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探究气息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feil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一定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因为没有探究,学生的思想就会故步自封,离开了探究,学生的实践也就毫无意义。那么如何使数学课堂充满探究的气息呢?
  一、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
  数学学习是动态的、以问题为核心的过程,主要是学生通过探索性的活动,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并且从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认识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学习是群体交互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注意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多为学生设计具有探究性质的问题,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究的舞台,让学生自己尽情演绎、发挥,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这一节课后,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泰列斯在游览埃及金字塔时发现,塔高竟无人知晓。他惊讶地说:“这是可以马上测出来的啊!”随后,他根据影长很快测出了塔高。大家想想看,他是怎么测出来的?利用的是哪个数学知识?同学们稍作思考后回答:“利用三角形相似。”我接着又问:“那么大家能不能试着找一找怎样利用三角形相似来测量塔高呢?”学生们热情高涨,人人动手参与,不一会便找出了方法,有的学生还画出了示意图,写出了求解的过程。这时,又有学生提出:“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测量咱们学校的旗杆的高度呢?”我及时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整个课堂又掀起高潮。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了“主角”,主动学习,充分猜想与验证,师生很好地进行了合作。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逐步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观察、尝试、合情推理、建立猜想、演绎证明与实验验证等。这些研究方法会使人终生受益。
  二、实际操作,促使学生探究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主动地探索、交流,成为学习的主人,最重要的一条是要重视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究、归纳、总结,才能真正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旋转的性质”时,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张硬纸板,让他们动手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旋转中心和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移开硬纸板。学生进行完以上操作后思考: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和旋转角有什么关系?旋转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学生先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写下来,然后再用手中的工具进行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旋转的性质。这样的操作活动,步骤清楚,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新知。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但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积极评价,鼓励学生探究
  科学、正确、及时地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爱护学生的探索热情,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自主探索,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
  例如,我在教学“分式的乘除”中一道题目时,遇到了问题。我在备课时,准备了三种比较两个分式大小的方法。可在课堂上我刚一提出这个问题,便有同学说出了答案。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马上鼓励他们:“非常不错,你们的表现令老师很开心。那么,同学们是不是还有不同的意见呢?”然后,我又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个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回答,最后竟得到了五种不同的方法。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巧妙运用评价进行调控,也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转换角色,引导学生探究
  在课堂上,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霸占课堂,霸占讲台,霸占孩子们宝贵的时间。我们要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我们不能再一味地把学生往所谓的“标准答案”上引,而应该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启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探究的气息,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责 编 肖 飞)
其他文献
2011年9月20日是第23个全国“爱牙日”,主题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是“呵护孩子,预防龋齿”,旨在发挥家庭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家庭成员口腔保健意识及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
课程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改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
目的:制备醋酸泼尼松龙醇质体并考察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醇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以处方中药物与大豆磷脂质量比(A)、胆固醇与大豆磷脂质量比(B)、无水乙醇占处方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有能力做新事的人,而非简单重复前辈已经做成了的事情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人们常说:创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1
2011年6月,我省将迎来高中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2月18日,河南省教育厅正式公布了《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明确了我省高考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分值、
改变英语学习中的固有思维模式是英文能力能否有所突破的一大关键。如何克服英语学习上的障碍,有效地利用相关原则,对英语学习者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课改的突破口,正逐渐被广大教师和学生关注并认可。我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广阔的平台,力图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在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便于优化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是一门课程的关键所在,如何攻克难点,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形、声的形象化处理,帮助
目的:优选盐酸川芎嗪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乙醚注入法制备川芎嗪脂质体,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封率为指标,以药物与大豆卵磷脂用量比、PBS缓冲液的pH值、胆固醇与大豆卵磷脂用量比、乙醚与PBS缓冲液用量比为考察因素,优选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药物:大豆卵磷脂为1∶12,PBS缓冲液pH为7.5,胆固醇:大豆卵磷脂为1∶2,乙醚:PBS缓冲液为1∶2.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稳定、重现性好,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如何进行会议报道,掌握好会议报道的艺术,使之在领导满意的同时,又能为受众所接受;既传播了方针政策,又不降低传播效果,是近年来新闻界一直在探讨的话题。报道艺术重在素质对
目的:分析抗菌药治疗疑似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09年9月-2010年2月隔离治疗的无基础疾病、无并发症、非高危人群的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226例,按照是否应用抗菌药分为2组,即用抗菌药组与未用抗菌药组.结果:226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抗菌药使用率为72.6%(164/226);2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流感样症状缓解时间、病程持续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使用与否,对本组病例治疗结果无明显影响;应根据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程长短、是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