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慢慢长大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goalu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万物,都是循着一种规律、踏着一定的节奏在向前运动、发展的,没有一种生灵能脱此规律速生快长。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速成的产品,甚至于在教育的领域,也渐渐变得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再不能静静地欣赏沿途的风景。
  犹记得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的一篇文章《慢慢走,欣赏啊》。是的,生活不仅仅是活着,生命的质量在于能否敏锐地捕捉和感受生活的细节,获得丰盈多彩的生命体验。这里的“慢”,不是指速度慢,而是生活状态的“慢”,真正的“慢生活”是一种姿态,这种姿态可以把生命拉长。生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把有限的生命以慢的姿势拉长。
  快餐文化下的教育缺乏耐心,不肯等待,面对孩子的参差不齐常常恼羞成怒。“消灭留级”、“统一放学”、“高效课堂”等,逼得我们的孩子如同被鞭打着的陀螺,整天疲于应付,再无闲暇,更无乐趣可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此话出自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卢梭之口。对这句惊世骇俗的话,卢梭先生是这么解释的:“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中国古语亦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同样阐释了“教育是慢的艺术”的教育观。
  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12岁以前没进过学校,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他的童年是在大海边度过的,被当地人称为“讨海”的一种活动成了他儿时的一门重要课程。明净的大海给了他宽阔的胸怀,汹涌的海浪给了他惊人的胆量,五光十色的贝壳和叫不出名的跳鱼儿,使他涨涌起无穷的情趣和智慧。他正是充分享受、细细品味了童年的“慢”之后,才有了后来学业、事业的“更快”、“更远”发展!
  让儿童慢慢长大,否则定然是“欲速不达”!
  
  责任编辑 余志全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曾告诫我们:“学语文,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的工具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但是交流表达的工具,而且是工作学习的工具,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何要强调学习语文的习惯呢?就是因为它的这种工具性和长期性。习惯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被内化的自觉性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把对语文的学习当成一种自身的生活需要、成长需要,甚至内化成一种生活、一种追求,使人受用终
反垄断机构的抽象行政行为竞争审查,是以竞争法为视角对抽象行政行为限制竞争的正当性评价,是行政机关内部对政府反竞争行为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此制度的有效实行,首先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