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2001年夏季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地区大气边界层实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流动沙丘和临近流动沙丘的玉米地两种典型下垫面的辐射通量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和玉米地地区的总
【机 构】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01年夏季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地区大气边界层实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流动沙丘和临近流动沙丘的玉米地两种典型下垫面的辐射通量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和玉米地地区的总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相近,差异不足2%.净辐射、地表反照率、有效辐射存在较大差异,流动沙丘的净辐射明显小于玉米地,其中反照率差异的贡献约为60%,长波辐射差异的贡献约为40%.流动沙丘的反照率、有效辐射明显大于玉米地,反照率高出中国西北HEIFE实验沙漠地区约10%,有效辐射则小于沙漠地区.
其他文献
就2000年7月11~14日北京连续4天≥35 ℃的高温天气,分析了与之相关的700 hPa河套高压的水平和垂直结构,指出它是与我国西部干旱区大范围暖空气东移相关联的一个深厚的负涡度系
文章从环境场的稳定性角度进行研究,取boussinesq近似的二维数学模型,从数值模式每小时输出的预报场中提取暴雨过程中的环境场,通过计算函数极小值的方法,求取层结参数及加热
利用涡旋相关方法和蒸发皿方法分别测量了裸地和玉米田的空气动力学阻抗,分析了空气动力学阻抗的日变化特征,同时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测空气动力学阻抗的日变
2003年6月22—23日受冷锋和低空急流影响,湖北省东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用每6min一次的武汉多普勒雷达资料,详细分析了冷锋和低空急流天气系统在多普勒雷达径向
文章概述了数据仓库的概念和特点。讨论了数据仓库的数据存储、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侧重于数据仓库技术在天气预报领域中的应用。数据仓库技术
强暴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暴雨天气是造成洪涝灾害最主要的降水天气系统。以广州雷达和梅州雷达的拼图资料以及温州单站雷达资料为基础,讨论了TREC方法中时间步长、网格大小
该文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包括对我国历史气候资料的恢复、重建和整理,气候区划,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研究,对青藏高原温度和
利用1881~2002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月、季降水资料,采用历史曲线分析、功率谱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重点分析了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降水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和辽
提出了一种使用平均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VPR)联合雨量计校准估测地面降水的方法.选用2002年、 200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宜昌和合肥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雷达在几次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