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文实践 提高学生素养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就需要老师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诸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深度挖掘教材,把学生引向生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范例,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及时巧妙地发现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间的共通点,再利用这样的共通点有效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轻松、自由、自主地进行高效的学习。
  一位教师在教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时,教学内容是一组比较简单的词串:小鸟、早餐、太阳、闹钟、洗脸、刷牙六个词语,于是教师利用这组词语的特点,把它们组合成了生活中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早上起床后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于是当老师提问学生用几个词串中的词语说话时,小朋友们说出“小闹钟轻轻地把我叫醒,告诉我要起床了,太阳公公和蔼地对我微笑着,小鸟站在枝头快乐地唱歌。”这样精彩的内容也就很自然了。
  教师利用自己的经验巧妙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起来,营造了欢娱的课堂教学情境,触发了学生想象的思维,让学生在语言上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既学会了使用教学内容中的词串,还能享受到生活带来的快乐和一些做人的道理。可谓有效地达成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二、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重要理念,他的“社会即学校”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教学的广阔天地是何其之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局限于课堂,要利用教材因地制宜地向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延伸。
  一位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研究“洋快餐”为什么受欢迎。学生们利用双休日去“肯德基”、“麦当劳”调查顾客的年龄、性别、客流量,并实地拍照、采访,了解洋快餐的特色及口味,通过亲身的调查研究,学生发现了洋快餐店切实把顾客作为上帝的一流的服务理念。在获得了丰富的素材,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教师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整理,撰写报告,交流评价,效果显著,学生快乐地汲取着综合的素养。可见,生活的课堂,实践的课堂,让学生真实地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各种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独立的个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时走进自然,让学生体验生活
  语文学习是与自然生活相联系的,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恰当地让学生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感悟生活,在这种独特的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适时地接触自然界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融于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在春天里带领学生去郊外踏青,在和煦的大好春光里感受大自然的亲切;还可以带领学生在秋天走进田野,在秋风中领略硕果累累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也可以让学生去参观革命纪念馆,游览历史名胜古迹,让学生在其中接受祖国广博文化和悠远历史的熏陶。
  让学生走进自然,体验生活,让祖国灿烂的文化、深邃的历史、宜人的风景,浸润学生的心灵,这样不仅让学生汲取了广泛的语文知识,而且又让学生受到鲜活的人文熏陶,这也正是孩子们最想要的语文生活。
  四、积极运用知识,让学生创造生活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只有在积极的知识运用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素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让学生运用别人的经验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去实践,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在创造中提高自己的素养、展示自己的个性。
  一位教师上语文活动课“我为家乡做广告”,教师抓住家乡的特点,在课前让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风土人情、旅游景点等信息,然后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维的互动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用语言、文字或者绘画描绘出自己心中最美好的家乡。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让学生实践了语文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诚然,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鲜活最生动的课堂。教师只有加强实践,引领学生体验生活,深入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基于加权单纯形法可用于优化实验条件,因子分析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多组份的特性,本文研究了W、Mo—PF—CTMAB体系同时测定W、Mo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仅提高了灵敏度,而
ACT(American College Test)考试被称为“美国高考”,它既是美国大学入学条件之一,也是大学发放奖学金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是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测试标准。美国的很多大学都认可这种考试,尤其是中西部院校。ACT考试更像一种学科考试,他强调的是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运用程度,同时也测试了考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一、ACT特点分析  ACT考试分为四个部分:英语、数学、阅读
间羟基偶氮羧与锶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李冠峰(洛阳师范专秤学枚化学系,洛阳,471022)陈慧(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兰州,730070)*铝合金中掺入少量锶,可改善合金的熔体流动性,提高其机械性能,因此,寻找一种*简
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铜与紫脲酸铵反应生成橙红色显色液。本文在此显色反应基础上,依据β修正光度理论,研究了测定铜的新方法。方法能准确扣除反应体系中乘余脲酸铵的吸光干扰,使β修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学校管理层面建设,需要从个体到学校逐一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初中学校的管理问题。在初中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挖掘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潜质,最终达到学校师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建立高效率的领导队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基础教育的关注也在不断提升。这也从客观上反映了人们对校长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校长是学校能否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在钒钛炉渣中,钒钛化学物相分析的新进展。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钴已多有报道〔1~3〕。本文探讨了在稀H2SO4介质中,Co(Ⅱ)能催化H2O2氧化酸性铬蓝K使之褪色,并在波长530nm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从而建本校92级毕业生。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
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校长专业化发展日渐成为校长职业发展和培训的主题。作为校长,具有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其理想的角色目标应该是:一方面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对学校教育实现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全校教师实现教育思想和理念上的引领。这两方面若是都能实现,这样的校长无疑是一位好校长。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如此,则学校幸莫大焉。而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校长都应以此标准来要求自己
本文研究了钇—1,4-二羟基蒽醌配合物的荧光性能,测定的最佳条件和其它稀土离子共存的影响,开发了测定钇的高灵敏度荧光新体系,检测限为0.01μg/ml.应用此方法成功地测定了混
以硫堇为指示剂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锰的研究陈兰化,华德印(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化学系,淮北,235000)硫堇属于噻嗪类染料,在分析中一般用来作氧化还原指示剂[1]。山本善丈等[2]利用苯二胺硫化后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