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q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更高标准的要求,对其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方案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不仅要保障学生在课堂中学到更丰富的知识内容,还要实现学生个人创新意识层面的提升。
  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具体内容出发,分析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探究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是学生真正意义上接触数学的初始阶段,更是后续数学学习的筑基阶段,只有学好小学数学,尤其是把握好相关的数学定义与公式知识的学习,才能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学习。但是也要意识到,这并不意味着只需要学习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还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来说,数学创新教学主要涉及到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感知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创新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一)创新学生思维
  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当其冲就是要从思维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做题的影响,形成固定的解题思维模式,以免影响创新思维的发展,多想办法引导学生对传统的做题方法以及步骤有意识地进行创新,发散思维,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摸索不同的解题方法,尝试一题多解,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二)创新学习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还涉及到对学习方法的创新。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形成带有自己个性色彩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无论是学生学习上表现得过于被动还是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能力上有欠缺,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将更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采用、对话教育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势,结合学生的学情科学合理的利用。
  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户外教学,引导学生以更加放松的心态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给予学生更多学习的自主性,用更能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创新, 用更具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创新学习精神
  教师除了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使者,还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精神指路人,正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个人言行,从人生观、价值观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精神,让学生在创新学习过程中爱上学习,创新个人学习意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善用想象手法引导学生主动创新
  通过引导学生将头脑中已经存在的事物表象进行思维加工以形成新表象的过程就是想象的过程,其能够有效推动数学发现的进行,是学生创造能力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从心理学上来说,人的想象与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想象,想方设法的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打破有限的知识经验对思维的局限性,往新的方向想,往好玩的地方想,让学生的学习创造性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比如在学习如何计算正方体与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个大土豆,让学生开拓思维想象一下可以如何去计算土豆的体积,在讨论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将土豆放置到一个形状规则的正方体水槽中,分别算出放置土豆前与放置土豆后的体积,二者的差值就是土豆的体积;有学生建议从大土豆中切出一个正方体形状的土豆,称量大土豆与小土豆的重量,根据重量与体积的比值求出大土豆的体积;还有学生思维发散后提出可以先将土豆煮熟做成土豆泥后塞入一个正方体模具中,直接可以量出大土豆的体积。这种大胆想象的教学方式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对其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善用猜想法鼓励学生主动创新
  在研究事物之间存在的客观规律,揭示问题的实质过程中,很多研究都是需要先凭借猜想对结果进行推测预估的思维方式就是猜想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灵活运用猜想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培养,形成数学思维。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让学生猜一下每个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完成猜想后让学生用尺子對每个角进行测量,计算内角和,对猜想内容进行验证,看正确与否。这种猜想的学习方法能够快速完成对问题的研究与验证,大大缩短了解决问题所需要耗费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形成创新思维。
  (三)善用迁移法引导学生主动创新
  将已经学习掌握了的某些具体的知识原理灵活运用到新的知识点学习过程中,这就是迁移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点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共性,相互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通过知识回溯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类比,实现知识迁移,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点,盘活创新思维。
  比如在学习如何求梯形的面积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已经学习到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将梯形拆分成多个三角形的方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再通过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并举一反三,迁移到新知识学习中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善用质疑法调动学生创新思维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质疑心理能够有效引起人的定向探究反射,一旦人出现质疑心理,那么就会相应的产生思维。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无数的创造发明都是源自于质疑,在解疑中开始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质疑与解疑的运用,通过质疑法引导学生主动开展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远胜过传统的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教师根据对教材的把握,在合适的时间点不仅要面向学生多提问题,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去提问题,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成长。   (五)善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除了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还要注意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通过手脑的结合自己动手,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学习完如何求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相关公式后,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后给学生布置一道课后习题,给每组学生发一根10米的长绳,让学生到操场上用这根长绳围出一块地,看哪种圍地形式围出的空地面积最大。这种将实践活动与数学学习结合在一起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去尝试创新,这样教学效果更好。
  (六)善用“竞争”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引导是不行的,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内在意向,在意向的引导下学生才能积极配合,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创造竞争的课堂学习氛围,驱动学生去创新思考。
  比如在解决应用题过程中,很多题目都有多种解答方式,可以让学生相互竞争思考是否有更多的思考方向,在自由竞争的过程中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克服个人思维上的依赖性,将学生的创造能力集中在一起,形成合力,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七)用数学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面对的都是还未成年的学生,其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欠缺,在教学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很多学生都无法很好地将学过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导致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理解难、记忆难的问题。
  因为小学数学的教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编排的,因此不论是章与章之间还是节与节之间都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如果学生始终是分散地学习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考核,这样让学生在复习之前所学知识的同时,加强各章各节之间的联系,简化学生的学习难度。比如在学习完图形以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画出关于图形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回忆迄今为止一共学过几个图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然后再鼓励学生分别回忆不同图形的特点让学生回忆,这样在学生回忆复习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这样也避免了学生混淆不同图形特点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年月日这一课时的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在生活中查找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在上课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课,围绕年月日的主题展开,使学生对闰年、平年、大小月有所认知,了解其判断的方法,进一步学习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后进行整理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所有的知识点清晰地罗列出来,构建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反思
  (一)教师发挥好言传身教的作用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中,教师是每天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对某种事物的认知,因此在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就应该由教师起好带头作用,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课上时,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恰当的纠正措施。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应该颐指气使,而是应该在与学生交朋友的过程中认真分析学生的问题,做一个值得让学生信任的教师。
  比如,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有不理解的问题时都不敢告诉教师,自己闷头苦心钻研既浪费了时间也挫败了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会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沟通,并鼓励学生将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无记名纸条的形式告诉教师,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改进接下来的教学方法,这样在无形之中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其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但是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形的阶段,因此在当下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在教学的同时为学生进行恰当的教育,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其人格可以得到健全,为学生建立更加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情感观念。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占据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当下的教学工作中更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时间中的教育工作,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利用合作学习教育
  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其中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受中国当下国情影响,有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也就导致了有一部分小学生存在自私的问题。因此在当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团结的力量。
  除此之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能力在当下的教学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笔者在教学中会先让学生分小组探讨,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个人的成绩与小组的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活动很多学生都会为了小组的荣誉自发地参加到活动中去,希望能够为小组创造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就拉近了。
  (三)合理利用趣味性教学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当下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越来越完善,可以通过这些设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教学,让学生在现代化的环境下学习。
  教育工作需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才能进行,因此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和音乐,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养成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很多教师都认为在下午和夏天学生上课很容易犯困,导致学习质量的下降,因此,在以后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一起玩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传递给学生,等学生有了充沛的精力再開始课程。
  例如:在学习三角相关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寻找藏在教室中的三角形,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活跃起来,还可以在游戏中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在讲完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可以留出三到五分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游戏,比如可以针对教材中圆形的定义、知识点进行排火车检查,学生一人说出一点在课上学到的关于圆的知识,这样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巩固。
  比赛的形式不光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友情。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内容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如“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分小组答题,看看哪个小组能找出更多的平行四边形,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都加入到比赛中来。创新思维是世界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为游戏的过程给予了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索,学生会发现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因此在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的。
  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光需要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还需要有家长的参与。因此在以后的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将课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创造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将学生在学校和在家中的表现无障碍地在家长与教师之间流通,这样家长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情况,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存在的方面的问题。在家长与教师相互合作、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其相互之间的依赖与信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改进学生粗心的习惯
  数学不论是看题还是解题都需要细心、认真,很多家长埋怨学生粗心大意、做题不认真,明明会做的题目还是会做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各个教师要了解这一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做题的能力,防止因为其自身的粗心影响学习的质量和速度。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笔者经常会为学生提供相互比拼的阶段,看看谁在比赛的过程中犯的错误最少且用的时间最短。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好明确公正的比赛措施,并且针对错误比较多的学生要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比如可以让学生为大家讲一个故事等等,这样在保证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细心认真程度的培养。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需要教师始终坚持从学习思维、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精神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全面把握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培养创新意识。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我院自1997年6月起,采用国产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yoxyapatite,HA)义眼座,对有正常大小眼球壁存在的患者实行自体巩膜包裹,对无眼球、小眼球或自体巩膜不宜应用者采用带线的义眼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藤花峪村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近几年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加强生态家园建设,逐步发展以户用沼气为手段,以樱桃种植和肉猪养殖为主体的生态庭院经济模
起跳、挥棒、掷球,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津南区小站第三小学棒球队的队员们每个动作都有模有样。为彰显棒球精神,学校自编棒球韵律操,全校学生人人学做。在该校素质拓展活动中,记者
摘要:《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具有分析方法复杂,电路种类繁杂和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运用目前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本文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关键词:高频电子线路;教学过程;专业基础课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研究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一、《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 
写作练习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进行综合锻炼的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需要注意运用综合性手段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教学,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进步。本文是对《记一次游戏》写作教学课堂的观察记录,以教师的具体写作课堂为例,记录教学中的关键步骤,分析后得出一定结论,阐述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进行综合指导的三个不同关注点,分别是学生学习需要,综合指导的出发点;教学实际需要,综合指导的落脚点;教学语言选择,
【摘 要】“互联网 ”视角下,教师专业成长应注重一个“深”字:从“粗读”到“沉淀”;注重一个“合”字:从“分歧”到“共识”;注重一个“拓”字:从“分享”到“反思”。教师应借助现代化技术在丰盈自己专业生命的同时,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丰盈教育大厦的每一个空间。  【关键词】“互联网 ”;专业成长;深度学习;达成共识;分享反思  随着“互联网 ”的普及,很多教师运用这个“ ”为课堂增值,为教研添色,为成
中华黑兔是中国农科院培育的一个最新优良品种,黑眼、黑耳、黑皮、黑毛、黑尾巴,全身乌黑发亮,遗传性能稳定,体形中等,适应性强,耐粗饲,前期生长快,抗病力强,经检测,其肉品蛋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在不典型的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川崎病小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症状不典型的川崎病6例(症状不典型组)、症状典型的川崎病4例(症状典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