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
【机 构】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输血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83340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医院输血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8334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接受成分输血的3 4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且分别计算接受不同输血次数、不同血液成分输注及于不同季节接受输血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接受不同输血次数、不同种类成分血输注,以及于不同季节接受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x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与所有患者或患儿监护人均自愿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本研究3 421例成分输血患者的总体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6/3 421).接受1次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0.12%(4/3 421),低于接受2次及以上输血者的0.94%(32/3 42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69,P<0.001).其中,接受1次输血患者与接受2次及以上输血者的发热反应和变态反应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49、8.100,P=0.010、0.004).②3 421例成分输血患者中,接受血液细胞成分输血患者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0.61%(21/3 421),低于接受血浆成分输血者的0.44%(15/3 421),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829,P=0.363).而接受血液细胞成分输注患者与接受血浆成分输注者的变态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31,P=0.031).③3 421例成分输血患者中,于春、夏、秋和冬季接受输血者的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分别为0.29%(10/3 421)、0.23%(8/3 421)、0.32%(11/3 421)和0.20%(7/3 421);4个季节的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2,P=0.939).结论 成分输血不良反应随输血频率的增多而增高,而接受不同类型血液成分输注及于不同季节接受成分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影响.采用白细胞滤过器进行成分输血,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鼻咽癌(NPC)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简称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需勾画一定数量剂量限制结构(DLSs),传统的常规方法只能逐一单个处理,极大浪费了物理师的有效工作时间。本研究利用MIM(V6.5)软件编译工作流,根据NPC计划优化需求,自动生成DLSs,观察、对比其与常规方法在不同分期NPC计划DLSs勾画上的时间差异,探讨其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不同TNM分期的NPC患者,
目的 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1日,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血液科
医学统计学是医学研究的方法学,是认识医学现象数量特征的重要工具.它是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医学科研设计与资料搜集整理、分析与判断的过程,以此来帮助人们分析占有的信息,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目的 探讨Notch1高表达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发病中,细胞增殖的相关机制及靶向药物干预效价.方法 选择Notch1高表达的T-ALL细胞株(A3、MOLT-4、Jurkat细胞株)和来源于2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的标准方法.近十年来,肝肿瘤的射频消融术逐渐成熟,现已证
目的探究无肝素抗凝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血症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零七医院接受CBP治疗的80例ICU脓毒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采用的抗凝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研究组给予无肝素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
目的 探讨骨髓呈灶型分布的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ANKL)伴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9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骨髓呈灶型分布的
光动力疗法(PDT)是利用光动力效应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一种非侵袭性技术,已被用于临床头颈部、乳腺、肺、前列腺及皮肤等部位肿瘤的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PDT具有创伤小、毒性低、选择性好、适用范围广及不易产生耐药等优势,因而受到肿瘤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PDT的抗肿瘤机制复杂,光敏剂是发挥其光动力学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光敏剂的靶向输送和携氧能力是改善光动力疗效的重要途径。对PDT的抗肿瘤机制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有效手段,亦为可能治愈MDS的唯一方法.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MDS患者有机会接受a
目的 探讨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复合扩增等位基因丢失现象的特征和原因,以及亲子鉴定中STR基因座等位基因疑似突变的确认策略.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6月,于深圳