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历史沉思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n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840年至1901年,近代中国境内共发生多次反侵略战争。分别是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签订了丧失主权,丧失荣誉的不平等条约。造成了中国领土的不完整。笔者在本文简略分析了数次反侵略战争,提出自己关于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思考。
  关键字:反侵略战争;沉思
  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概述
  第一次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序幕。其始于1839年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跳板。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而终。英国迫使中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事件严重危害中国的主权,并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此次战争中割让出去的香港,一直至1997年才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
  1856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趁着中国国内正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之际,联合法国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亚罗号事件与西林教案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依然以中国战败为终。清政府带着耻辱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多个条约。世界列强趁虚而入,加强了侵华战争。在中俄两国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中,我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于1860年。
  1894至1895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此次战争使中国失去更多的领土,且迫于日本的军事压力,签订了又一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该条约涉及赔款款额为白银2亿两。中日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带来空前的民族危机。
  八国联军于1900年发动对华的侵略战争。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八国联合派遣远征军,以镇压中国国内义和团运动为名,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的行动不仅消灭了义和团,也致使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竟迫使慈禧太后逃往陕西。最终,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付出庞大的赔款,也设定多条侮辱国内人民人权的款项。中国丧失多项主权。
  二、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分析
  1.社会制度的弊端
  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仅指军事力量的较量,也需要国家社会制度与经济力量的对抗。战场上的胜利通常是国家政治经济强盛的直接反映。清朝坚持封闭的社会制度。闭关锁国没有带来国家领导者想要的宁静,却带来另中国人难忘的耻辱。至清朝后期,传统的封建生產制度明显显露出弊端。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迅速拉开了与中国国家经济的距离。但是国内经济衰退的现象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警惕。而是依旧满足于地大物博的现状,自我封闭,朝廷也日益腐败。例如:在嘉庆、道光年间曾长期担任军机大臣的曹振镛,在其门生请教升官发财之术时,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此话在朝廷官员中传开,也竟成为官场的金科玉律。清朝官场充满不正之风。
  从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依然不了解世界大势。国内政治腐败、经济文化保守。在第一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以光绪帝为首的清政府完全沉溺于娱乐之中,完全没有没有国内外经济、政治动态的意象。封闭自守,妄自尊大。社会制度的溃散,直接影响到反侵华战争的指挥人员的心态。反侵略战争战中,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本来是一场取胜的战争,是一场赢回主权、树立威信的战争。本来清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团结起中国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赢回主权,树立中国威信。结果受制于清政府的腐败、软弱无能、忍气吞声,清政府选择了“求和”。
  2.经济军事的落后
  数次反侵略战争历史证明了法则:落后终将挨打。只有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挫败西方国家西化、分化和和平演变的图谋,让社会主义的大旗在东方大地高高飘扬,就是得益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就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了。国内经济力量的软弱与落后也是导致反侵华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火药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是国内人并没有充分重视火药的作用,没有进行继续研究创造,而是满足于现状。
  清朝注重发展陆军,从八旗、绿营到湘军、防军等,虽然历经多次变更,但是军制却沿用了传统旧制,没有根据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本质上的变化。且各军种存在较多的矛盾,不能统一调遣和互相配合。水军力量的薄弱也是清朝军事的薄弱点之一。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水军力量薄弱,战争指挥者缺乏指挥经验,导致北洋舰队的覆没。造成中国水军力量的损失。
  3.西方列强的勾结
  英国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不作为,也让西方列强看到了侵华的契机。英国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结束后,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让英法两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与权利。西方各国看到有利益可得,无法按捺蠢蠢欲动的侵略之心。中法战争充分体现了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与忍气吞声。表现出了清政府的真实面目。日本引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同样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西方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战争造成国内兵力的损失。最后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受益国达到了十一个国家。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西方列强勾结在一起,完全不顾中国人民主权,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华经济战争,造成中国经济损失、主权丧失等结果。
  三、结论与思考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数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为我们敲醒警钟。西方列强的侵华行为,令中国割地让土,多次进行赔偿,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笔者认为落后的政府制度是西方列强敢于发动侵略战争的基础。清政府一直满足于现状,不屑于了解国外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他国的政府机制。基于这种情况,清政府统治者拒绝任何变革活动,深怕变革会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与权力。从中也可以看出清朝晚期统治者的懦弱与自私。拒绝改革,拒绝进步导致国家经济发展能力、军事能力、社交能力等不断退步。反侵略斗争的失败时刻提醒着,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维护民族荣誉。社会机制需要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变革。听取民众的心声,尊重民众的意愿,弘扬民主法制,才是社会机制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海鹏、龚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施渡桥 晚清反侵略战争的战役指导述评[J]. 军事历史研究,2004(02)
  [3] 刘向阳,张红军. 对中日甲午战争双方海军战略的比较考察[J]. 临沂师专学报. 1994(04)
其他文献
“不管什么社会,先清醒的人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些”最先清醒的人”就是那些孤独的守望者。鲁迅就是这样的清醒者,在铁屋子里进行着孤独的反抗;刘兰芝也是这样的孤独守望者,在自己美丽而伤感的故事里挣扎。我想刘兰芝同时代的人们和后代的读者们都向往着美好爱情,但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这出悲剧上演。  一、爱情的守望者  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慢慢开始对刘兰芝的孤独解读。刘兰芝曾经怀着美好的梦想来到焦家,以
期刊
摘 要: “奢侈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专业,多开设在本科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在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还属首例。本文阐明了“奢侈品管理”专业的内涵、作用和意义,重点针对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该专业建设中呈现的各方面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在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需注重知识拓展与交流互动的有机结合,在建筑高端时尚奢侈品管理知识架构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专业的互动交流平台。  关键词:奢侈品管理专业;学科建
期刊
在课程改革步步深入的同时,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追求,向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的课堂教学追求转化。高效课堂是从常态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更高追求及奋斗目标。通过老师的引领和学生的主动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它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高效课堂是新型的课堂,是人文的课堂,是美丽的课堂。要达到如此境界的课堂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交流频繁,知识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一些任务,需要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的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学质量不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适应新课改的发展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符
期刊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由此识字教学就成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如何改变老师费力费时地教、学生无味无力地学的教学格局,走向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运动发展,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减轻学生识字的负担,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识字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多元化识字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才能提高识字效果。  一
期刊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了解并熟练地掌握导入的方法与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一、导入的功能  导入也叫开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注意。对学生来说,每一课都是一个新开始,其
期刊
关于文体的融合、不同体裁相互借鉴引起文学变化的问题,做文学研究的人都给出过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或是从社会背景视角入手,或是从文学史角度入手,视角的局限决定了解释的局限,故而后人在理解一个文学现象的时候往往需要取百家之长。布迪厄在《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一书的《一种双重结构的出现》中,开辟了另一种视角:文学场的生成是一个外在环境与内部矛盾运作的共同结果。这种以社会学为出发点的综合视角并非
期刊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汉语拼音课的内容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都是一些抽象的符号,既难读又难记,学生学起来一般都会感到特别枯燥无味。再加上孩子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接受并熟练地拼读音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识记拼音字母,学生掌握的还可以,但是对于声调和音节的拼读始终是整个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虽然拼读方法已讲了无数遍,教读也是一遍又一遍,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如何让
期刊
摘 要:在西方文学创作领域里,不同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在西方社会发展及文化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男女两性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便推动人类精神的发展和提高,真正实现两性的平等。  关键词:西方文学;女性形象;男权社会  西方文学领域里,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挣扎与崛起记录了人类从落后向文明的迈进,是西方社会发展
期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CRI),简称国际台,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国际传播的国家级广电媒体。承载着“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的宗旨和使命。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始建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12月3日,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抗战、鼓舞士气的重要舆论阵地。1998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