对应的影响。但对于办公楼环境的功能属性而言,办公是主体,而决定空间流线的是空间的功能。因此,其布局也应该响应空间的功能,作为一种辅助方式存在于办公楼中。例如,会议区域采用局部打通墙体的方式。可以为人们营造一种活泼自由的空间氛围,和原来的布局相对比,少了对于空间的封闭性,更加体现空间的流动性;办公空间和休息等候区域采用均匀分隔的平面布局,可以为人们营造一种秩序井然的空间环境。
  为了能够有效调控空间尺度的材质、大小、色彩以及宽窄等,设计中必须合理链接和过渡空间,使展示陈列空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引导性。
  (二)展示陈列空间的暗示与引导
  无论是环境中的实体,还是空间中展品的形态特征,都会在某些程度上暗示并引导着人们。在沈阳建筑大学机关楼中,作为引导作用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楼梯的暗示与引导。利用楼梯墙面上的装饰设计例如沿着墙面刷指示性线条颜色,引导人们的行进方向;二,导视系统引导。利用在电梯间、楼梯间和走廊的导视设计简洁明了地指出各空间区域的功能,同时利用墙面导视牌和地面箭头,暗示人流活动的方向以及参观流线;第三,隔断墙面以及植物的暗示与诱导。利用马赛克玻璃幕墙,强化休息空间的特殊环境。
  (三)展示陈列空间的分割
  隔断墙体不仅能够将原本的空间进行合理分割,还能够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空间。对于沈阳建筑大学机关楼的展示陈列空间的分割布局来说,也体现三方面:一,视线阻断的遮挡。它是利用石膏板、实墙或备板制作的展架等,作为学校机关办公空间规划分割,形成了一个个新的空间,单独存在,以保证各个部门办公工位充足;二,通透的分割。利用冲孔版、透明玻璃柜或凹龛等,作为空间分割且联系的元素,被分割的空间视线通透。例如,四楼国际交流处,将原来的门封死,安装冲孔板造型,利用了原来的位置布置的展台,这种展台的布置恰好是用展示手段来增加空间分割中的使用功能,使得在分割空间的形式上有了实用性的体现;三,局部设置隔断,主要是利用镂空花墙、金属铁架或钢化玻璃等,作为空间分割的元素,将休息空间与办公空间和过廊进行部分遮挡,即美化了空间,又不影响通行,如图1、2。
  三、高校办公楼的陈列设计方式
  (一)展示展品的陈列设计要点
  在展示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同时确保沟通顺畅,以向人们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空间内,设计者利用多种展示陈列常用材料,通过各方面信息,为人们营造出一种与环境相符的氛围,而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展示设计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展示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创新设计理念,将多样化的高校文化体验、情感等理念巧妙融入学校机关展示设计各环节,多层次客观展示学校机关中的展品,使学校机关能够不断得到创新,并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展示形式不仅是点、线、面的结合,还可以通过结合人流走向进行分析。使人在行走办事的过程中。可以顺便观看展示内容。不管是在展示内容上,还是在设计手法上,都致力于创新,同时校园文化通过人性化合理布置,将空间展示变得更加具体化,以满足高校办公的展示需求。   (二)展示展品的陈列设计
  对于高校办公楼的布展区域来说,由于特殊环境的需要,使得展示方式需要简单且容易实现。在学校机关设计之中,了解需求后,应避免采用先进技术的展示手段,使展示陈列更加符合当下机关学校的发展需求,巧妙地运用各种展示版面,画框,墙面涂刷等主要形式,从而为高校打造出一种简单不复杂的效果,并营造出精简干练的展示氛围。在沈阳建筑大学机关楼的设计中,展示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字画艺术品陈列,将展品平整舒展放入画框之中,使展品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这种陈列方式多用于一些校友、师生优秀作品、校园优秀摄影以及校友捐献的文物等,设计中通过在交通流线处营造展示陈列的方式,提高人们对展品的关注。比如在楼梯缓步台处加入导视方向的同时加入建筑大学的老照片。加深人们对建筑大学辉煌历史的了解,在休息处利用组合照片墙进行校园文化展示;二,组合陈列,将展品利用挂镜线悬吊在长度较长的办公空间进行有规律的设计,便于人们在主流线上观看。根据年份表在二层会议室墙外做了彩色亚克力板展示墙,通过马赛克形状的分布以及时间顺序,引导人们在经过的途中观看建大的校史以及重大事件;三,立体陈设,将展品、各种模型、工艺品陈列在墙面钢架上,或直接将展品陈列在地面上。使展品造型和质地能够充分展示出来,从而为这一区域营造出一种集中的氛围,例如在机关楼的正中央放置的沈阳建筑大学的沙盘模型,可以直观地看到学校整体布局;四,照明设计,加强视觉效果,例如在三楼的休息区用照片墙加上真石漆效果进行处理,配合着筒灯的光效使得整体空间更加充满历史建筑的年代感,如图3、4。
  (三)高校办公楼中的展示密度与高度设计
  陈列密度与高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展示陈列设计的整体效果,所以,设计中必须对展示的陈列密度与高度进行详细分析,确定空间布局以及展示区域,并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制订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对高校办公楼尤其如此。需要在展示的同时丰富空间但是不影响其办公的主体功能。若陈列密度过小,展示内容连贯性弱,展示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若陈列密度过大,展线中会出现人流拥挤的现象,而忽略了办公为主的设计宗旨,从而难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所以,在陈列密度的设计中,只有准确把握陈列密度,才能够不断提高展示设计空间及陈列艺术的整体效果。设计者还应该根据高校办公楼展示空间的陈列密度,動态控制陈列高度。注意陈列密度与高度协调统一,特别是重点陈列区域。
  (四)高校办公楼展示设计步骤及后期工作
  高校办公楼展示设计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和专业性,由于涉及范围较广其展示内容也是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响应。本次高校办公楼展示设计,主要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前期工作。根据甲方的需求来做出相应的调查,现场采集数据。资料收集;二是整体设计根据甲方的需求做出展示设计的平面以及每一个部分的展示内容;三是深化设计,通过确认展示内容,深化每一部分的施工工艺,材料,以及与现场结合的效果;最后是后期施工链接。在施工部门进场施工期间,与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及现场服务。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办公楼展示设计中,必须坚持办公为主,展示为辅的理念,强调通过恰当的展示陈列设计提升空间品质,明确空间于校园文化的对接。只有正确认识空间与展示陈列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展示设计,从而促进高校办公楼展示陈列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IDC作为一家国际型产品化机构,致力于从用户研究、产品定义、技术创新、概念设计,工程开发至成品投产的、全方位产品化流程的实现。在产品创新领域,IDC拥有40余年的丰富经验,92%的项目已经成功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IDC英国董事总经理Stephen Knowles拥有特许工程师认证及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以及超过20年引领医疗产品设计开发的丰富经验。  依托IDC对医疗设备领域设计研发的专注,IDC
期刊
摘要:强调控制感对求助服务设计的影响,增强求助过程中用户的控制感。首先从智慧出行的安全问题的角度强调求助服务设计的重要性。然后从控制感理论角度展开求助服务与控制感的关系论述,并结合服务设计思维,从“人-物-互动”的角度提出增强求助控制感的设计模式。从行为与反馈、表达媒介、场景、物理按键和习得性无助五个方面提出增强求助服务控制感的设计原则。从控制感的角度思考求助设计,能够提高智慧出行的安全性。  關
期刊
意大利米兰/PRADA米兰基金会将举办刘野个展“寓言叙事”  Prada基金会(Fondazione Prada)将于米兰举办中国画家刘野个展“寓言叙事”(Storytelling)。展览由乌多·蒂特曼(Udo Kittelmann)策展,将于Prada基金会米兰会址的北方画廊(NordGallery)展出,2020年1月30日揭幕展至2020年9月28日,并于1月29日举行媒体预览。刘野个展“寓
期刊
摘要:色彩是消费者与产品沟通的第一语言,在设计环节中,以情感表达为关键词的产品定位,是设计初期的重要工作。本研究即首次通过情感表达的形容词与色调的对应关系实验,探讨中国人情感形容词和色调认知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在产品色彩设计阶段给予有依据的参考。本研究根据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对色调进行划分,并依据中国人的视觉与文化特征对色调进行命名。通过实验来确定色调和情感的表达形容词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了解到中国
期刊
随着中西方行业交流的日益频繁,全球设计融合共生逐渐成熟。步入2020新十年的开端,设计行业的全球性话题日渐聚焦,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均引起大众共鸣。本年度亚洲国际设计盛会“设计上海”紧贴大势,与全球知名厨卫品牌科勒KOHLER再度携手,以“从循环设计到循环经济”为主题,于今年3月12-15日期间,为设计专业人士及爱好者呈献为期四天的科勒精选·设计上海设计论坛。该论坛一直是“设计上海”的重要看
期刊
摘要:从形态设计叙述性的角度对故宫文创发展及突破进行分析,对博物馆文创提出展望及提供可借鉴的叙述性文创形态设计方法。通过桌面调研和案例分析法研究故宫文创发展与产品设计叙述性形态设计要素。从叙事性形态设计角度获得故宫文创产品设计成功规律。该方法可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创新与开发提供参考和叙述性形态设计方法。  关键词:故宫文创 叙述性形态设计 形态转化与表达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基于安徽省芜湖县东筦村村庄整治项目案例,运用意象理论分析东筦村乡村意象重构动因与影响因素,总结村庄整治设计策略。综合分析法与经验总结法。分析表明,乡愁文化寻根、村庄空心化治理、旅游产业勃兴是当前东筦村乡村意象面临重构的主要动因,其构建既受宗族文化内生影响,也与村庄人居环境外部特征相关。村庄整治设计策略应围绕乡村道路、乡村水体、乡村环境、鄉村景观与乡村公共空间五要素展开,目的是构建延续记忆脉络
期刊
该项目以鲍记糕点品牌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包含品牌形象和包装形式的概念设计。设计上将糕点历经的时代背景转化为相应的老物件插画,以此述说其历史渊源,唤起消费者的怀旧情怀;针对四种口味的糕点,配以相应的图形作为其设计元素,辅助之前的老物件完成四种产品的插画;配色上以同一明度的四种配色来表达四种口味;在包装方面,分成普通单组装、系列礼盒装和精品装,并在其精品包装中融入燙金工艺,表达其精致感。
期刊
将“缙云烧饼”这一地方特色餐饮品牌作为虚拟课题,进行整体品牌视觉设计。設计上以当下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为目标,以传统美食贴近生活且富含烟火之气作为视觉亮点。通过插画、排版、拍摄等多元手段对各个不同的产品特征进行视觉表现。其中运用彩铅写实手绘的方式,诣在还原传统美食最本真的风貌,唤醒品牌的历史记忆。设计过程中,还探索了外卖,礼盒等一些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产品形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期刊
世界原本就是一个整体,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我们为更好的认知世界才进行了学科分类。在各自的领域内不断拓展专业的广度和深度,以区分知识的边界。然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类设计专业中,景观设计似乎是和自然生态最紧密相关的学科了,尤其在全球生态问题频出的当下,景观专业这个曾经一度被覆盖在建筑之下的学科,更凸显其时代的必要性和潜力。中国在城市大跃进的过程中,似乎始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