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提升就业、以教育创新推进创新、创优教育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就业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尚未形成气候的原因,提出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与培训应以创业提升就业,以教育创新推进创新、创优教育的具体五条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6-0010-1.5
  
  青年就业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而在我国,青年就业的问题更加现实和紧迫。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路程中,转变思路,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创业提升就业,以教育创新推进创新、创优教育的有效途径,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尚未形成气候
  目前中国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到20%-30%,并且我国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据教育部2004年的一项报告,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盈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①,自主创业还未形成气候,原因诸多:
  (一)对创业缺乏感性认识
  学生毕业踏上社会的时间不长,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没有感性认识,就业观念相对比较传统,顺从家庭父母的安排,毕业时找一份安稳工作的观念尚未摆脱。
  (二)缺乏创业激情
  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开头几届毕业生的质量较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大部分学生到了单位后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很受单位器重。因能发挥个人才干和单位工作十分稳定而缺乏创业激情。
  (三)缺乏榜样力量和示范影响
  职业教育院校毕业生年龄偏小,毕业时才20岁左右,幼稚可爱,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一般无勇气去实践创业活动,必须要有榜样引领、逐步形成氛围。
  (四)创业条件不具备
  有一部分学生有创业意愿,但因创业资金积累不够,或缺少团队组建和社会实践经验及基本的创业知识、理财技能、推销意识和沟通技巧等,创业条件不具备,致使创业举步维艰。
  (五)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极其缺乏
  创业课程除“创业基础”外,大多属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
  (六)师资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
  创业教育主讲师资属于“学院派”师资,主要来自“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口和“负责商业教育”的教学口。这些师资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还有部分老师因为行政工作关系,专业进修机会少,教学技能相对欠缺。虽然,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大多数高校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讲教师,实践证明,尽管这种安排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却缺乏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加之外请的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有待改善。
  国外的创业教育开展情况与国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直到本科、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从1998年1月就开始实施了“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德国在1999年提出一个口号,“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同时他们提出目标,在今后不到10年中,每届有20%-30%的毕业生能独立创业;英国政府从中学开始就开设商业课程,2005年英国政府发起一项中学生做生意的计划,要求所有12-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以促进经济发展。
  二、职业教育院校应积极探索以创业提升就业,
  以教育创新推进创新、创优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应加强创业教育,改革现有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创业能力提升就业能力
  就目前职业教育院校管理模式而言,存在着管得过多、灵活不够,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的问题,这无疑不利于创业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院校要推行创业教育,就必须改变学生从学业到就业这种单一的成才模式,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育人环境。如在学制和学籍管理方面,要建立一种灵活的管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先完成学业再创业,或先创业再回来续学业,甚至还可以一边忙学业一边搞创业。总之,学校的教育管理应在严把教学质量关的基础上,更加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所谓“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的总和。职业教育院校实施创业教育除了要加强各种硬件和软件建设外,更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众所周知,美国硅谷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个的奇迹,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息息相关的。而在我国,虽然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种创业文化建设力度仍显不够。例如,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从事脏、累、差的工作,也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更谈不上去冒险。
  (三)建立科学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
  事实让越来越多职业学校意识到:创业教育不应过分追求“立竿见影”,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和创优精神。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院校必须在教学上及时做出与之相适应的改革,构建起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体系,并且在教学计划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都充分加以体现。一方面课程设置要实现从“刚性”向“柔性”的转变,更多体现学分制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创业实战的经验,作为教师首先要换脑,应该重新学习和更新知识,并改革和更新,在改革和更新探索中创造新知。主动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充分体现出创业成功者的创业方法、过程、规律和创业精神。还应该考虑加强和企业家的合作,让不同的企业家也能加入教师队伍,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创业,更能启发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以前学生创业喜欢把目标定位在高科技大项目上,这给创业带来巨大风险和压力;对许多学生来说,宜选择一些低成本、低风险的项目入手,放下架子去创业。
  (四)有步骤地推进实践活动
  学校实训室可以构建创业模拟运营平台。学生想办“公司”,在这个平台上,学校提供工商登记、注册、政策咨询等一系列模拟服务。“公司”可以通过平台模拟企业经营,通过连续年份的经营,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进行经营的评估,从而深刻体会“公司”经营的得与失,不断总结经验。在此模拟演练的基础上,可以实际承接校内业务,比如学校要办书市,就委托学生“公司”操办;“公司”也可以通过校办企业,把触角延伸到校外市场。同时通过创办学生团队,进行社会实践,收集市场信息,进行正确决策。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走校企联合模式,在企业建立毕业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训练和演习的场地,并可将毕业设计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在培养毕业生的创新应用能力的同时,为社会及企事业解决实际问题。创建发掘实践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我定向学习,促进互动的交流,激发进取的精神,从而为培养高质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在各种岗位进行创业的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以教育创新提升创新、创优教育
  创新、创优教育需要创新的环境,在这个环境当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提高为主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在实践中、在参与中、在辩论中学会学习,教学内容应该是实时更新,教学场所应该是灵活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情景创新。教师素质的提升和转变是实现创新、创优教育的基础。但目前在多数职业技术院校还没有形成创新文化、教师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要打破不良循环首先应该培养教师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评价高职院校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更重要的是要给教师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开拓视野创造条件,加强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的结合,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学校的科技创新基金和社会及企事业提供支撑,促使教师展开创业研究,进行总体设计,带领着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形成以创业带动创新、创优教育的良性循环。
  
  【注释】
  ①创业经济研究与实验中心,ttp://www.51start.net/start3.0/default.aspx.
  【参考文献】
  [1]黎江.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J].高等农业教育,2009(12).
  [2]刘青.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及对我国职教改革的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09(3).
其他文献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元旦和春节都要给亲朋好友拜年,祈求来年的好运.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银行也会利用这个“黄金季节”对自己的客户、合作单位进行拜年营销,以
四岁,我上幼儿园.每天下午四点,同班的小朋友看见你出现在窗外,便大喊:“李桦兰,你爷爷来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成了“公主”,有永远早一点到的爷爷——比别人的家长早一点,
7月12日以来,针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公布的所谓仲裁结果,台湾舆论持续发酵.一方面,台湾各大主流媒体皆痛批这一仲裁罔顾历史事实,制造更多纷争,完全是一场闹剧,认为两岸
一本杂志会不会留在你的记忆里,是看这本杂志的记忆是不是也是你生活的记忆。通过解读城市从而引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并描摹一个城市画像,让感兴趣的人了解这座城市,这是
期刊
时值岁末年初,各家银行进入了传统的业务旺季.银行营业大厅又出现了客户排着长队等候服务的繁忙景象.在有限的服务资源约束下,有的银行为了服务好优质重点客户,自觉不自觉地
一份杂志,不仅是给人们一份知识、一个真相,更重要的是,它会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提醒我们,在这个如此庞杂无序、纷纭变幻的世界中,当如何保持自己头脑的完整与内心的湿润。于
期刊
如今,我们期待“工匠精神”琢出高品质“中国制造”时代。那是大为,好与更好之司,只是一段“匠心”的距离。一个多世纪以来,青岛啤酒就在这条路上,锲而不舍。当“工匠精神”
期刊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将构建国内先进的多项目管理体系作为战略性工程,结合公司实际,遵循优先级原则合理配置资源,借助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手段,构建了一整套适应多项目管理的管
一位朋友的朋友在某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负责信贷工作.开始,他严格按照贷款“三查”制度,坚持审慎的信贷原则,顶住了不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户.有的个体户看他不“吃硬”,便开
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风云突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蔓延,企业家的信心指数出现了严重滑坡,原有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实践中遭遇寒流。东阳市专门成立市委企业工作委员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